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的高考越來越近,對於無數高三考生來說,高考將是他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次轉折。為了把握住這次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實在人生第一次的騰飛,他們都在爭分奪秒地複習著功課,期待著能夠在考試中考出優異的成績。
今年由於特殊的原因,耽誤了廣大考生正常的複習時間,所以教育部研究後決定全國高考延遲一個月舉行。這樣的決定既考慮了廣大考生和家長的心聲,又保證了考生能夠有時間做好考試準備。
今年高考考試時間延遲只是暫時的,並不會影響今後高考考試時間。這並不是我國高考歷史上第一次改變高考考試時間,我們現在看到的高考時間即每年的6月7、8日兩天,其實之前已經經過了兩次調整。
1952年8月15日、16日、17日,我國舉行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高考,並確定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制度即高考制度,在此後的幾年間都是在這個時間點舉行高考。
1955年,為了更好地保證高校能夠為國家輸送各種人才,對高考制度進行了第一次改革,將高考考試由之前的8月15日、16日、17日提前至7月份的中下旬舉行。
1979年高考恢復後,將考試時間調整為七月上旬舉行,即7月6日、7日、8日三天。這一時間一直持續到2003年才進行了再次調整,教育部最終確定將高考時間定在了每年的6月7日、8日、9日舉行。因為全國絕大多數省市區的考生所在6月7日、8日這兩天參加高考,所以,在很多人心中,高考就是在每年的6月7日和8日舉行。
那麼,教育部將高考考試時間定在了每年的6月7日、8日舉行,有什麼特殊含義呢?
有一個很有趣的解釋:中國人做事喜歡圖個吉利,比如說婚喪嫁娶等大事,都會事先找一個好日子。高考是決定無數人命運的一件大事,日子自然也要選一個很吉利、很祥瑞的時間。6月7日、8日包含數字「678」,而「678」則寓意著「錄取吧」,這表達了考生及其家長還有關注高考的人的一種美好的願景,希望每位考生都能看出理想成績,被心目中的大學錄取。
當然,這種解釋並不具備科學性,只是一種美好願景。那麼,教育部為何將高考考試時間調整為每年的6月7日和8日舉行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和天氣、氣候有關。
由於我國地理位置,每年的6、7、8,這3月正好是夏季時間。進入夏季後,尤其是7、8「兩月氣溫升高、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由此引發的洪澇、颱風等自然災害都會對高考的順利舉行造成很大的影響。在當時空調和風扇還沒有普及的年代,高溫天氣是影響考生正常考試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這3次改革中不斷地將高考時間提前便能看出,這樣的調整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氣候因素對考生影響的考慮。將考試時間提前到6月,既能避免高溫和極端天氣對考生帶去不利影響,又能充滿保證考生具備充足的複習時間。如果將考試時間提前至4、5月份舉行的話,考生的複習時間將會大打折扣。所以,這個時間的確定真的很人性化,也很溫暖人心。
今年因為特殊的原因,才使得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廣大考生有充足的複習時間,同時也留給了學生緩解心理壓力的時間。
雖然高考時間推遲了一個月,但如今的考試環境絕非同日而語,很多考場都配備了空調和風扇,最大程度地減輕了氣候原因對考生帶去的不利影響。其實,只要調整好心態認真複習,不管高考時間怎樣變化,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最後,高考即將到來,希望每位考生都能以最佳的狀態迎接考試,並祝願他們能夠考出理想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