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移民親述:為何北歐人能過最幸福的生活?(全文)

2020-12-17 網易教育

核心提示:丹麥被評選為世界上「最幸福國家」,不止丹麥,北歐各國人民在世人眼裡都很幸福。記者從幾位在北歐諸國生活多年的中國人的視角,來揭開這些「幸福國家」背後的秘密。

1846年,安徒生發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國文學界評價此童話「反映了丹麥深刻的社會矛盾。」這則童話發表100多年後,那個因為誕生了安徒生而被稱作「童話王國」的丹麥,被評選為世界上「最幸福國家」。記者試著從幾位在北歐諸國生活多年的中國人的視角,來揭開這些「幸福國家」背後的秘密。

秩序:排隊做手術的首相

兩個月後,終於輪到首相做手術,但出訪秘魯的時間已經錯過了。只要回到中國,移民瑞典哥德堡20多年的趙福卿總會面對親朋好友的追問:你們到底幸福到什麼程度?

這時,趙福卿總會講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一位瑞典醫生為了讓一個抑鬱症患者多曬太陽,開出這樣一張藥方———出國度假兩周,費用政府報銷。於是,親朋好友再問:出國度假,那不是特權階層,或是富人才享有的權利嗎?

趙福卿不理解什麼叫「特權階層」。因為在瑞典、丹麥這些北歐國家公民的觀念裡,「特權」這個詞是不存在的。

趙福卿印象比較深的一件事情是,當年瑞典首相去秘魯出訪之前,突然發現自己腿不舒服,檢查後發現要做手術。首相向醫院申請做手術。但瑞典法律規定,一個醫生每天只能看6個病人,於是首相的手術時間被推遲了下來。兩個月後,終於輪到首相做手術,但出訪秘魯的時間已經錯過了。趙福卿至今感嘆,一個首相都不能享有提前做手術的特權,這個國家的秩序,會是何等嚴謹。

趙福卿在乘坐電車時,曾多次碰到過哥德堡市長,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坐在車廂裡。對市政府決策有意見的乘客,可以直接過去叫著他的名字給他提意見,而市長在這種時候,是要謙虛認真地聽取意見,「因為他知道自己必須服務好人民。」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楊啟先先生在《一篇遲到的「考察紀要」》中寫道,「(瑞典)法律曾經明確規定,除國王以外,任何人包括首相在內,外出時都不能配帶警衛。」

專門從事北歐社會政策研究的山東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葛忠明,曾多次去瑞典考察,他見到過首相和國王,但「他們都沒有浩蕩車隊,沒有。」

丹麥新任駐華大使裴德盛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丹麥沒有腐敗根源於法治社會。」

在葛忠明教授看來,法治社會不是簡單的有很多立法的社會,「問題的關鍵是對法律的態度:是可以操作的,還是只能信仰和遵守的?」

「腐敗絕不單單是法律的問題,而是權力問題。」葛忠明教授說,權大於法是問題的根本所在,「當權力和資本勾結的時候,法律往往是很軟弱的。」

而丹麥和瑞典皇室的特權,張倩認為還不如一個普通居民家,「普通居民家可以弄個圍欄,不打招呼不能進,但皇室連個護欄都沒有。」

丹麥皇宮是四棟灰褐色哥德式建築,外觀樸素,民眾與車輛可自由穿梭在四棟小樓之間。「丹麥皇室沒有隱私,小王子寢宮下面甚至是展覽室。」張倩沒事會上網查閱丹麥皇室主要成員的預算,包括女王及其夫、王子、王妃,明細一清二楚。

「丹麥皇室肩負吸引遊客的任務,這是國家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在丹麥兼職做導遊的張倩說。

第二頁>> 稅收:央行行長一半收入拿來繳稅

第三頁>> 工作:千萬別對服務員呼來喝去

!

稅收:央行行長一半收入拿來繳稅

「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把貧富差距『拉平』的政策,因此一些弊端在所難免。」趙福卿說,那些高收入的精英群體並不喜歡這種高稅收模式。

「不奢望自己能取得大成就,不用擔心會窮困潦倒;沒有什麼能讓人興奮,也沒有什麼會令人愁苦。」張倩總結這些年自己混在北歐的狀態。

這兩年,儘管遭遇全球性經濟危機,但北歐四國並沒有改變「高收入、高稅收、高福利」的特點,仍是很多人的移民首選。

上世紀70年代末,廣西人盧志剛轉道越南來到瑞典,在哥德堡呆了30多年。今年12月初,他回國探親旅遊,行程包括上海、廣東、北京、廣西等。

他現在是一個閒人,過去30年連續不斷交稅,他已經可以讓政府養著過晚年了。

無論是瑞典的盧志剛還是丹麥的張倩,都認為高福利的社會,來自於高稅收。「稅收像調節器,把高收入階層和低收入階層,通過財富二次分配做到最大可能的平衡。」盧志剛說。

在哥德堡,北京人趙福卿所開飯店的稅率是20%;工人按照臺階式交稅,年收入100萬,得交80萬左右的稅;丹麥工薪階層的最低稅率為38%,張倩如果收入2萬克朗,拿到手的只有一萬三左右;而一條標價500塊錢的牛仔褲,政府要從中抽走100塊……

楊啟先總結過這種分配製度:在初次分配中始終堅持效率優先原則,勞動多、貢獻大的多得。但在社會財富再分配中要進行合理調節,以做到最終分配的差距不致過大。

張倩拿一組數據論證,芬蘭銀行(中央銀行)的數據顯示,央行行長月收入大約在15000歐元,需繳所得稅50%;部門負責人的月收入約7000歐元,剛畢業進入銀行從事研究工作的職員月收入2500歐元,銀行內的清潔工、保安人員的月收入大致2000歐元。

比較起來,稅前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7倍多,但稅後只有3倍左右。在北歐四國,通過稅收這種強有力的再分配手段,使各國形成以中等收入者為主體的社會結構,中等收入者佔到總人口的80%-85%。

「政府最高領導人的工資比一般職工的工資,稅前差距可能達四五倍,但稅後往往只有兩三倍。」趙福卿說,瑞典的收入差距很小。而《2002人類發展指數》中,作為衡量收入分配差異和社會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北歐諸國均排在前列,如挪威0.258,瑞典0.250,芬蘭0.256。

在葛忠明教授看來,幸福指數和社會的經濟發展之間沒有必然聯繫,「而與社會政策安排直接相關。」

「通過社會政策,北歐國家的社會成員之間的社會關係得到了調整,整個社會的分化表現在經濟、權力方面的分化不那麼嚴重,這使得社會系統結構呈現高度扁平化特徵。」葛忠明說。

而這種調節的結果是,群體內部社會成員之間的社會關係,由於每個人在國家那裡得到了相同的政策待遇,因此呈現出高度和睦的特徵。

「正是群際和群內關係的和諧,使得北歐國家社會成員的幸福指數高過其他地方。」葛教授分析。

不過,「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把貧富差距『拉平』的政策,因此一些弊端在所難免。」趙福卿說,那些高收入的精英群體並不喜歡這種高稅收模式。

在北歐四國,對於那些收入很高的資本家、商人、影視體育明星來說,稅率最高可達80%,除了地下的逃稅方式,對他們來說,移居國外是一種慣常的逃稅方式。

比如知名三級跳運動員奧爾森為了逃避納稅,將居住地點改在了蒙地卡羅。而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瑞典網球明星博格,因不滿瑞典的累進稅率太高,乾脆到英國定居。

高福利的政策,也讓很多人鑽空子。北歐那些願意生育的家庭,一般會有兩到三個孩子,因為光政府給孩子的補貼,已經足夠一家五口人生活。

「在丹麥,中東移民比較多,他們會生很多孩子。」張倩拿中東移民和勤勞的中國人做比較,這些中東移民完全靠孩子生活,根本不用工作。

!

工作:千萬別對服務員呼來喝去

當木匠?來到這裡的中國遊客會感嘆,這些被大家瞧不起的工作,在北歐居然會有人感興趣,並且當成事業來做。

因為享有高福利,工作對於北歐人來講,更多是出於興趣,而非謀生手段。

在哥德堡住了20年的北京人趙福卿當年勞務輸出後留在瑞典,他對當地人對工作的態度非常欣賞。

「上完中學後,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職業。」在這些職業中,有人選擇高端的,但更多的選擇當木匠、當廚子,甚至打掃衛生……

當木匠?來到這裡的中國遊客會感嘆,這些在國內被大家瞧不起的工作,在北歐居然會有人感興趣,並且當成事業來做。

「北歐勞動力成本特別貴,所以幾乎所有飯店都是自助餐。」作為一個餐館老闆,趙福卿手下也沒有幾個服務員,瑞典人會很自覺地自助。

「你不能指望餐館服務員給你倒水,也不能指望賓館服務員上門給你調整網線。」在丹麥,如果遊客不知道在賓館如何上網,「要麼你自己琢磨明白了,要麼要看工作人員是否有興趣給你調整。」

這也是為什麼張倩回到北京對首都機場細緻入微的服務感嘆「國內服務業水平太高」的原因。

但同行的一位丹麥男士不習慣,「為什麼漂亮的中國姑娘一定要幫我把行李提到車上?」要知道,在北歐,男人不能幫助女性提東西,這會被視為「性別歧視」。

習慣了國內「優質服務」的張倩,在丹麥生活時也有自己的苦惱。

冰箱壞了,打電話叫人來修,修理時間從工人上車出門開始計算,到家後檢查出毛病,開車去買零件,再換上。

如此折騰下來,七八個小時已經過去了。按照丹麥最低工資標準,修理費800克朗,不二價,相當於900多元人民幣啊。

「如果在國內,你可以大吼:這是什麼效率啊?我要投訴!」但張倩不敢發火,因為人人平等,工作沒有高低之分。

趙福卿最開始也以為自己開飯店會被人瞧不起,後來融入這個社會才知道,「當首相有時會被人忽視,打掃衛生則會被人尊敬。」

「大家都在工作,都在交稅,所以在北歐,工作根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趙福卿說,國內很多遊客來北歐旅遊,習慣性對餐館服務員呼來喝去,這樣做將不會得到服務員的任何服務和好感。

「你不能投訴,因為你看低別人在先。」今年9月,記者曾有機會出訪北歐四國,導遊佟明化經常在車上囑咐出訪團員,每天下車前順手把垃圾帶走,這是對大巴司機勞動的一種尊重,千萬別把他只看成個開車的。

這名大巴司機是56歲的瑞典人克瑞斯,每天笑呵呵的,溫文爾雅得像個教授,早餐時從容地喝咖啡看報紙,在車上放交響樂,和中國遊客聊「賈寶玉」、「淘寶網」。

「開車是克瑞斯的興趣,這份工作要帶來的是快樂,如果遊客讓他不爽,他只能忽視,不能因為遊客而影響自己的快樂指數。」佟明化說。

幾乎每個人都是憑興趣在工作,佟明化是球迷,他藉機數落中國足球:「你看,北歐小孩把踢球當成興趣,興趣足夠濃厚的時候就成了職業球員,所以瑞典能夠培養出伊布拉希莫維奇。」

那一天,旅行團正好走到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1992年丹麥隊遞補進入歐洲杯決賽圈,但他們居然在哥德堡的烏列維球場奪得冠軍,這被稱作足球圈的「丹麥童話」。

佟明化恨鐵不成鋼:「中國隊拿過亞洲杯冠軍嗎?」車廂裡啞然。

相關連結

瑞典:位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東南部,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人口918.3萬,為全球最佳信息化社會,科技創新指數排第一。世界級品牌有宜家、沃爾沃、愛立信等。

丹麥:位於歐洲大陸西北端,與挪威、瑞典相望。本土人口511萬(1985),豬肉出口量全世界第一。漁業捕撈量佔世界總量的36%。著名品牌有嘉士伯啤酒。

2010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顯示,以丹麥為首的4個北歐國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國家和地區」排名中分列前4,依次為丹麥、芬蘭、挪威、瑞典。在全球競爭力、政府廉潔指數等排名中,北歐四國常常位居世界前列。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移民北歐要多少錢?幸福感排名全球第一的芬蘭了解一下
    北歐國民幸福的秘訣是什麼?「北歐人最幸福論」有多少科學依據?移民北歐需要多少錢?哪種途徑比較可靠呢?走進北歐芬蘭—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1豐厚的國民福祉據旅居芬蘭多年的華人透露,芬蘭醫療免費,養老金、失業金充足,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都免費,學生還可以拿到用餐、交通等諸多補貼。這些福利不僅本地人可以享受,納稅的移民也可以。
  • 北歐人不是最富有的,為什麼卻是最幸福的?
    北歐人不是最富有的卻是最幸福的,奧秘是什麼?推崇「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生活方式細心的人們會發現,當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人們還在信奉美國式的物質至上主義時,北歐人已經丟棄了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和幸福觀,開始實踐一種可稱之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生活方式。
  • 在北歐「上天入地」,真實的高福利北歐生活是怎樣的?
    所以人們在這片夏天白晝最長可達24小時,一旦狠起來,冬天也能一整天都處於極夜狀態的神秘土地上,過的是怎樣一種生活呢?最渴望的東西:陽光北歐是一個以陽光為中心的地區,小到個人性格,大到國家氣質都深受「陽光」影響。
  • 北歐國家處於冰天雪地,為什麼最幸福的總是北歐人?
    北歐包括歐洲北部的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和冰島五個國家,西臨大西洋,北抵北冰洋,總面積130多萬平方公裡。這裡冬季漫長,氣溫較低,夏季短促涼爽。由於北歐地處高緯度,這裡環境惡劣、氣候寒冷。導致很多地方都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這一地區的人口密度在歐洲相對較低。在北歐1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著2500萬人。
  • 你嚮往的「幸福國度」北歐,要移民過去非常難
    領失業補助的人在很多消費上是有嚴格限制的,你不能享受一個公民某些該有的自由,不是一個完整的公民。我們覺得為了錢,可以舍掉某些自由,而北歐人覺得自由很重要,是人生的價值所在,人生的意義所在。你看,這就是北歐人與中國人觀念的不同。
  • 芬蘭:最另類的北歐人
    >(最幸福國家排名,北歐霸榜)想起北歐「高福利,高稅收」,「從搖籃到墳墓」北歐模式就浮現腦際甚至被神化為人類社會的烏託邦不僅在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上表現優異,在歐洲債務危機的陰影下高福利,高生活水平,經濟發達,自然風光秀麗,許多普通老百姓提起北歐都可以泛泛而談,然而北歐這個地理概念許多關於北歐的知識在大多人眼裡看似熟悉卻又很陌生。北歐國家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文化高度相似或統一的地域,就類似於西方人眼中的東亞地區。
  • 北歐國家漸成韓國人移民新寵 移民美國勢頭減弱
    原標題:北歐國家漸成韓國人移民新寵 移民美國勢頭減弱  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9日報導,韓國客輪「世越號」沉船事故發生後,想要移民的韓國人數大增,丹麥、瑞典等北歐國家成為新寵。   一名在韓國大企業上班的男性花了一年時間辦理移民手續,目前他得到丹麥的三年居留證,但他打算到那裡就業後,轉為永久居民。   這名男子表示,「韓國公司50歲就要退休,但丹麥可以工作到60多歲。瑞典的朋友說,北歐國家已婚女性的就業率也達到80%以上。妻子很想繼續工作,但在韓國,女性工作還要顧孩子很不容易,這些原因讓我決定移民到丹麥。」
  • 他們為何如此幸福?品味北歐人的生活哲學
    提及北歐,我們能想到的除了「寒冷」,還有「幸福」,這裡是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地區,用「愜意」這個詞描述北歐人的生活狀態再準確不過。北歐&幸福幸福感,更多來源於簡約、自然、寧靜的心態,以及家庭的溫暖、個人價值的努力和實現。北歐人幸福的核心,是簡約的生活,而簡約生活的核心,則是真實。
  • 為何北歐國家最幸福
    關鍵幸福這東西,他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的人不同的幸福觀,夠吃夠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家人健健康康和和睦睦,我覺得這就挺幸福。 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世界幸福報告應該算是比較權威了吧,芬蘭榮登榜首成為最幸福的國家,排名第二第三位的同樣也是來自北歐的挪威和丹麥,三個北歐國家又把前三名給包圓兒了。
  • 儘管北歐國家的幸福指數很高,但北歐人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快樂
    像芬蘭、挪威、丹麥這樣的北歐國家,經常會在世界幸福指數中名列前茅,但研究顯示,北歐人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快樂。如圖,在2018年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排名中,前十名幾乎是北歐國家。比如芬蘭、挪威、丹麥、冰島、瑞士等等。
  • 在北歐留學、生活、旅遊的一些親身感受!
    天氣冷,人也冷:綜合個人觀察和多數朋友的共識,大多數的北歐人較重視人與人間的距離,屬於「非常慢熟」的個性,不愛 small talk。雖然多數北歐人心地善良,但卻不容易親近──除了酒醉的時候以外。即使同樣是金髮碧眼、語言文化相近的德國朋友也說,很難跟北歐人做朋友。3.
  • 北歐人的生活:越簡單,越幸福
    □ 劉聰 整理  從年輕中產家庭,到富豪階層,極簡北歐風可能是近年來最神奇的一股潮流,更有人斷言:北歐風恐怕要成為一種全球審美了!  極簡北歐風  北歐人是世界上能把日子過得最有腔調又鬆散快活的一群人。
  • 北歐人為什麼能過上全球"最幸福"生活
    北歐人為什麼能過上全球"最幸福"生活
  • 北歐留學 |挪威移民申請條件介紹
    對於打算移民的人來說,雙重國籍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意味著不放棄自己國家的國籍,同時擁有移民國家的國籍,同時享有兩個國家的福利待遇,對於挪威來講
  • 諸神之死:為何北歐神話如此受流行文化青睞?
    更遑論鍾愛北歐神話的尼爾·蓋曼和將基督教信仰與北歐神話匯於一爐的託爾金的「神話創作」(mythopoeia)。為何北歐神話如此受流行文化創作者的青睞?《戰神》最新作裡奎託斯闖進了北歐神話的世界。波蘭詩人齊別根紐·赫伯特認真想像過希臘神阿特拉斯,即泰坦神族的擎天神。他發現阿特拉斯被放逐在想像之外,他的僵直的、沉默的受難不討人喜歡,他唯一的行動就是肩扛重物。他最多構成一個書名——《阿特拉斯聳聳肩》,卻很難成為一部劇或壁畫場景的主角,如亞里斯多德所說,沒有行動就沒有悲劇。同樣,我們很難想像玉皇大帝如何有趣,他壽命極長,萬劫不壞,既無個性也不行動,他拒絕被想像。
  • 青島國際家具展 | 北歐風情街,邂逅最恬適的生活
    、閒適的日常,這正是令人嚮往的北歐!2019年,青島國際家具展精心打造大規模北歐風格家具主題展區,帶領大家不出國門就能「飛越」神秘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在獨具特色的『北歐風情街』來一場清新的邂逅。綿延茂密的森林、清澈平靜的湖面、狹長曲折的海灣、神秘絢麗的極光、漫長寒冷的冬季、神秘的雪山峽谷……這一切的夢幻都凝結於令人心馳神往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北歐。沒有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沒有燈紅酒綠、物慾橫流,只有對於大自然、靜時光、簡生活的無限熱愛。
  • 北歐創意謝玲:集成生活館首秀,營造北歐高品質生活
    展會前夕,中國家博會聯合新浪家居推出《新品首發,展望未來》系列訪談,回顧家居人的展會故事,把握新時代下的家具潮流與趨勢。本期嘉賓:Nordic Home北歐創意生活館 商務經理 謝玲【新浪家居】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北歐創意貿易。
  • 北歐人不是最富有,卻最幸福,原因何在?
    北歐人不是最富有的卻是最幸福的,奧秘是什麼?這是一種自由自在又具有彈性的理想生活方式和全新的幸福觀,提倡物質簡樸、精神豐盈,比起追逐物質,更珍視精神層面的體驗和充實感。北歐國家也經歷過泡沫經濟時期。當時的北歐人也和現在的我們一樣追逐物質,提前消費,陷入借錢、還貸的處境。
  • 一個在北歐生活10年的姑娘,告訴你為什麼北歐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幸福
    「北歐有『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教育醫療全都免費,就算沒有積蓄也不會有壓力啊~」「北歐薪資高,假期多,產婦有480天的帶薪休假,連奶爸也有假期呢~」「北歐的海鮮又多又便宜,他們連生蠔泛濫都能視為一種災害……」在很多人眼中,我們熬著夜脫著發奮力追求的完美生活,不過是人家的日常。而在更多人的認知中,北歐人的高幸福感其實是源自他們自有的高福利保障。
  • BBC:北歐人真有那麼幸福嗎?(雙語)
    由哥本哈根北歐部長理事會和幸福研究所撰寫的一份報告旨在為北歐國家提供更細緻的生活圖景。該報告表明這些國家作為幸福烏託邦的聲譽掩蓋了一些人群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年輕人。   它要求人們在0到10之間標記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 - 7以上的人被分類為快樂,5和6為掙扎,低於4則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