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旭東
9月20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徐州賈汪區名列其中。為進一步擴大影響力,賈汪區人民政府於9月30日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賈汪區在旅遊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特別是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中所做的工作。
規劃引領,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賈汪區委常委、副區長盛建利介紹,近年來,賈汪區委區政府以「旅遊旺區」為引領,成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旅遊業發展委員會和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重點旅遊項目區領導包掛、重大項目旅遊部門「一票否決」等制度;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空間布局全覆蓋研究規劃》,形成「一張藍圖抓全域」的多規合一旅遊發展格局。通過優先供給旅遊用地,設立旅遊引導資金、發行企業債、招聘旅遊在編人員等,有效破解了旅遊發展保障力度弱化的難題。
在公共服務方面,近年來,賈汪投入1.59億元建成50公裡慢行系統、36.3公裡景區景觀道路;開通旅遊巴士;建成全域旅遊服務中心、旅遊醫院、旅遊用品統一配送中心;全面優化提升旅遊標識、生態停車場、旅遊廁所;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旅遊、全域旅遊數據中心。定期評選「十佳農家樂」「十佳餐飲店」。實現「1+3」綜合執法體系全覆蓋,在全省首創旅遊巡迴法庭審判車常駐景區制度,城市旅遊公共服務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融合發展,打造轉型發展亮麗名片
在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中,賈汪堅持融合化發展,要素供給更加豐富。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圍繞打造特色田園鄉村,深入開展「百村整治、十村示範」活動,實現城鄉市場化保潔、農村垃圾收運體系、汙水處理全覆蓋。通過創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國家體育特色小鎮」,實現了「多產相融、多業並舉、多點開花」的業態融合新局面,旅遊要素供給體系更加健全,該區被評為「全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成功探索出了以旅遊業發展為主線,融合化發展帶動城市產業轉型的新路徑。
賈汪還創新營銷模式,與周邊15個城市建立合作關係,打通淮海經濟區營銷大走廊;率先開辦縣區級旅遊頻道,利用攜程、途牛等平臺和微信、抖音等方式,加大城市宣傳力度;成功舉辦江蘇鄉村旅遊節、中國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大會等活動,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鄉約》欄目以及《人民日報》等國家級媒體密集宣傳報導,「賈汪真旺」成為轉型發展最亮麗的名片。
創新舉措,提供可複製借鑑的「賈汪模式」
在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中,創新舉措是考核的重要方面。賈汪區旅遊促進中心主任趙震威介紹,賈汪的創新舉措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旅遊供地方式全國首創。全國首創「五位一體」採煤塌陷地治理模式,將潘安湖採煤塌陷地打造成國家溼地公園、國家4A級景區、國家十佳溼地旅遊示範基地,獲評全國科學技術二等獎。通過採煤塌陷地復墾置換、徐礦集團閒置土地盤活等措施,新增旅遊用地5000畝,打造月亮湖旅遊度假區,計劃「三年再造一個潘安湖」。二是「旅遊+」城鎮化全新展現。在潘安湖景區、馬莊村基礎上,提升周邊鎮村環境,發展旅遊產業,布點旅遊項目,建成中國香包小鎮,吸引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徐州幼兒師專等高校入駐潘安湖科教創新區,形成潘安新城。三是「快進慢遊」交通體系全域覆蓋。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近12億元建成「三縱兩橫」景觀道路;開通臺兒莊旅遊專線,打通省際旅遊交通廊道;區內旅遊專線實現鄉村旅遊區點點通。該區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區。四是非標準化營銷全速發展。構建「社區建店、鄉村建園」營銷方式,唐耕山莊、康田農莊建立非標準化平臺,園區企業將直營實體店開到城市社區、將生態農場建在鄉村,帶動鄉村旅遊發展。五是旅遊環境保護經驗全省推廣。創新「制度化+信息化+公開化」和「四個精準」的方法路徑,在全省率先建成汙染防治監管平臺,按照「部門全階段落實,紀委全過程監察」的督導模式,以最大的決心、最嚴的問責保護旅遊發展環境,經驗和做法在全省推廣。六是旅遊扶貧富民全力推進。創新設立蘇北首家淮海鄉村旅遊學校、徐州旅遊專業學校、旅遊專業合作社28家,創立「學校+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馬莊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振興示範村,「馬莊經驗」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
作為資源枯竭城市發展全域旅遊,賈汪將以創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和抓手,一如既往地謀求資源枯竭城市改革、創新發展全域旅遊的思路和做法,為全國同類地區提供可複製、可借鑑的「賈汪模式」,作出更多、更好的引領和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