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自古出才子,毛主席曾經就稱讚臨川說:「隔河兩宰相,十裡一尚書」。據統計,臨川歷史上出過六位宰相,其中北宋就出過三位:晏殊、王安石、曾布。他們除了在政治上傑出有為,同時也是著名的文學家。其中曾鞏因為在北宋詞壇先導性的貢獻,被稱為「宰相詞人」。
晏殊的詞,吸收了五代「花間派」的優點,形成了自己清麗明快、婉轉閒雅、愁而不傷的特色,開拓了宋詞婉約派的正宗風格。相信很多朋友都熟悉他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還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也是他的名句。今天老楊和大家一起欣賞晏殊的一首《破陣子》,這首詞以明快的筆調寫出春天的勃勃生機,令人陶醉。
破陣子·春景【宋代:晏殊】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破陣子」原為唐代教坊曲,五代李煜,北宋柳永、張先等先後用作詞牌,而晏殊將此詞牌逐步完善定格,單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晏殊在詞作上繼往開來的貢獻。
晏殊這首詞上片描寫春天的自然美景。「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新社」指的是春社,時間在立春後、清明前,人們在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豐收,陸遊有詩句「蕭鼓追隨春社近」,可知在宋代,春社是個很隆重的節日。燕子雙雙對對,嘰嘰喳喳地飛回來了,正趕上熱鬧的春社,雪白的梨花在東風的吹拂下片片飄落,清明節也很快要來臨。詞的開頭交代了時令氣節,以象徵吉祥和春天的燕子開頭,為全詞定下了歡快的基調。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池塘邊上長出了三四點碧綠的苔蘚,黃鸝躲在樹葉底下賣弄清脆的歌喉,柳絮在風中翩翩起舞,春分已過,白天開始變得漫長。燕子、梨花、池塘、碧苔、綠葉、黃鸝、飛絮,這些景物,有動有靜,有高有低、有聲有色,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秀美春光圖。
下片描寫了農家少女。「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在這美好的春光裡,採桑的小路上傳來一位女子的笑聲,迎面走來的是東邊鄰居家的女伴,兩位少女相逢,更增添了春天的活力。未見其人先聞其笑聲,可見女伴一定是遇上了什麼開心的事情。「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看她滿臉燦爛的笑容,猜測她昨晚一定是做了一場好夢,原來是今天早上鬥草的遊戲取得了勝利。「鬥草」,也叫「鬥百草」,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遊戲,通過少女的「鬥草贏」側面描寫了春社節日的熱鬧。銀鈴似的笑聲、如花的笑靨、鬥草取勝,一位勤勞、美麗、聰明、清純、活潑的農家少女仿佛就在眼前。
整首詞,描繪出誘人的春天美景,充滿者濃鬱的泥土氣息。自然美景多姿多彩,人物形象活潑鮮明。語言清新、節奏明快、對句工整。全篇幾近白描,無一抒情,卻句句飽含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全篇只有寫景寫人,卻側面展現出淳樸熱鬧的春社節日風情。讀了這首詞,讓陶醉其中,心生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