探訪張國榮香港足跡:唐樓出身 中學叛逆

2021-01-11 閩南網


張國榮

  十年前的4月1日,張國榮從香港文華東方酒店決絕一躍,令廣大歌迷影迷對他的欣賞與傾慕化為永恆的思念。十年之後,華商娛樂發起「給哥哥的信箋」活動,本報記者帶著西安300「榮迷」寫給哥哥的信箋和華商報吉祥物「睛睛」前往香港,探訪張國榮在香港生活工作過的足跡。

  雖然如今的香港與十年前物是人非,與哥哥出生時相比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記者從探訪中依然了解了他的生活點滴。希望這次帶著信箋的探訪,能夠微微寄託陝西「榮迷」對哥哥的思念。

「唐樓」中出生灣仔道81號

  張國榮的出生地,是媒體從一本1970年的香港電話簿紀錄上得知的。這裡也成為記者探訪的第一站——香港灣仔道81號。張國榮出生時一溜溜南洋建築風格的三四層「唐樓」接連緊密的並排而起,二層以上都有突出的陽臺,面向街道的一層有人經營海鮮、中藥,甚至鮮肉蔬菜的生意,讓原本就狹窄的街道變得更加擁擠。如今灣仔道商業繁華,各種商鋪招牌之間,門牌號也變得不怎麼顯眼。經過一位熱心的當地住戶親自領路,記者終於找到了「灣仔道81號」,只可惜50多年後的今天,「唐樓」已經不復存在,而是被一家小型超市和新建寫字樓合併,門牌號也改成了「灣仔道77—83號」。這七個門牌之間步行一分鐘都用不到,也印證了張國榮成名後多次採訪中提及兒時居住環境並不算寬裕。他說自己要跟兩個哥哥共用一個房間,睡的是那種三層的架子床。

中學的叛逆期

玫瑰崗學校

  雖然兒時居住環境不佳,但其實在港島經營洋服生意的張父,給了張國榮在當時的香港屬於中產階級的生活和教育,記者探訪第二站是位於灣仔的玫瑰崗中學。這是一座位於半山腰的學校,空氣清新,風景優美,因記者探班正好趕上香港放復活節假期,沒有學生的校園更顯現出幾番清靜。除張國榮之外,梁家輝、陳慧琳、翁美玲、蔡卓妍等也都是從這所學校中走出。

  說到張國榮,門衛說現在的教員中有張國榮同屆的學生,「聽他們講,那時候張國榮經常代表學生演講,口才非常好。」對於這段中學生活,張國榮也曾在訪問中提及,「每天放學之前要朗誦,我沒什麼厲害,唯獨口才好,就被選中帶領全班同學一起念。不過也因為數學不好,中二差點溜班。爸爸說,你在香港也讀不上書,便提議去英國。我想,到了別的國家衰了也沒人會知道,這時也體會到父親對自己有種親情的存在。」

麗的電視臺出道

九龍塘廣播道81號

  因父親中風,張國榮的「留洋」念書念到一半即返回香港,當時只有19歲的他學業中斷,為賺錢生活賣過鞋子、牛仔褲,在律師行從小弟做起,直到1977年,當時的「麗的電視臺」(如今亞洲電視臺)舉行「亞洲歌唱比賽」選秀節目,演唱一首3分多鐘的英文歌「AmericanPie」的張國榮奪得第二名,由此正式踏進演藝圈。雖然賺錢不多,但為工作方便還是在廣播道上租房獨居。36年過去,當記者趕到廣播道81號,以前「麗的電視臺」早已被一座名叫「尚御」的高檔住宅替代,「對啊,這裡曾經就是麗的電視臺,你看,前面79號還有香港電臺的舊址。」記者從一位正在晨練的老伯口中得知,上世紀70年代,這段不足1公裡的山道上,集中了麗的、無線、佳藝三家電視臺,以及香港、商業兩家電臺,老香港人印象中,這條山路還有個別名,叫做「五臺山」,「不過之後,除了佳藝倒閉,剩下兩家電視臺逐漸發展壯大,也都搬到更寬闊的地段了。」

121場個唱

紅磡體育館

  說到張國榮,必須要提《風繼續吹》和「Monica」兩首歌,稍有名氣後張國榮轉跳無線,在唱片監製黎小田、經紀人陳淑芬的策劃下,順應當時翻唱日本歌的流行潮,先後推出兩張專輯,在樂壇有了一

  席之地,塑造出「叛逆不羈的獨特味道」。1985年8月,張國榮積累8年演藝經歷後終於登上了紅磡的舞臺,連續10天的演出,創下了香港歌手初次開演唱會最多場次的紀錄。他在這裡一共舉行過121場個人演唱會,並在1997年1月的最後一場復出演唱會中,首度剖白了與唐鶴德的感情:「唐先生是媽媽以外,我生命中至愛的人!」而他最後一次在紅磡舉行演唱會,是2000年4月8日開始的連續13場的著名的《熱·情》。昨晚,張國榮一眾好友和歌壇晚輩為他舉行《繼續寵愛·十年·音樂會》。昨日下午記者趕到現場,場館正門內擺放著張學友、劉德華送來的花籃。

《阿飛正傳》留影

卑利街荷里活道

  在歌壇獲得巨大成功後,《胭脂扣》等電影也逐漸讓觀眾見識到了張國榮表演上的才華,記者前往探訪《阿飛正傳》中一個經典鏡頭的拍攝地——卑利街荷里活道。這條小道長度也就是二三十米,但像記者這樣走慣了西安平坦柏油路的北方人,頗大的陡度總是有些上攀費力,下行困難。探訪當天是雷陣雨天氣,車輛攀行都會打滑,老人和孩子只能沿街道兩邊修建的樓梯上下行走。

  以街道目前的情況,你可能想不到這裡曾經拍攝過電影。傍晚時分,街道兩排家居用品店、服裝店、西餐廳亮起的燈光,與香港典型的密碼門住宅樓結合在一起,看不出有什麼新鮮和特別的地方。不過1990年上映的電影中,「飛哥」為了打開手銬,假借看電影向女路人借發卡,看電影的時間隨口一句:「等4月1日再說。」這句臺詞,如今想想,倒真有幾分宿命的味道。

最後居所愛巢

嘉道理道32A

  張國榮喜歡搬家,人生最後一處住所位於九龍的加多利山,整座小山被開闢出很多條岔路,一棟棟白色別墅相鄰而建,要找到「嘉道理道32A」需要一點時間。正當記者躊躇怎麼走時,一條幽靜小道裡傳出的窸窸窣窣說話聲引起記者注意,朝聲音方向走去,五六個女孩在一棟別墅前拍照,定睛一看,原來這裡就是「32A」。

  張國榮離世後,有傳媒希望捕捉到唐鶴德的身影,經常在住宅大門左右偷拍,過了一段時間,唐鶴德也搬離加多利山,現在隔窗往裡望,好像沒有人居住的痕跡。幾位女孩告訴記者,她們從山東趕來,人人手裡拿著一本厚厚的《張國榮內地歌迷香港探訪指南》。記者翻了翻,內容細節從辦理港澳通行證,到每一站張國榮生活足跡地鐵路線的具體指南都涵蓋其中,其中一位女孩說:「我們一開始也找不對地方,是一位在這裡做清潔的阿姨帶我們找過來的。她說她曾在張國榮家服務過,說他人很好,對生活的要求也很簡單。」

十年前訣別

文華東方酒店

  記者趕到香港中環地標的文華東方酒店時已經傍晚時分,2003年4月1日,哥哥從這座酒店的24樓健身房一躍而下。記者向門童打聽當年出事的具體位置,他將記者引到面對酒店右手邊的一個花壇,指了指說:「就是跌落在這裡。」探訪當日的大雨衝刷掉了落在花朵上的灰塵,但洗不掉10年前的悲戚一幕。

  門童很年輕,記者向他詢問張國榮的事,他笑笑說雖然沒有親自接待過他,「但很多前輩都說,他很平易近人,因為經常來酒店飲下午茶,跟很多接待他的服務生都很熟悉,一到新年還會給大家發紅包。」

  每年的4月1日,張國榮的粉絲都會前往酒店弔唁,文華東方酒店也會在這一天派工作人員協調活動,比如專門在側面的雪廠街開闢鮮花區,在酒店旁邊的遮打花園安排小型的紀念活動,人數眾多則協調到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廣場。

  而等到4月2日,榮迷會的工作人員就會很有默契地將花束收走,「以往的9年都是這樣度過,我相信今年甚至以後,肯定也還是一樣的。」門童說。

粉絲緬懷靈位

寶福山寶禪堂

  沙田是香港的一個小城鎮,乘港鐵從城市中心地帶出發,抵達沙田站之前,甚至要倒車坐一段路上快鐵,而一出地鐵口,本次探訪的最後一站也就映入眼帘了——寶福山骨灰龕場。

  張國榮的靈位設置在寶禪堂,位於小山的正中間,石碑照片兩側刻著:「當年情常在心,紅塵夢醒無憾」,這是出自林夕[微博]之手的12個題字。生前好友羅文、沈殿霞的靈位也安置於此,相伴左右。據工作人員透露:「張國榮的骨灰由唐鶴德保留,但沒有墓地粉絲就沒有可以祭拜的地方,因而陳淑芬在這裡安放了個靈位。」工作人員說:「幾乎每天都有從世界各地來的粉絲,尤其是每年4月1日,鮮花甚至堆得整個靈堂都是,其中也有不少人相擁而泣。」

責任編輯:hdwmn_ctt

相關焦點

  • 探訪張國榮香港一生足跡:唐樓出生 文華東方酒店訣別
    十年之後,華商娛樂發起「給哥哥的信箋」活動,本報記者帶著西安300「榮迷」寫給哥哥的信箋和華商報吉祥物「睛睛」前往香港,探訪張國榮在香港生活工作過的足跡。  雖然如今的香港與十年前物是人非,與哥哥出生時相比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記者從探訪中依然了解了他的生活點滴。希望這次帶著信箋的探訪,能夠微微寄託陝西「榮迷」對哥哥的思念。
  • 組圖:行走香港中西區 尋找張國榮的足跡
    組圖:行走香港中西區 尋找張國榮的足跡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2013年04月02日11:49 4月1日下午, 有香港網友發起行動,行走香港中西區,尋找往日張國榮的足跡。 組圖:組圖:香港舉辦張國榮逝世十周年燭光紀念活動 人民網香港4月2日電 (記者曹海揚、李海元)4月1日,香港市民以不同的形式,紀念一代巨星張國榮。
  • 香港市建局研究活化超130年歷史的唐樓「永和號」
    中新網8月27日電 香港一幢擁有超130年歷史的3層高唐樓「永和號」雜貨店,香港市建局去年決定整幢保留,並研究活化方案。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26日表示,原本計劃活化後只把唐樓地下改造成地鋪,但局方正研究加固建築地基及上蓋結構,探討進一步活化1樓及2樓的可能,讓公眾日後可在上層欣賞建築特色,期望活化後該唐樓能融入附近的百年嘉鹹市集。
  • 香港中學生探訪「一帶一路」:看到更廣空間和機遇
    ——香港中學生分享「一帶一路」探訪體會  新華社香港3月19日電(記者郜婕)致力於為香港青年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免費探訪機會的「香港青年新跑道計劃」19日舉辦校際分享會,由11所已經參與這一計劃的中學與其他數十所學校師生分享探訪體會。
  • 父親是裁縫、大姐是78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名校肄業張國榮愛唱歌
    一 ,張國榮出身名門望族。1956年9月12日,張國榮在香港出生,原名張發宗。張國榮祖籍廣東梅縣,爺爺曾是廣東有名的大地主之一,張家是廣東的名門望族(兒時的張國榮)父親張活海是香港的著名的洋服裁縫大王,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在香港中環德己立街開設的洋服店,售賣的款式都是當時好萊塢最新的時尚。
  • ...以外的更廣空間和機遇——香港中學生分享「一帶一路」探訪體會
    新華社香港3月19日電(記者郜婕)致力於為香港青年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免費探訪機會的「香港青年新跑道計劃」19日舉辦校際分享會,由11所已經參與這一計劃的中學與其他數十所學校師生分享探訪體會。  不少參與分享的中學生表示,探訪活動讓他們增進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接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的華商,開拓眼界,看到在香港以外的更廣空間和更多機遇。  「香港青年新跑道計劃」由「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在2017年11月啟動,是該中心民心相通項目下首個青年發展計劃。
  • 老舖「永和號」百年唐樓全幢保育
    不過,保育百年唐樓代價不菲,除數以千萬元計的復修工程費外,「永和號」全幢保育,意味犧牲商業樓面起碼4000平方呎,若以中環地價推算,市建局財政損失逾億元計。  「背靠側」唐樓碩果僅存  民間團體近期分析指出,「永和號」可能是本港碩果僅存的「背靠側」唐樓,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為其評級,並整幢保育「永和號」。  本報記者上周到嘉鹹街實地視察所見,「永和號」兩邊的舊樓已經拆除,旁邊亦已裝上鐵架支架,而該幢自2009年起已騰空的唐樓外牆斑駁,水管及屋頂位已長出小灌木。
  • 香港樂壇除了張國榮,還應該懷念的還有他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香港樂壇的黃金時代,大批巨星橫空出世,張國榮、譚詠麟、梅豔芳,每一個人的出現都影響了那個時代。2003年,哥哥和姐姐先後離我們而去,留給我們的只是無盡的緬懷。但在他們之中,有一個人也許往往被忽略,但他的歌聲細膩婉轉,百聽不厭,不知不覺就讓人鍾情於他。
  • 10部張國榮經典電影,帶你回憶最好的張國榮
    《霸王別姬》是一部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主演的文藝類電影,於1993年1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這部電影在22年後的今天依舊佔據了豆瓣電影第3位的寶座,豆瓣評分9.5分。《東成西就》是由劉鎮偉執導,張國榮、林青霞、張學友等主演的喜劇片,於1993年2月5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豆瓣評分8.7分。 該片主要講述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等人在年輕時候發生的一系列荒誕故事。眾星雲集,奉上一部喜劇經典。《英雄本色》是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張國榮、周潤發主演的動作片,於1986年8月2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豆瓣評分8.7分。
  • 【香港餐廳起火致7死 現場曝光】香港油麻地廣東道唐樓11月15日晚...
    2020-11-16 07:55:53來源:FX168 【香港餐廳起火致7死 現場曝光】香港油麻地廣東道唐樓11月15日晚發生火災,已造成至少7死11傷。
  • 香港中學生:走出去,探訪「一帶一路」機遇
    新華社香港3月25日電(記者 郜婕)「我們有幸成為第一批踏足肯亞蒙內鐵路的香港學生。」說起不久前的肯亞之旅,香港樂善堂餘近卿中學「一帶一路」探訪團的成員難掩興奮。這個由10名中學生組成的團隊,參與專為香港青年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免費探訪機會的「香港青年新跑道計劃」,選擇遠在非洲的肯亞為目的地,親身感受「一帶一路」建設在那裡的進展以及華商面臨的機遇。這個探訪團本月初完成行程後回到香港,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談起這次為期一周的探訪,團隊成員印象深刻的經歷包括搭乘火車沿中國承建的蒙內鐵路從肯亞東部港口蒙巴薩前往首都奈洛比。
  • 看到香港以外的更廣空間和機遇——香港中學生分享「一帶一路...
    新華社香港3月19日電(記者郜婕)致力於為香港青年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免費探訪機會的「香港青年新跑道計劃」19日舉辦校際分享會,由11所已經參與這一計劃的中學與其他數十所學校師生分享探訪體會。  不少參與分享的中學生表示,探訪活動讓他們增進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接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的華商,開拓眼界,看到在香港以外的更廣空間和更多機遇。  「香港青年新跑道計劃」由「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在2017年11月啟動,是該中心民心相通項目下首個青年發展計劃。
  • 翻轉亞洲社會的性別框架,張國榮的人生轉折點
    二十歲出道:叛逆搖滾青年1977年,年僅20歲的張國榮,參加麗的電視(亞洲電視前身)舉辦的歌唱大賽,獲得香港區亞軍,隨後與麗的籤下合約出道。初出茅廬的張國榮,渾身是純真的熱情與對音樂的理想。但張國榮卻台風穩健、架勢十足,而且情感豐沛,極具個人特色,有不少人認為當時的張國榮在藝術風格上帶著詹姆士狄恩的反叛與浪漫。然而,這種叛逆前衛的音樂風格,卻並未被當時的香港大眾接受。張國榮自己曾提及,某次表演時為了耍帥,將自己心愛的帽子拋下臺,卻被底下觀眾一邊喝倒彩、一邊把帽子丟回臺上。
  • 香港哥哥足跡地址一覽 你去過哪些?
    有你足跡的地方將來也一定會有我的足跡 還有更多榮迷的足跡!展貿徑 展貿中心——《煙飛煙滅》九龍 紅磡 德豐街20號 海逸酒店——《星月童話》九龍 紅磡 黃埔花園8期螢幕圈蔡瀾美食坊102-105鋪 詠 藜 園四川菜館                 ——2002.1.14 張國榮與家人共進晚膳
  • 出身貧寒的香港女特首, 將兩個兒子送入劍橋, 她的育兒觀只有8個字
    林鄭月娥祖籍寧波,1957年出生於香港,在灣仔一棟唐樓的板間房裡長大。唐樓,就是沒有電梯和衝水廁所的樓;板間房,就是內地正在整治的「群租房」。十年苦讀,林鄭留下一段成績優異的求學之路。中學時,她曾滿懷醫者仁心,夢想懸壺濟世;後來,她又立志成為社工,服務社會,為此,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社工系。大二時,林鄭從社工系轉到社會系,畢業後考錄政務官,加入政府隊伍。
  • 香港第一經紀人陳淑芬內疚一生,想對張國榮說: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她幾乎是脫口而出,2019年接受採訪時,她說自己內疚了很多年,當談到張國榮,她瞬間被情緒撕扯,眼淚成了一條長線。2003年4月1日晚18點43分,香港東方文華酒店24樓,哥哥一躍而下。幾天後,哥哥(張國榮)的家姐問陳淑芬:「怎麼會這樣,Leslie不是說過幾天就要和你一起去成都?」這成了陳淑芬一生的痛,她恨自己沒有帶哥哥離開香港。
  • ...張國榮,上海,男主角,沙遜,取景,影城,風月,演唱會,霸王別姬,上...
    音樂足跡:2000年張國榮熱情上海演唱會  地點:上海體院場(舊稱上海八萬人體育館)  相較於「只此一次」的上海演唱會,張國榮在上海留下的「電影足跡」則豐富得多。  電影《風月》中著名場景「天香裡」,後改名為「保善街」  曾有張國榮的影迷實地探訪影視樂園,並將三部影片中的鏡頭與實地場景做了詳細對比(見圖),張國榮可謂既是這裡的先鋒又是常客。
  • 出身富貴之家,香江第一代偶像歌星,香港女首富為他扶靈
    相信大家都聽過陳百強的《偏偏喜歡你》,他曾經被譽為香港第一代偶像歌星,比肩張國榮、譚詠麟。可惜天妒英才,早早的就離開了我們。陳百強,人稱丹尼仔或小妖,1958年出生於香港一個富貴之家。父親希望他多在學業上面下功夫,無奈陳百強小時候就喜歡唱歌、玩音樂,在中學的時候經常參加一些音樂活動。
  • 探秘張國榮同性戀人 唐很害羞很被張國榮依賴
    華西都市報記者香港探秘張國榮舊愛  說來也巧,與香港資深媒體人、張國榮好友查小欣約定的採訪地點在尖沙咀著名的洲際酒店,酒廊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就是維多利亞港的無敵海景。查小欣對華西都市報記者說,就在這個地方,二十多年前,留下了張國榮的「驚世一瞥」,這一瞥,至今還深深印刻在她的腦海:「太美了」。
  • 探秘張國榮同性戀人:唐唐很害羞,很被張國榮依賴
    ——華西都市報記者香港探秘張國榮舊愛   說來也巧,與香港資深媒體人、張國榮好友查小欣約定的採訪地點在尖沙咀著名的洲際酒店,酒廊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就是維多利亞港的無敵海景。查小欣對華西都市報記者說,就在這個地方,二十多年前,留下了張國榮的「驚世一瞥」,這一瞥,至今還深深印刻在她的腦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