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無小事#
社會發展,健康與生育技術演化,婚姻制度的生理基礎似乎越來越薄弱。然而,在經濟領域,婚姻制度仍是進行財富集中(有時也分配)的制度。未來人類多大程度會取消婚姻制度?
筆者倒是覺得概率不大,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假設婚姻消亡了,起碼會有以下幾個問題:
1、生育
這是全人類無法忽視的頭號問題,畢竟沒有生育=人類滅絕。
生育和養育的責任目前是分攤到每個家庭的,由每個家庭自行解決生養過程中的一切麻煩,而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養老(某種程度上)。
當然,仍然有著大量人丁克、不婚,可想而知如果婚姻制度都消亡了,誰還會願意生孩子。
或許到時候,政府或者官方機構會強制讓人生育孩子,有償的或者別的什麼。
生下來的孩子由官方機構養育,類似於福利院,大家過集體生活,由專業看護人員帶大。
2、相互抱團取暖
前不久有個小視頻獲贊很多,地震開始的一瞬間,有個男子第一反應不是跑出門,而是回身到裡屋拉著妻子,再一起往外跑。
可見,在一個家庭裡,相互之間的溫暖,是有多麼重要。
這個溫暖體,最主要還是體現於危難時刻的互幫互助,平凡時刻的互相解悶,高興時刻的歡樂分享。有人說婚姻是錦上添花,其實筆者覺得倒是雪中送炭。
如果婚姻消亡了,人將如何抱團取暖呢?
除非再有一次世界範圍的變革,人類才會有真正的不婚土壤。但這是至存在於理想當中。當然,類似的樂觀估計還有腦後插管、虛擬空間等科幻中常出現的橋段。
3、你選擇嫁給愛情,還是金錢?
「當今社會,你選擇嫁給愛情,還是金錢?」其中一個回答挺有意思,只有4個字:清北問題?
意思說的是,小時候你總在煩惱到底是考清華還是北大,長大以後便發現這個煩惱沒有了。
即沒有嫁給愛情,也沒有嫁給金錢。這是多數人的宿命,多數人並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所以只能以放下的方式告別當初的煩惱。
4、不婚主義
不知道從幹什麼時候開始流行不婚主義的,但確實為數不少。走在前面的當屬女性,因為女性不用背負「延續香火」的壓力,既然都認為婚姻是一場煎熬,那乾脆不結了。她們腦子裡其實就那麼三兩件事,不結婚是因為婚姻是煎熬。甚至有不少女孩說,以後只談戀愛不結婚。但對於多數人來說,到頭來只有妥協,因為要生活,搭夥過日子更節省成本。
5、婚姻終身制
婚姻終身制或許只是一個歷史標誌,正如一夫多妻制是一個歷史標誌一樣,也許終究會消失。一夫多妻制存在時間長久,是因為人們思想觀念轉變的緩慢,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同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是近乎一致的。
發達國家的離婚率最高,發達國家的現象或許就是中國二三十年後的縮影,當經濟趨向于越來越繁榮,首先選擇離婚或者不結婚的必定是高收入人群,因為這群人的情感更自由。
6、社會之所以進步,因為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
然而想讓老一輩人閉嘴,唯一的方式就是拿經濟獨立的程度來碾壓他們的觀念,錢能解決的問題太多了,錢能超越的不僅僅是觀念。
波旬說,社會之所以進步,就是因為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
過去的事,有多少死掉了?皇帝、太監、纏足、三從四德……當下,又有多少正在死去?婚鬧、愚孝、酒桌禮儀、重男輕女……這是歷史的必然,不讀歷史何來自由?
有人會說,你愛一個人怎麼能不與其廝守一輩子呢?
那麼, 愛情與廝守終身有關係嗎?
8、愛情是什麼?
愛情的能力從哪來?感情啊!這已經被無數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證明過了。但從化學角度上來說,感情的產生實際是多巴胺、去甲腎上素、苯合安等的化合物作用於人腦的結果。當腦子浸入這些化學物質時,便會墜入情網。
其中主導的物質就是多巴胺,靜謐的空間能讓人分泌多巴胺,喝熱的甜的飲料能讓人分泌多巴胺。這就是為什麼約會的對象總被帶去喝奶茶和看電影。
男女產生這幾種化學物質便產生了愛情,化學物質在一段時期內並不會消失,一般來說是兩三年,兩三年後雙方依舊在一起的概率也不在少數,因為即便愛情的化合反應消失了,雙方也依舊習慣地在一起,這個時候,倘若女方懷孕,也就有了親情來代替愛情。
9、愛情會不會消亡?
當人們的壽命延長,作為動物的本能欲望無休止的增長,白頭偕老越來越成為一種煎熬,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是「終身制婚姻」越來越不能適應人們的生活。
未來會不會出現一種代替制度?比如「合同制」。大約是這樣的人生軌跡:有那麼一段路,自己在走,途中遇到了一個同伴就一起走一段,然後分開,自己又回到了一個人,過一陣子再遇到一個同伴,可到頭來,最後自己就還是一個人。
人生旅途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人生來本就孤獨。
最後,敢問,假如讓你說,你覺得婚姻制度會不會消亡呢?
(文中部分摘自於網絡觀點,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