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融學院|行業專家講財稅 許文建教授
2020年1月
香港亞洲會計學院深圳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特聘教授、國際勞工部SYB創業培訓師許文建繼2017年擔任廣東金融學院創業教育學院創業導師以來,在今年1月被聘請為廣東金融學院會計學院導師。
2020年11月
11月22日,許文建教授為廣東金融學院學子們講授『行業專業講財稅』系列課程之《稅務籌劃學》和《職業生涯規劃》。許文建教授有望通過講授財稅專業理論知識和分享實戰案例與經驗,幫助學生們既能掌握財稅專業知識,又能加強專業素養與能力鍛鍊,學以致用。
課程精彩回顧
許文建教授首先向同學們講解何為稅務籌劃學。稅務籌劃學除了是人們常認為的「合理避稅」,還應強調財稅知識與現實條件的靈活結合分析問題、戰略規劃、風控管理、統籌兼顧等。
在講解稅務籌劃學理論知識與案例分析之前,許文建教授介紹了當前行業內財會人員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帶領同學們思考在大學裡如何為從事財會類工作做準備?
一、絕大多數財會人員的現狀
(1)思維固化
(2)轉牛角尖
(3)專而不廣
二、無法把財務知識打通
(1)無法根據不同的會計口徑處理問題
(2)做帳的基本依據不清晰
(3)無法處理綜合、複雜業務
三、職能定位不清
(1)初級會計、中級會計、高級會計
(2)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會計
四、清華大學取消會計專業的信號
(1)基礎會計將被逐步替代
(2)財會類人員由專長向通才轉型發展
相信同學們在聽講的過程中,一定也在思考財會類工作所需具備的思維和能力。許文建教授表示十分重視學生們學習與掌握財稅戰略思維,因為只有培養好財稅戰略思維,才能更準確、靈活、高效、全面地處理好事務,擁有更高的格局策劃方案與管理企業,促進個人事業發展。
許文建教授結合自身在世界500強、上市公司、國企等財務總監、財務顧問崗位上所總結的經驗以及多年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果,通過案例講解向同學們介紹了財稅戰略思維、稅務籌劃學、創新思維的應用,皆在帶領同學們一起鍛鍊財稅戰略思維以及思考如何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經濟業務中。許文建教授重點講解了以下內容。
一、商品或服務增值稅稅率速記
當我們判斷商品或服務的稅率時,首先應考慮企業屬於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
前者均為3%(疫情期間優惠政策為1%),若為後者,則可以通過有形商品與無形現代服務等快速做判斷。有形商品常為13%,無形服務常為6%,除去個別特殊商品或服務, 如農產品、有形資產租賃服務、運輸服務等。
二、增值稅發票類型準確索取
當看到稅率為6%、9%、13%等增值稅普通發票時,要反應銷售方為一般納稅人,可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抵稅。
三、索取發票還是享受價格優惠
當我們向商家索取發票時,被問到是否選擇不開票享受價格優惠時,我們一定要仔細對比核算。優惠差價往往不能彌補日後的稅費。
四、為什麼國家不斷地降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稅率,而嚴管個人所得稅呢?
當很多學生看到增值稅稅率、企業所得稅稅率降低時,僅關注到稅率的減低,卻少有考慮:為什麼稅率下降呢,為什麼有些稅種的管控加嚴呢?若深入研究分析,就能發現政策背後隱含的信息。
五、報表的勾稽關係
以淨利潤為例,企業經營成果淨利潤是歸集到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科目。許文建教授通過財稅報表勾稽關係分析,表示未來五到十年,企業的未分配利潤有可能被要求強制分配,會產生分紅個人所得稅。
六、稅務籌劃學基本方法
(1)改變經濟業務類型
(2)投資結構的優化組合
(3)選擇有利的企業組織形式
(4)高納稅義務轉換為低納稅義務
(5)選擇有利的企業組織形式
七、稅務籌劃學方法應用
稅務籌劃方案是靈活多變的,在籌劃節稅方案是應該根據法律法規、稅收政策等科學知識,結合公司實際經營情況、公司發展目標等綜合分析,進行結構化節稅。同時要籌劃2-3個方案,決不能一個方案就走到底。
許文建教授坦然自己能在顧問公司秒回財務經理、財務主管、財會類專員的問題,是一種長期思維鍛鍊形成的習慣。因為從第一次自己拿到工資開始,就以自己為會計主體,開始為自己生活的收入、日常消耗等做帳。所以許文建教授建議有想從事財會類崗位的同學們,平日除了學習教材上的知識,還應養成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法規、政策等習慣,以培養財務專業素養。
許文建教授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文學碩士、海外留學教育管理博士,潛心於教學研究,勇做知識傳播者。除了講解財稅專業知識,還與同學們分享自身學習與工作歷程以及影響每個人一生的17個關鍵詞,希望同學們將來無論是否從事財會類工作,都能找到自己的靚(亮)點,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成為通用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善於捕捉信息差,敢於打破常規創新,聯結「三脈」(人脈、學脈、業脈),追逐更匹配自己的平臺發揮所長。遵守規矩,保持自律。不好高騖遠,踐行複利思維,潛心做事。
成功與不成功,就是多了那麼一步。許文建教授衷心祝願學生們能將財稅戰略思維學以致用,珍惜時光,從現在起就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規劃、付之於行動,不斷進步,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都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