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會考數學太難?新加坡的家長在焦慮,幼兒園的孩子已經開始補習備考?

2021-03-01 新加坡教育網

通常在每年的11月下旬,新加坡的小學離校生就會拿到小六會考的成績,這時下一屆的考生已經摩拳擦掌為應對小六會考全力衝刺。

不過有些家長則是更早就開始準備,孩子還沒上小學,就安排他們上補習班,為好幾年後的小六會考做準備。

根據《亞洲新聞臺》的報導,本地補習中心PSLEMath為幼兒園到小六的學生提供補習,最終目標就是為小六會考的數學考試做準備。在中心上十個星期的課程,費用介於400新元到500新元之間。

補習中心創辦人Jason Hiak受訪時說,幼兒園所教的簡單概念,會逐漸延伸為小六會考中出現的難題。他認為,如果孩子從學前就開始(補習),就會佔優勢。

儘管幼兒園就為小六會考做準備看起來有點極端,但也有人認為,這就是市場機制運行的結果,因為有需求必然就會有供應。

許多家長和學生反饋2019年的小六會考數學試第二試卷「出奇地難」,就連成人都不見得可以回答全部試題。

在數學考卷中,其中一種解題方式是「模型解題法」(model method),這和許多家長以前接受的數學教學法不同,因此許多人都無法理解。

不過數學教育專家Yeap Ban Har受訪時說,這種解題法可以用來回答許多困難的數學題。他也認為,家長不應該一味要求孩子做練習題備考,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運用視覺思考的能力。

雖然本地的數學課程不容易應付,但新加坡考試與評鑑局表示,每年的會考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學生能夠解答較難的問題。

考試與評鑑局也強調,小六會考只是孩子教育歷程中的其中一個考核點,當局希望家長們能繼續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

新加坡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不僅要求學生成績好,同時要求學生接受:有趣且正確的教育!

在小學階段,學好數學是一大難題。新加坡的教育方式就是:

在這一過程中,對家長們最大的要求就是:

有些人看到數學就會覺得煩躁,寫考卷或上數學課更是焦慮,你也是這種人嗎?

如今家長協助監督孩子做功課的情況也更加普遍,但最有研究顯示:

對數學比較焦慮的家長,在協助孩子做數學功課時就要小心,還是不要把這種焦慮「傳染」給孩子了。

有心理學研究指出有數學焦慮(Math Anxiety)的人,傾向避開數學、對數學有較差印象、學習數學的動機亦較低。

以芝加哥大學學者Erin Maloney 為首的一組心理學家,嘗試找出家長的數學焦慮對孩子數學成績的影響,論文發表於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

該研究的對象為379名一至二年級的學生,也包括他們的老師和家長,所有人都需要接受數學焦慮評估:

學生 - 學生須於學年初完成數學能力、閱讀能力評估,學年完結前再做一次;家長 - 家長則填寫問卷,提供其幫助孩子完成數學功課的頻率、最高學歷、曾讀過的數學課程科目數量等資訊。

研究人員亦測試了老師的數學程度。

測試結果顯示,對數學焦慮程度低的家長,協助子女做功課的頻率對其子女的數學成績沒有顯著關聯。

然而對數學焦慮程度高的家長,協助孩子做功課越多,其子女於學年末的成績越差。

即使把其他因素計算在內,包括老師的水平以及社會經濟地位等,結果仍沒太大差別。

不過,這只是指數學科,其他學科不用太擔心,例如家長的數學焦慮是不會影響子女閱讀測試的成績。

論文指出,數學焦慮程度較高者對數學的態度比較負面,因此這些家長在協助孩子完成功課時可能不經意造成影響,但我們仍需要更多研究去了解兩者的確實關係。

例如這些家長面對孩子計錯數時,是否表現得較困擾,久而久之孩子也對數學產生了焦慮。

另外,由於大部分回應的家長及老師均為女性,數據並不足以用作研究性別的影響。

研究結果雖然可以詮釋為「對數學較焦慮的家長不應協助子女做功課」,但也不是沒有其他解決方法,害怕數學的家長不用灰心。

過去有研究顯示,成年人可以降低數學焦慮,從而提升數學能力。此外,提供指引給家長,或讓家長用其他工具——例如書、遊戲和電腦軟體——跟子女互動,同樣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根據統計,大約20%的人對數學感到焦慮。

只要開始解題,就會覺得心臟狂跳、腸胃蠕動甚至無法專注。很多人認為,感到焦慮是因為數學不好導致,但實際原因正好相反。

從心理角度分析,焦慮是數學表現低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腦要解開數學題目,需要工作記憶的協助,重新組織和排列腦中的資訊,而焦慮使大腦對工作記憶的運用效率低落,甚至連基本運算都會出錯。

而對數學感到焦慮的源頭,正如上文所述,往往來自於父母或老師:

父母或老師顯得很沒有信心、或透露「數學很難」的情緒,孩子就有可能會內化這些印象,久而久之也會開始害怕數學;而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就解出題目,會更容易加重焦慮的情緒,讓學生更害怕數學。

因此,如果想要提升數學能力、不再對數學感到煩躁,就必須學會如何排解焦慮情緒:

第一

可以透過「深呼吸」緩解壓力;

第二

可以把焦慮的原因一一寫下,

藉此重新分析自己焦慮的原因,

並一一思考解決方法;

第三

可以透過快走等運動,放鬆肌肉,

避免焦慮情緒出現;

最後

調整心態,相信自己能夠逐漸進步,

能夠幫助改變腦部運作,加快進步速度。

想要了解更多新加坡留學信息?

快添加小新君進行諮詢吧!

詳細校訊以及申請詳情

請掃描下方添加小新君進行諮詢喔~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小六會考評分系統改革後,學生如何升學?
    為了配合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為了減少小學生的壓力,新加坡教育部也修改了小六會考(PSLE)積分制度。從2021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將取消總積分制度(T-score),改用積分等級(Achievement Level,簡稱AL)。  新加坡小學課程的主要內容涵蓋了英文、數學和母語。學生也修讀其他科目,如美術、公民與道德教育、音樂、社會科學與體育。學生將從小三開始學習科學。
  • 新制度下影響你孩子小六會考的四大要素排序
    新制度下影響你孩子小六會考的四大要素排序從2021年起,小六會考改以「八級」的積分等級來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只有某些科目是必須使用的(比如1個語文,1個人文,1個數學,1個科學)。其餘的可以發揮自己最擅長的科目優勢。        而小六會考的四科都必須要考,成績是必須要算上4科的。即使有一科特別弱,比如中文。哪些人群受影響最大?我們先來看一下教育部的截分點:
  • 2018小六會考成績22日出爐!考生和家長們需要注意……
    小六會考之後,孩子就開始接受第一次分流,這對於他們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選校季節,家長們最關心的當然是學校的優劣。然而早在2012年的時候,新加坡就已經將中學等級制度移除了,目的是為了「讓所有中學都成為一所好的學校」。所以,目前新加坡的中學已經不再提供排名了,但是因為一些學校仍舊有非常強大的歷史地位,所以很多優秀的孩子會選擇,這樣一來就不可避免的導致了錄取分數的差異。
  • 新加坡全島補習中心盤點,寶爸寶媽拿好不謝~
    都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新加坡家長就算忍著淚也要將補習進行到底!成立時間:李宏珉博士於2009年創辦,李博士是《新學》特約記者,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化學雙料博士學位,專長於小學教學研究。補習種類:提供新加坡教育體制下標準化考試各年級各科的補習(數學、科學、英文、華文),包括小六會考,O 水準及A水準等新加坡標準化考試,也包括IB, SAT及AP。
  • 新加坡小六會考放榜了!這可是教育部改革前的最後一次PSLE!
    今年小六會考的考生們也算是舊制度最後的見證者。從2021年起,新加坡小六會考改以「八級」的積分等級來評估學生自身學習表現。新加坡教育部公布各類別中學的積分等級(簡稱AL)截分點範圍,供上小六的學生和家長參考。這是根據2019年小六會考學生成績和選校趨勢得出的參考範圍。
  • 新加坡小六會考積分新政,及中一科目分班制
    到時,中學收生的考量不再採用與同屆考生成績相較後計算的總積分(T-score),而是根據小六會考成績的積分段(scoring band)來錄取學生。學生進入中學後不再分流,而是按小六會考成績實行科目分班制。
  • 新加坡陪讀兩年後,她們發現「最好」的雙語教育還是在中國
    雖然少數娃的經歷不能代表大部分,但是坡縣政府學校的入學派位、三年級的高才計劃、小六的「分流」政策等,一步步將家長孩子推向焦慮和各種補習班。這些政策、做法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A: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固然為人稱道,但中文教育的強度實在難以讓中國家長滿意。在新加坡讀書幾年後,幾位媽媽不約而同地帶孩子回了國……新加坡教育像一面鏡子,從中照見了別人的焦慮,也讓我們得以冷靜地覺察,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 留級後奮發圖強 新加坡華裔男生會考獲七科特優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日前,新加坡O水準會考成績發布。聖加俾爾中學男生溫漢偉(18歲)中一那年因父母常爭吵,前後曠課幾個月,連年終考試留級一年。這段經歷激勵他發奮向上,在此次O水準會考中,他表現優異,八科當中考獲七科特優。
  • 新加坡小六會考放榜在即,多所中學公布線上開放日時間
    距離新加坡小六會考(PSLE)放榜已經不足一月,相信家長們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成績,同時在為中學擇校做準備。
  • 新加坡陪讀兩年後,她們發現「最好」的雙語教育還是在中國 | 講述
    雖然少數娃的經歷不能代表大部分,但是坡縣政府學校的入學派位、三年級的高才計劃、小六的「分流」政策等,一步步將家長孩子推向焦慮和各種補習班。 這些政策、做法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中國的公立教育在坡縣找到了「世界上另一個我」,中國老母親唱起「我和你,心連心」,天下操心的母親是一家!
  • 新加坡教育迎來大地震!他們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們的明天
    【曾經】這裡的教育「不談公平」伊莎貝爾12歲了,六年級課程學習已經過半,今天對她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她要參加小六會考。伊莎貝爾有些緊張,因為她想就讀的瑞士村中學,收分不低,伊莎貝爾對自己的數學沒有太多信心,擔心拖累整體分數。
  • 小六會考積分等級改革 對你的孩子有什麼影響?
    教育部於2016年宣布改革小六會考積分制度,減少學生的過度競爭和壓力。新制度將在兩年後開始實行,教育部昨天(7月26日)宣布改革細節。我們以小四學生Ah Girl為例,整理從小四至中學各個階段得注意的事項和變化,幫你掌握新的小六會考制度。
  • 新加坡教育部:家有小六會考生的家長該怎麼做?
    想知道在小六會考期間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備考和準備接下來的步驟嗎?新加坡教育部給家長們提供了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應付好這一時期,並一起探索中學的選擇。
  • 分享 | 新加坡教育迎來大地震!他們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們的明天
    作為一位普通媽媽,我對新加坡教育感興趣,是始於新加坡數學。千尋四歲左右,我用新加坡數學的教材陪她做練習,親身感受了很有特色的CPA教學法(C Concrete 具象化、P Pictorial 形象化、A Abstract 抽象化),開始覺得新加坡的基礎教育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 碾壓全球的新加坡教育究竟厲害在哪~
    這部片,記載了近幾年,新加坡教育不斷反思、改進的過程,也讓萬事通老師再次被擁有「全球頂尖教育水平」的新加坡震撼這部紀錄片以2名在新加坡政府學校讀書的孩子為故事線索,解讀了被譽為亞洲第一的新加坡教育體系,這些年面臨的挑戰以及做出的改變。下面就跟著萬事通老師一起,去解讀新加坡的「震撼」教育吧~12歲的伊莎貝爾在新加坡政府學校6年級的課程學習已經過半,轉眼她就要參加新加坡的小六會考。
  • 新加坡聲音:小六會考留下的不只有成績單,還有溫暖與鼓勵!
    1 12歲會考成績不會決定未來,王乙康分享勵志故事 在小六會考放榜的這一天,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在Facebook分享了他的勵志故事。 他在帖文中透露,他在這個星期遇到名為Shawn的青年。
  • 新加坡研修筆記(十一) 2017年新加坡小六會考放榜日參觀南華中學
    新加坡研修筆記(十一)2017年新加坡小六會考放榜日參觀南華中學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天氣:多雲轉雷雨2017年新加坡小六會考於11月25日放榜。這種以招生宣傳為主題的開放活動,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更真實更全面地認識新加坡的教育、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學校文化個性。其實,看到《海峽時報》的報導後心裡還是咯噔了一下:新加坡的小學會考是不是有點太殘酷了?在新加坡小學會考成績放榜的這一天走進一所以中華文化為特色的南華中學就顯得特別有意義。從住地出發,坐了近一個小時公交車才到了學校。
  • 新加坡留學| 2021年小六會考新積分制度、中學錄取截分點範圍公布!
    2016年,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從2021年起,小學離校考試將採用「分八級」的積分等級來評估學生自身的學習表現,不再是與同屆考生成績相較後所計算的總積分(T-score)。11月6日,新加坡教育部召開線上記者會發布更多詳情。準備入讀新加坡小學的你,和小文一起了解下,從明年開始的全新積分制度,和不同類型中學的參考性截分點。
  • 從3歲上幼兒園到大學畢業,新加坡學生是這樣升學的!
    所以今天,小編就來梳理一下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從3歲開始上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全都有,對於新加坡留學感興趣的學生及家長一定不要錯過了!幼兒教育/學前教育(3-6歲)在新加坡,孩子從3歲到6歲上小學之前需要在幼兒園完成學前教育,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和英語學習能力。
  • 新加坡精英教育-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全介紹
    通常來說,政府基金幼兒園的費用為700-900新/月,私立幼兒園為1000-1500新/月不等,更高級的國際幼兒園則需3000新幣/月以上。 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更多技能和興趣,在幼兒園階段就會報各種課外補習班,比如畫畫、跆拳道、英語班等等。這些都可以在進入有名的小學時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