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引腳頭被稱為Berg連接器,但由於引腳頭由許多公司製造,因此該術語不再受歡迎,引腳之間的距離通常稱為電子社區中的音高,引腳編號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下面來介紹下引腳頭Berg連接器的知識概和引腳編號的作用!
引腳頭Berg連接器的知識概述
引腳頭通常與帶狀電纜連接器相關聯,引腳頭通常也可用作跳線的接收器。最常見的跳線間距為2.54毫米(0.1英寸),但有時在較小的產品中使用2.0毫米(0.079英寸)。因此,針頭連接器是「公」連接器(「母」連接器確實存在,但這些通常只是被稱為 母頭(FH)或插頭連接器,沒有「插針」),主要用於設備內部,而不是用作設備外部的連接器。
通常引腳接頭是引腳通孔(PTH)器件,但也存在一個和兩個引腳接頭的表面貼裝技術(SMT)版本。在後一種情況下,引腳的焊接側簡單地彎曲90度角,以便焊接到焊接平面。在單排引腳接頭上,引腳在一排或另一側交替彎曲,在雙排引腳接頭上,引腳只是向外彎曲。如果引腳頭是可選的,則通常選擇PTH變體以便於手動組裝。排針可以是直的或傾斜的,後一種形式通常用於將兩塊板連接在一起。引腳頭由於其簡單性而具有成本效益。接頭通常作為長條帶出售(對於雙排版本通常為40或50個引腳),可以很容易地將其折斷到正確數量的引腳。
引腳編號的作用
假設標題上沒有引腳1標記,就是標題中缺少標記,則PCB可能會具有指示方向的標記(通常PTH標題的引腳1的孔周圍的焊盤是方形而不是圓形)。對於那些多排引腳接頭,引腳編號更複雜,就像了解引腳1的位置並不能自動確保其餘引腳的編號。通常對於連接到帶狀電纜的接頭,引腳經過編號,它們可以線性穿過電纜。由於連接器連接到電纜的方式,這意味著在兩排插頭中,一行中的引腳具有奇數,而另一行中的引腳具有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