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順產的寶媽都知道,生寶寶的過程痛不欲生,若不是有對孩子的愛支撐著,可能大家都很難堅持下來。雖然母子平安是常態,但寶寶出生的那一刻也讓人覺得神奇,畢竟產道口那麼小,而胎兒又那麼大。
人們不禁有了一個疑問:孩子究竟是怎麼從那麼小的口中出來的?網友看完真相後評論:看得淚奔,做女人好難。
實際上分娩的過程需要胎兒與母親協調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隨著生產進程的推進,寶媽經歷的痛苦也越來越密集。
要想寶寶從那麼小的地方順利出來,孕媽要經歷這些「磨難」
寶寶需要在母體中做好出生準備,有一個正確的出生姿勢才能平安地出來。正常情況下,孩子都是頭部朝下,這樣生產的時候最大的頭部可以率先分娩出產道,那麼其他位置也就不成問題了。若是出現了胎位不正的狀況,可能會讓生產時間延長,也讓寶媽更加痛苦,胎兒更加危險。
胎兒入盆後孕媽的下半身壓力會增大,其中膀胱受到的壓迫最大,會頻繁地經歷漏尿的尷尬,但相比之後的經歷,這是最輕的「磨難」了。
寶媽的宮頸口逐步打開,表現出來的便是「見紅」。這個時候宮縮疼痛感已經比較強烈了,而且整個人身體也會由於「見紅」而逐漸緊張起來。
緊接著,進入到「開指縫」的階段,此時寶媽宮縮的疼痛感會越來越密集,羊水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破裂,等到宮頸口開到「10指縫」,也就是完全打開,這個時候胎兒才真正進入到分娩的階段。也就是說,只有產道完全打開,胎兒才能夠從母體中滑出。
之後,隨著宮縮逐漸密集,寶媽疼痛加劇,胎兒也會在宮縮的迫使下逐漸從產道中出來,先是頭部下沉至骨盆的位置,緊接著也是頭部先出現在寶媽體外,之後產科的接生護士將會幫助寶媽,讓胎兒順利脫出。
生產的最後一個階段便是寶媽將胎盤產出,雖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孩子生出來後就意味著生產的結束,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母體將胎盤產出也在生產的過程當中,不過在胎兒出生後,胎盤脫出過程相對來比較容易。
在整個生產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感嘆母親的偉大,因為產道在正常情況下是很小的,只不過在生產的過程中,迫於胎兒出生的壓力會被撐開到最大限度,所以母體才會遭受那麼大的痛苦。
正是因為生產的過程極其兇險,所以任何細小的可變因素都容易在生產過程中造成重大影響,比如胎位不正會讓整個生產的過程變得極其兇險,嚴重者還會危及胎兒和寶媽生命,所以孕婦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產檢。
除此之外,生產時寶媽的緊張程度也會對產程造成影響,若是寶媽的肌肉處於緊張的狀態,會加重疼痛,不利於產道和子宮正常收縮,使得分娩不能按照正常的進程進行,導致時間過長。
所以想要進程順利,寶媽要做好身體和心理雙重準備,家屬也應當儘量陪同寶媽減少她們的緊張感。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