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9日下午圓滿閉幕,今年因疫情影響,加上臺陸委會日前「提醒」臺灣的與會人士要注意遵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範,使得這場兩岸企業界重要活動,不但改採視頻連線會議,且臺北分會場格外低調沒有開放媒體採訪。
抱著一貫「反中」「抗中」的目的,臺陸委會在9日晚間提出了兩點回應:一,依據臺財政部門統計及說明,今年1至11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9%,其中11月出口金額144.6億美元,成長17.2%,主要為疫情發生後,宅經濟等新興科技興起,美國對華為禁令,大陸扶植半導體政策等,拉升對電子零組件、資通訊產品及機械設備等需求,加上正值大陸年底節慶採購旺季,持續拉抬臺灣對大陸出口,就成長品項觀察,也可以說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二,據統計,今年11月臺灣對東協、美國出口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10.7%、17.7%,兩岸經貿是臺灣對外經貿重要的一環卻並非全部,民進黨當局將持續積極爭取參與經濟合作及區域經濟整合,包括「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臺美貿易協議」等,並加速推動「新南向政策」,以避免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
就在上個月,對於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表示「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對此,曾有島內網友諷刺蔡英文「嘴硬」「籃子都沒了,只剩臺商一雙手跟小英一張嘴!」「問題是每個籃子都沒有你」。
12月初,臺行政機構「主計總處」公布了最新的經濟預測,在2020年,臺灣的經濟成長率上升至2.54%。蔡英文公開表示,這個成績令人感到興奮。
確實,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都衰退了,臺灣地區的預期經濟能正增長的確不容易。不過,「主計總處」和蔡英文都避而不談的是,臺灣有底氣取得這傲人的數字,最大的功臣正是大陸。臺灣對大陸出口的產品,讓大陸帶動臺灣經濟成長。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蔡英文為什麼不敢說真話?
一直以來要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避免臺灣過多依賴大陸而被大陸經濟「統一」的民進黨當局,從上臺伊始就想盡各種辦法,要和大陸做經濟切割。然而,根據臺媒揭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到10月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不減反增──從馬英九施政時期的的39%一路升高到43.6%,6月份更狂飆到46%。由此證明臺灣出口依舊還是要依賴大陸。換句話說,臺灣2020年出口所賺的錢,主要來自大陸。
又要賺大陸的錢,又要和大陸撇清關係?迷之操作!
看到這樣的數據,臺灣島內輿論再次沸騰,諷刺民進黨當局一邊搞疏離大陸政策,一邊卻要從大陸獲得數千億元人民幣順差的利益。臺灣輿論認為,儘管蔡英文竭盡全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企圖擺脫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但臺灣對大陸出口依然佔臺灣總出口量的40%以上。
針對民進黨當局自欺欺人的一幕,臺灣《中國時報》12月10日發表社論指出,對於一個快速成長,經濟規模即將成為全球首強的大陸,民進黨當局長期控訴藍營「親中賣臺」,天天喊著經濟必須和其脫鉤,對其出口依賴卻不減反增,然而在此狀況下還不知謹慎應對,以全臺灣人的經濟安全為賭注和大陸進行政治對抗,完全是既危險又不負責任的賭博行為。「反中」媒體不僅「經濟失智」,還搖旗吶喊來麻痺臺灣民眾,既可悲又令人痛恨。打開過去25年兩岸經濟成長曲線圖,可以看得很清楚,大陸經濟好臺灣就會好,大陸差臺灣不會好,臺灣想斷絕大陸市場,單靠自己的關鍵技術和智慧財產自立自強,走出自己的路,完全是被意識形態綁架,忽視重要事實的「經濟失智」,有必要加以澄清,以免誤導臺灣社會,特別是決策者,錯誤的政策選擇,將危害臺灣社會發展。更多點評,敬請關注今晚22:04播出的東南衛視《海峽新幹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