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立查立改 確保整改到位
張孝成調研淮河流域固廢物排查整改工作時指出
4月18日上午,市長張孝成前往鳳臺縣、壽縣,調研淮河流域固廢物排查整改工作。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張孝成一行先後前往鳳臺縣、壽縣,實地查看並詳細了解固廢物排查整改等相關情況,要求相關部門單位科學制定現有固廢處置工作方案,全面細緻做好排查整改各項工作,推動全市生態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
張孝成強調,固體廢物排查整改工作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內在要求,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各級各部門認識要再深化,深刻理解把握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辯證關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以對百姓負責的態度不折不扣推動各項任務措施落地見效。底數要再摸清,縣區和部門要對轄區內和分管行業的固體廢物開展一次拉網式排查,建立健全問題清單並嚴格執行「四聯籤」制度和動態管理,實行誰排查、誰負責,誰籤字、誰負責。路徑要再明晰,針對排查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儘快分類制定處置方案,分清輕重緩急建立整改清單和工作檯帳,「一企一策」、限期整治、逐一銷號,堅決做到全登記、全治理、全達標。責任要再壓實,強化市縣鄉村四級工作責任,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落實好各方牽頭責任、主體責任、屬地責任和監管責任,加快整改工作進度,確保問題整改徹底、整改到位。同時要認真舉一反三,注重長效機制建設,加強源頭管控和過程監管,建立固廢危廢聯防聯控機制,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碧水藍天。
(記者 周瑩瑩)
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三次會議
陳儒江主持並講話
4月18日上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在市政務中心舉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儒江主持全體會議並講話。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朱學亮到會作有關市政府組成部門負責同志人選情況的說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東輝、李國利、趙期中、朱平、沈斌出席會議。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東坡,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文則俊,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朱新武列席本次會議。市委組織部負責人,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各工委室負責人,各縣區人大常委會、毛集實驗區人大工委負責人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列席會議。
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於提請審議修改和廢止部分地方性法規決定(草案)的議案;審議了關於市政府部分組成部門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2017年度工作的報告;表決通過了人事任免事項。會議舉行了憲法宣誓儀式。
陳儒江在講話中要求,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自覺把思想統一到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把工作統一到轉型提速高質量發展上來,把責任體現到勇於擔當、善於履職上來,提高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能力。要強化宗旨意識,提高履職為民能力;要強化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強化人大意識,提高依法監督能力。
陳儒江強調,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把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著力把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全力推動立法、執法、司法、守法都在憲法框架下進行,全力落實監察法賦予的職責使命,全力保障推動我市黨政機構改革。要切實發揮地方國家權力機關重要作用,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依法保障和服務全市工作大局,使人大工作更好地與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頻共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淮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 何婷婷)
聚焦主導產業 全力招商引資
蔡宜驊在淮南高新區調研時指出
4月18日上午,市政協主席蔡宜驊赴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調研。市政協副主席陳永多,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蔡宜驊先後來到淮南市科技企業孵化器、淮南智慧谷科技研發平臺、鐵塔視頻雲中心、恆天易開汽車分時租賃、煤炭開採國家技術研究院、圖聯科技、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標準化廠房進行了實地調研。
蔡宜驊指出,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要以此為契機,趁熱打鐵、乘勢而上,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多種宣傳方式,營造氛圍,讓它成為招商引資的靚麗招牌;要進一步理順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體制機制,充實力量,增強活力,成為我市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要進一步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要進一步完善各項政策,聚焦主導產業,全力以赴招商引資、招商引智;要完善各種基礎配套設施,最大限度地增強園區的承載力;要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合肥等先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聯合,承接產業轉移,等高並進。
(記者 劉銀昌)
2017年度城市管理工作表彰暨城市管理提升年推進會召開
王崧出席並講話
4月18日上午,2017年度城市管理工作總結表彰暨城市管理提升年推進會在市政務中心召開。市委副書記王崧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許承通宣讀了《關於表彰2017年度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先進縣區、先進單位的通報》、《關於表彰2017年度城市管理專項工作先進單位的通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秘書長趙期中,副市長湯傳信,市政協副主席楊天標出席會議。
王崧指出,城市管理工作要肯定成績、直面不足,在創城工作大局中深度謀劃城市管理工作;要鎖定目標、突出重點,在創城任務推進中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加強領導、群策群力,在創城責任落實中逐步形成齊抓共創的強大合力。王崧強調,全市上下要緊密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背水一戰、絕不退縮」的堅定決心,「責任在我、衝鋒在前」的使命擔當,「雷厲風行、快幹實幹」的工作激情,全身心投入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去,推動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再取佳績,為順利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淮南作出更大貢獻。
會上,市領導為2017年度城市管理工作先進縣區、先進單位代表頒獎,市城管局負責同志作工作報告,部分參會單位作交流發言。
(記者 張鵬)
農村環境「三項整治」奏響美麗和諧曲
我市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目標,切實強化措施,一體化推進以垃圾整治、汙水處理、廁所改造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三項整治」,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家園,有效改善農村環境。
堅持高位整體推進。2017年4月,我市正式啟動「向垃圾宣戰、建美麗家園」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關於淮南市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汙水廁所專項整治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實施方案》,將11項重點任務分解到5家重點涉創部門,明確各牽頭單位及責任單位工作職責;成立高規格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和落實市領導聯繫點、考評獎懲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各縣區在街道路邊、村頭巷口設置「向垃圾宣戰」的宣傳牌、宣傳橫幅等1萬多塊(條),印製和發放大量宣傳品,廣泛動員群眾,營造濃厚氛圍。
突出重點項目整治。我市從集中清理街頭村口、房前屋後、田間地頭、河塘溝渠等重點部位垃圾開始,做到全面覆蓋、不留盲區;縣區制訂清理方案、鄉鎮黨員幹部帶頭、村民群眾廣泛參與,全市共清理陳年垃圾33.15萬噸,清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14個。全市33個鄉鎮政府駐地汙水治理任務,計劃2018年底完成,2020年實現全市鄉鎮政府駐地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鳳臺縣採取BOT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統一新建、改建鄉鎮汙水處理廠(站)及配套管網,壽縣8個鄉鎮結合瓦埠湖綜合治理項目實施整治工作,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位於城市主城區的12個鄉鎮生活汙水納入市政管網,毛集實驗區利用亞行貸款實施管網配套工程。2017年完成8800戶廁所改造任務,鄉鎮政府駐地、農村中小學新建水衝式和旱改水廁所202座,2018年計劃改造農村廁所4.5萬戶。
強化管護保障措施。我市堅持創新機制,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制度化、長效化。各縣區全面推行農村環衛市場化,農村環衛保潔走向規範化;建立常態化的考核機制,制定《淮南市農村環境集中整治工作考評獎懲辦法》,對各鄉鎮環境治理工作進行測評,考評結果在全市範圍內通報,《淮南日報》刊登前十名和後十名的鄉鎮名單。建立多元化的共建機制,從2017年開始,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資金用於農村環境治理。
營造群眾參與機制。我市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員作用,組建鄉鎮幹部、城管人員、村居負責人、環衛公司微信工作群,實行全方位監督,確保所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處理」;將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細化家庭、村民的責任和義務,不斷提高群眾參與村莊環境整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整治」為「我要整治」;開展「五星級文明戶」「衛生先進戶」等評選表彰,激發群眾參與衛生整治和管理的內生動力。
(記者 賈靜)
全力做好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迎檢準備
4月18日下午,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迎檢調度會在市政務中心召開。副市長陸晞出席會議並講話。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專家評審組將於4月26日至28日赴我市考察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工作。會議宣讀並討論了考察工作方案及任務分解方案。
陸晞在講話中指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與成語典故有深厚淵源城市的一項榮譽稱號。近年來,我市圍繞成語典故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做了大量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申報工作受到全市上下充分關注。各縣區各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強化大局意識,迅速進入臨戰狀態,切實擔負起申報責任,以志在必得的信心高度重視考察迎檢工作,以事無巨細的耐心全力以赴做好考察迎檢準備工作,以捨我其誰的決心確保考察迎檢工作順利通過。
(記者 吳巍)
大通區委宣傳部被命名全省愛國擁軍模範單位
近日,全省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召開。會上,大通區委宣傳部被命名為全省愛國擁軍模範單位。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大通區有著光榮傳統。近年來,大通區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雙擁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大通區委宣傳部堅持「四個注重」,大力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教育,唱響了雙擁主旋律,營造了愛國擁軍的良好氛圍。
注重思想引領,提升理念促雙擁。將國防和雙擁宣傳教育納入宣傳思想工作規劃,講好雙擁精彩故事;將「雙擁」工作方針政策納入區委中心組學習議程,在全體幹部中定期開展「雙擁」專題教育培訓,增強幹部國防觀念,提高幹部雙擁意識。注重輿論推動,豐富載體促雙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臺、區政府網站等主流媒體,及時刊播全區雙擁工作新聞;在主要交通出入口、區域主要服務窗口、城鎮主要街道及標誌性建築物上利用電子屏、橫幅、宣傳板牌等介質宣傳雙擁政策,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聲勢;大力發現和挖掘優撫安置對象先進典型,在各鄉鎮街道設立15塊國防教育宣傳牌,突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教育和擁軍愛民教育,引導軍民牢固樹立「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的思想,營造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濃厚氛圍。注重文化支撐,凸顯亮點促雙擁。高度重視雙擁文化陣地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圍繞紀念建軍90周年、抗戰全面爆發80周年,舉辦書畫攝影作品展,反映了軍隊建設、抗戰歷史和大通發展新成就,共展出書畫攝影作品120餘件,並在《中安書畫網》展出。同時,舉辦了文藝演出、有獎知識競賽、有獎徵文等豐富多彩活動,並組織參加市《軍歌嘹亮》歌詠大會,獲得全市一等獎。注重精神激勵,傾情奉獻促雙擁。會同區委組織部,整合大通萬人坑教育館、市國防教育基地、上窯新四軍紀念林、市廉政教育基地等境內紅色教育資源,傾力打造黨性教育「紅色專線」,教育幹部和群眾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愛國擁軍。此外,在新四軍紀念林打造雙擁園,建設雙擁長廊和雙擁潭。組織青年志願者慰問看望轉業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烈士軍屬,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擁軍愛國主義教育,增強青年愛國擁軍意識。
(通訊員 潘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