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攝影已經離我們非常遙遠,而有人覺得攝影就在我們身邊。
上世紀,人們喜歡用膠捲、單眼相機拍照記錄人像,風景,建築。現在的人都喜歡用手機來直接記錄日常生活,比如旅遊、聚餐。因為方便,拍照功能也越來越強大的手機已經可以滿足我們的拍照需求,從而漸漸愛上攝影,並不是一件難事。
想知道朋友圈中的美食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麼?此篇文章中,我會從構圖、擺盤、光源、桌面布景、拍攝、道具選擇、後期等方面為你解答其中的手機攝影秘訣。
好看的美食照片如何誕生
一張好看的美食照片是怎樣出現的呢?對於專業美食攝影師來說,會有獨立的攝影棚提供拍攝地,輔助燈光,道具等等配合在一起,拍出好看的美食大片。
而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餐桌食物又該怎樣去拍攝?這也正是我們今天要聊的問題,非專業美食攝影愛好者,不能錯過。
美食拍照的構圖技巧
構圖技巧是攝影的基本功,卻又是最容易被初學者忽略的部分。人像、風景、建築、美食的構圖技巧都一樣,但實際拍攝過程中會有所不同。
而美食構圖,最重要一點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下面將通過理論知識點和實際案例相結合,告訴你好看實用的美食拍照構圖技巧。
1、三角構圖
構圖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個人的凹造型能力,多去嘗試不同的角度,找到自己認為最舒服的點。三角構圖,核心的要點就是:畫面上要有主次之分的三種食物(或物體),自由擺放成三角關係。
環繞眼前的食物快速思考(配合用餐環境尋找合適的角度)選擇正三角、斜三角或者倒三角(可以不用緊靠、邊構圖邊想像可發揮的空間)使用俯拍視角、主體突出(可以站起來俯拍、實時觀察手機畫面進行調整)要點都提到了,就看怎麼去實操,去擺盤,「動嘴之前先動動手」一張回味無窮的大片就可以誕生。如果真的熱愛美食攝影,不妨按我的建議去試一試,就能拍到自己滿意的作品。
2、對角線構圖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模擬的一條對角線,讓被拍攝食物出現在模擬對角線的兩邊,形成「不規則」的一種樣式,給人感覺還蠻有意思的。
對角線構圖其實和三角構圖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在實際構圖場景中,經常會出現交叉重合的現象,讓人琢磨不透。
擺盤(可以規則也可以不規則、拍照時可以「模擬」對角線的存在)景深或俯拍(虛實的效果可以在拍照時實現、也可以在後期添加)不一定非得一排食物(美食拍照初學者不要給自己局限性、怎麼好看怎麼來)3、中心構圖
中心構圖也有另一種說法:向心式構圖。意思是一樣的,其實就是將食物處於畫面的中心位置,而四周都是圍繞著中心而展開。
這樣構圖的好處就是能將我們的主視線引向圖片中心,一眼便能抓住這張圖所想表達的主題。
景深效果(背景遠近對景深是有影響、可以增加畫面的朦朧感)聚焦視線、突出主體(中心構圖用在單份擺盤的美食上、可以說是非常的有格調)中心構圖的實用性(俯拍或者低角度拍攝、都能一眼找到重點)4、畫框構圖
畫框構圖是我個人最喜歡用的一種構圖方式,會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注重場景和空間感的視覺效果,應用電影片段進行理解最為恰當。
在和朋友聚餐的時候,花上兩三分鐘思考構圖,如果思維中能浮現一種畫中畫的感覺,您可以在眼前的畫面當中再增加一個畫框。這種「畫中畫」的技巧會給你的畫面增添聚焦點──朋友圈的「大片」可能就誕生了、多嘗試多思考。
關於取景(根據場景自由變動)構圖中的「畫中畫」效果(這裡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審美關注點不同、堅持你所認為的好的瞬間)直奔主題(如上圖所示、「光影中的玻璃瓶」這就是它所表達出來的主題、其實仔細看還會發現光透過瓶身的倒影有一處白圓、也可以理解為「畫中畫」)不要被框架「限制」(抓拍是跳出「框架限制」很好的辦法)美食拍照中的小問題
1、擺盤
職業美食攝影師對擺盤的要求特別多,但大多數情況下的美食商拍都是由大廚親自擺盤,這一點不做過多描述;而對於我們業餘的美食拍照愛好者來講,隨心所欲按自己的喜好來進行擺盤就好。
還有,構圖和擺盤是相輔相成的,互相能產生一種正向反饋的作用,往往在實際拍攝時能告訴我們自己:「這擺盤不是我想要的構圖場景,想拍一種框架畫中畫的擺盤效果,就必須調整一下。」
2、光源
學會用光是攝影的必修課,對於美食攝影來說更加重要。光源可以分為「自然光」「室內燈光」和「閃光燈」,像我們日常聚餐,探店,旅行,是不需要用到「閃光燈」,最常用也是最實用的就是「室內燈光」和「自然光」。
在拍攝環境中,現場所有可用的光源(包括自然光與人造光)又稱為環境光,例如燭光、鎢絲燈、日光燈、霓虹燈等等,但由攝影師控制的棚燈及閃光燈則不在其列。
光是重中之重(上圖所示案例是有兩種光、乍一看其實差異性不大、但實際上室內燈光的拍攝空間比自然光要複雜的多、尤其對於美食拍照這一類別來說)光源沒有對錯(是自然光還是環境光、都不能成為一張「好片」或「爛片」的直接因素、而是以你所處的美食環境為主、最適合眼前的才是最好的)3、桌面布景(用餐環境)
不同類型的餐廳,它的環境,桌面和燈光都是不同的。但不管是什麼環境,對於美食攝影有很多小妙招。
鏡頭與桌面成45度夾角(製造空間感和陰影)靈活運用餐桌上的布料(墊餐巾、碗筷小物件進行點綴)桌子上撒碎屑(一般在麵包店和小眾咖啡館可以嘗試)用純色或者特別符合食物調性的背景(作為拍攝美食時的背景圖)4、拍攝
多使用俯拍,景深拍攝,大多數情況靠窗是比較好取景的。
(美食)攝影三大要素:主題鮮明,注意力引向被攝主體,畫面簡潔。
後期的簡單處理
今天講的是手機攝影中的美食拍照,所以這裡就只介紹在手機上進行的後期處理。美食照片的後期比風景人像的難度要大一些,因為它所追求的有非常細膩的部分。
調整對比度、亮度、飽和度、陰影、氛圍、高光冷暖色調、濾鏡(顆粒感較多的膠片風)風格自定、最好匹配餐廳場景和食物文化結語
最後用一段,和一位未曾謀面的粉絲之間的對話結尾,希望看到這裡的您對於美食拍攝和手機攝影能有新的思考和技能上的進步。
Q:作為一個普通上班族,喜歡沒事拍拍東西當作愛好。請問對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有沒有什麼技能或者技巧,可以提升我們的食物拍照水平?
A:有愛好是好事兒,技巧有很多:用光,取景角度,食物本身的造型,做布景,逆光,特寫鏡頭等等文中都有寫到。但這些都並非一日之功,需要日常積累和實際拍攝,最重要的還是一顆熱愛美食拍照的心和時間的積累。
後期的文章中,青藤君會教大家手機攝影的更多進階教程,敬請期待哈。
以上,就是關於這期「美食攝影」的初學指導,有用有料有乾貨的文章,歡迎收藏,評論,分享~
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及圖片均為青藤錄下&一個吃貨的旅行生活原創出品,轉載請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