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關街旁邊彌陀巷內,有揚州八怪之一羅聘的故居。
東關街邊上,沒有東關街上的喧囂,完全是另外一個靜謐的世界。很適合自己走走,散散心,賞賞字畫。雖然都是仿品。
門票也不貴,學生票好像是10元。用風景園林卡,不用出門票直接進去了。這地方幽靜極了,遊人少得很。裡面陳列了羅聘的一些代表作品,生平介紹。
雖整個故居面積不大,可看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有種有種小巧玲瓏的雅致。當時春天去的時候可謂是春色滿園關不住。
這張圖是彌陀巷內。
2。「位於大明寺東側的觀音山,是山寺的代表,隋煬帝曾建行宮「迷樓」於此。宋以後歷代建有寺院,有「第一靈山」之稱。現展出唐代出土的文物。這裡是揚州的自然制高點,遠眺江淮南北,一覽無餘。觀音山的佛像是很有特色的。這裡的佛像不同於一般寺院以「釋迦牟尼」為主像,其他佛像皆眾星捧月。此處以「菩薩」為主體,同時供奉四大佛教名山菩薩。」
簡介複製自百度。在揚州時間多的話值得一看。建築雕塑還是很精緻的。佛教聖地,沒有怎麼拍照,就拍了一張外邊的路上的。然後它隔壁有個叫做唐城遺址的景點。我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坑爹的。仿唐的建築做得很不像樣。裡邊有個崔致遠紀念館。我記得一樓有些文物。
唐城遺址的看點,我覺得是下圖。
3。天寧寺天寧寺是揚州八大古剎之首。相傳是謝安別墅。後來乾隆二次南巡前,於寺西建行宮、御花園和御碼頭,御花園內建有文匯閣。文匯閣就是四庫全書七大藏書樓之一。聽介紹說,太平天國運動時燒掉了天寧寺很大一部分建築。現在殘存的僅僅是原本的一小部分。好像還有揚州小故宮之稱。天寧寺現在是一個免費景點,還承擔著一個古玩城的功能。感覺院子裡面有點亂,隨處有裝修材料堆放。
在御碼頭,有冶春花園。節假日只能買套餐,不能單點。
4。史可法紀念館。也就是史公祠。
「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南明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在揚州就義,嗣子副將史德威尋遺體不得,乃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這個景點最近也變成了免費開放的。憑有效證件就可以領票。秋天的時候銀杏很美。
紀念館裡栽種滿滿的臘梅花,所以冬天去也是很好的選擇。史可法紀念館裡還有古琴博物館。展示了各式各樣的古琴。以及訴說了淵源流長的古琴文化。
5 。東關街上的藕粉圓子(建湖特產)味道清淡,有股清香。還不錯。
6 。何園。晚清第一名園。有些許中西合璧的意味。7 。個園。竹子特別棒。
8。皮市街。皮市街是一條同時具有生活氣息以及文藝氣息的小街。有名的邊城書店和浮生記書店都開在那邊。聽說街上的火燒很好吃。
9.揚州雙博館這兩天遼代文物的特展挺有意思的。不得不說,跟這個展比一比,揚博本身的展就遜色了很多。
內蒙古博物院的的展品,寫了出土地點,文物簡介也很詳盡。揚博的展品,就寫個文物名和年代。很多都沒有簡介,要麼就一兩行字。不過鎮館之寶龍紋梅瓶還是值得一看的。仿唐一條街的氛圍不錯。我去的時候人少,幽靜。至於仿得像不像,存在些什麼問題我就不懂啦。
10.瓊花觀這個季節怎麼能不看瓊花呢。看瓊花,揚州有三個地方。一個是瓊花觀,一個是大明寺(據說有一株300年的瓊花,我沒看過),一個是瘦西湖內。聽網友說大運河沿岸也有種植瓊花。讓我感嘆一下,瓊花觀的門票只要8元,學生證對摺。當然這個景點面積也不大。離東關街,汪氏小苑什麼的都近。就瓊花開的季節比較推薦。觀內美術館有安玉民的連環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