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浩老街5月開街 老磚老瓦老建築讓你回到過去

2020-12-20 上遊新聞

即將開街的龍門浩老街首開區棗子灣片區效果區

今年5月1日,位於南濱路的龍門浩老街首開區將正式開街。據悉,首開區由28棟近現代歷史風貌建築構成,其中包含9棟文物,這些建築在開埠及抗戰時期均具有重要的經濟及政治地位,每一棟建築都有內在的國際格局文化氣質,有著包容國際時尚、藝術、潮流的文化基礎。現在,它們將攜歷史再現眼前。

即將開街的龍門浩老街首開區棗子灣片區效果區

讓我們回眸一下龍門浩的歷史:1891年,重慶設定海關「南濱開埠」,龍門浩碼頭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國外商船接踵而至,龍門浩岸上洋行林立、商賈雲集。1937至1946年間,美、蘇、英、法、澳等30多個國家先後在重慶開設大使館,其中義大利、比利時大使館均落戶龍門浩。

舊貌

美國武官別墅 沒有硝煙的戰場

義大利使館舊址

龍門浩老街·棗子灣50-60號,兩棟與周邊建築物風格迥異的別墅,佇立在鬱鬱蔥蔥的林蔭道上。二戰時期,這裡是美國大使館的武官公寓,「美國武官別墅」因此得名 。一樓一底磚木結構的中西混合,風格簡約的青磚石柱,秀氣的百葉窗戶,透著柏木香氣的垂帶式踏道.....

蒲蘭田公館

二層磚牆面用的是傳統裝飾工藝,灰牆的表面是「燕窩泥」式抓毛,凹凸不平的牆面上塗著暗紅色的顏料,置身於綠色的棗子灣中,顯示出別樣情調。

新華信託儲蓄銀行

二戰時期的美國武官,是一種特殊的外交群體,公開的身份是駐華大使的軍事助手,核心任務卻是收集軍事情報和戰爭形勢分析,多重身份的疊加給武官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來到重慶,他們的飲食習慣也慢慢地隨鄉入俗,喜歡山城鮮香的辣椒,酷愛重慶特色的小面,咖啡與蓋碗兒茶的香味交互滲透,刀叉與竹筷雙管齊下……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餐桌上緩緩展開 ,在看似風平浪靜武官別墅中,其實暗流洶湧,各方的軍事情報在這裡匯集,嚴密的作戰計劃在這裡制定,兩國軍事精英們在這裡風雲聚會,精誠合作,運籌帷幄之內,決勝千裡之外。棗子灣的兩棟別墅,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沒有硝煙的戰場」 。

望耳樓

「湯半城」成就海關別墅

海關別墅的建造者是湯壺嶠,而他的父親便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近代中國西南首富——湯子敬,成就了海關別墅傳奇的故事。

海關別墅

湯半城的房產

湯子敬,江西臨川人,14歲時因戰亂流落重慶,在謝億泰布店成為學徒,沒有人知道,這個人會影響後來的重慶。他36歲,在重慶開設中國最早的錢莊「同生福錢莊」和「聚福號」;49歲,擁有錢莊、布店、鹽號、銀行共10家,時稱「湯十號」;57歲,以日貨換國貨的經營方式,一舉創利40餘萬元,成為重慶商界泰鬥,時稱「湯百萬」。

傳說重慶許多商家都找湯子敬題匾,據說他的字能驅溫闢邪,轉虧為盈,世人因此稱之為「湯財神」;又因其房產遍及大街小巷,故稱「湯半城」。68歲的他出巨資協助四川軍界劉湘,將重慶鎮改建為重慶市,這一貢獻在重慶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舊日龍門浩片區街景

舊日龍門浩片區街景

當時,海關別墅在世人眼中富麗堂皇又披著神秘面紗,院落中有惟妙惟肖的假山,青磚砌成的池塘,折中主義的建築風格,布局規整又不失靈動,原木地板和精緻的雕花樓梯欄杆,彰顯著沉穩與氣派。

舊日龍門浩片區街景,對面是渝中半島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西遷,因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一流的舒適感,美國大使租下海關別墅,作為武官住宅使用。從此,留聲機、西洋鍾、石楠木菸斗……各色各樣的舶來品,給這棟建築披上了來自西方的唯美與魔幻色彩。解放後,長航公司接管並改作長航醫院。由於建築反映了當時的建築發展及工藝水平,具有較高科學價值和文物價值,又見證中美在抗戰時期在各領域的合作,具有歷史價值,2009年該建築被列為「重慶市抗戰遺址保護點」。2012年12月,又被列為「南岸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舊日龍門浩片區街景

舊日龍門浩片區街景

新顏

160萬塊老磚40萬片老瓦還原舊貌

即將開街的龍門浩老街首開區棗子灣片區效果區

南濱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龍門浩老街範圍很廣,5月即將開街的首開區——棗子灣片區約1.8萬平方米,於2017年2月啟動保護性建築修繕施工,目前已經完成主體工程,正在進行景觀塑造。

工人鋪設收集來的老磚

現場堆放著收集來的條石

首開區裡,施工人員正在加緊施工,有的建築已經裝上了路燈,有的建築內部也開始裝飾。每一棟建築的屋面採用波形瓦赫小青瓦,室內採用傳統草筋灰飾面,室內地面為水磨地面,窗臺、窗楣、窗框以及馬頭牆,還原民國期間的當地建築風貌。

老街新貌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街的修復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儘可能真實完整地保存建築歷史原貌和建築特色。在維修過程中,以本建築現有傳統做法為主要修復手法,儘可能多地保存舊有建築材料,儘可能多地採用傳統材料傳統工藝做法,儘可能保存文物本身所帶有的原有信息,做到修舊如舊。

「修復老建築的磚瓦,是從區縣收集來的,都是以前老建築留下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的建築是木結構、磚木結構和磚石結構,這些首開區的建築也主要採用這樣的結構。

據了解,為了更好的還原舊貌,相關單位從各處收集了160萬塊老建築舊磚,40萬片瓦以及3萬噸條石。「我們現在還在收集老的水缸等物件,希望以後擺在首開區。」工作人員說。

老街新貌

原址復建修 9棟文物建築再現

據了解,原街區義大利、比利時使館是中西式混搭風貌建築,原建築已不存,現根據原照片和測繪圖紙,在舊址就近原量原貌復建。美國武館一號別墅、美國武館二號別墅、望耳樓80號,原為美國使館別墅群區級文保建築,由於年久失修與人為改造破壞嚴重,以「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盡最大可能利用原有材料,保存原有構件,使用原有構件,使用原有工藝,對文物建築進行修繕復原。而新華信託儲蓄銀行、海關別墅現在保存,對其整體外形保護性清潔、修繕,內部整修粉刷。

施工現場

此外,新建築立面根據文物建築風格推演形成開埠及抗戰時期原址原貌建築,並體現一定雜糅特色的中西合璧的柱式、券廊、窗套、小青瓦坡屋頂等形式。內部空間為適合現代商業使用的開敞空間。

引進多類型產業打造文化藝術街區

施工現場

據介紹,龍門浩老街作為全國首個藝術商業歷史文化老街,將集藝術探索、高端零售、創意體驗、休閒餐飲、美學生活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發揮城市記憶精華的優勢,把文物欣賞、文化藝術與現代商業結合起來,將給廣大市民和遊客帶來眼、耳、鼻、舌、身、意的全方位體驗。

民國時期的特色建築屋頂

據悉,老街引進不少創意類產業,如陶醉國服、楊麗萍藝術家居館等,藝術類產業如遊三輝藝術館、陳航藝術館、龐茂琨藝術館、青花瓷博物館等產業,還有文化類產業如龍門書院、攬江公館等。

除了首開區,接下來的下浩等街區已經開始了測繪和勘察工作,待首開區工作完成後開始進行其他片區的修復。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柳青 錢波 攝影報導 歷史資料、老照片來源於南濱路管委會

相關焦點

  • 龍門浩老街22日首開,打卡攻略拿走不謝!
    這次開街部分是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首開區(棗子灣片區)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修繕老街使用的一磚一瓦都是從周邊區縣、城市收集回來的舊磚老瓦這些老建築錯落有致地分布於垂直高度達40米的山坡上超前打探玩轉:龍門浩「最網紅」攻略在龍門浩老街你還能找到什麼?
  • 龍門浩老街「新妝」迎客 這份打卡攻略不容錯過
    本報記者就為你打探了兩處好耍的地方:備受市民期待的龍門浩老街開街;「洋炮局1862」文創園一期工程正式開工。當然,你想去「洋炮局」還得等到明年初。  昨日,正值中秋假期第一天,備受市民期待的龍門浩老街終於試運營,迎來了第一批遊客。  青磚黛瓦、舊街灰牆、青石甬道……還有現代的咖啡、美食,老街以全新的面貌「活過來」了。換了「新妝」的老街怎麼耍?
  • 龍門浩老街「城市記憶館」2021元旦將對外開放
    12月15日,市民提前打探龍門浩老街「城市記憶館」。郭旭攝原義大利大使館的留聲機、空軍飛行員的皮帽……12月15日,龍門浩老街的裡外巷子內,不少市民正欣賞著屬於龍門浩歷史的老物件。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老街不僅在開埠時期繁華一時,也是抗戰風雲的見證者。街區內散布著20多個國家級、市級和區級文物點和文物保護單位,是重慶近代工商業貿易的搖籃,曾是義大利、比利時等許多國家使領館的所在地。 龍門浩老街「城市記憶館」。
  • 重慶龍門浩老街,《美食夜行俠》在此開拍
    魄寧生月窟,月自耀雲根。雪浪盤今古,冰輪變曉昏。臨風登彼岸,塗後有遺村。巴渝地區民間習慣稱小港為「浩」,因此「龍門浩」就是「龍門渡口」之意。龍門浩景致據統計,龍門浩老街內現存歷史建築有18棟,每一棟都訴說著一段過去的歷史,彰顯著獨特的格調與氣質。走進老街,就像走進了文化的萬花筒。
  • 走遍重慶老街,令人回味的那南濱路上生長的老街—龍門浩老街
    重慶南岸區南濱路上的龍門浩老街修建後,開街已經有些時日了。一直沒去,因為內心有隱隱的擔憂。我害怕她在修建中丟失了百年的光陰,又怕她如同博物館裡古老的文物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難以親近。大家都說,每一個老街都大同小異,然而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條老街。厚重的,滄桑的,寧靜的,鮮活的···龍門浩老街屬於哪一種呢?終於,在空氣中灑著暖陽的五月,我站在了老街的入口。老街有多個入口,我選擇從南濱路走近她,有我的理由。
  • 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 | 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南岸區龍門浩老街,為留下這份城市記憶,特將裡外巷子改造升級。搭建老場景,收集老物件,融入巴渝文化和開埠歷史,重現老重慶的魅力。提檔升級,追溯古今坐落在重慶南岸區龍門浩老街核心位置——棗子灣片區的裡外巷子,由裡巷子與外巷子兩部分組成,是開埠文化與巴渝文化的交匯處。
  • 到龍門浩老街,Get明星同款打卡地!
    龍門浩老街龍門浩老街位於重慶南濱路中段,面向長江、背靠南山,渝中勝景盡收眼底。鍾漢良/郭麒麟/尤長靖鍾漢良、郭麒麟、尤長靖前段時間剛帶大家在綜藝節目《漫遊記》中「雲」漫遊了龍門浩老街。節目中,三位在龍門浩老街望江巷中眺望長江、東水門大橋和渝中半島,尤長靖更是對老街讚不絕口:「好漂亮!」
  • 一個南濱路上的明珠:龍門浩老街!
    龍門浩老街,屹立於南岸的江畔,鐫刻著老一輩重慶人的記憶。龍門浩老街已經百年的歷史了,開埠文華、抗戰遺址文華、佛教文華、巴渝文化、碼頭文華在這裡異彩紛呈。通過一流文物工匠的修復,整個老街用了160萬塊舊磚、40萬片舊瓦、3萬噸舊條石,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採用百年前的建築工藝,恢復了龍門浩老街的昔日風採。龍門浩老街裡分布著許多小街,錯綜複雜的青石板路,讓我們感受到了山城的獨特地理風貌。傍晚輕軌從旁邊呼嘯而過,在燈光下分外絢麗,簡直是一道奇幻亮麗的風景線。
  • 龍門浩老街恢復開放,與您相約美好時光
    龍門浩老街開放詳情【老街開放時間】自3月17日起,每天10:00-22:00【溫馨提示】1、進入老街請佩戴口罩配合商戶進行體溫檢測及信息登記年3月-8月【門店地址】龍門浩老街21號樓—市外 SEE WIDE·餐廳—一線江景餐廳、別致小帳篷,讓你在山城中也能感受摩洛哥風情的魅力。
  • 重慶周末秋遊推薦:主城區古鎮老街大全,還有讓人大快朵頤的美食
    高低錯落、青石鋪道、古木林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石板街和階梯步道式巷井改造過的魚洞老街一副嶄新模樣小青瓦、木板牆、石板路、穿鬥房明清風味猶存的特色老建築吸引眼球>老街還保存有許多老字號菜館家常菜、江湖菜、民間菜應有盡有走進魚洞老街你會被這些特色建築所吸引當年繁華熱鬧的集市的痕跡依舊曆歷在目,恍惚昨日
  • 去重慶主城這些古鎮老街 感受初秋的安靜美好!
    古鎮,連片的青石板、連綿的老建築以及帶著那古老氣息的溫暖陽光,總是讓人慾罷不能、流連其中,何況還有讓人大快朵頤的美食,初秋,一起走進主城這些古鎮吧。改造過的魚洞老街一副嶄新模樣,小青瓦、木板牆、石板路、穿鬥房……明清風味猶存的特色老建築吸引眼球。老街還保存有許多老字號菜館,家常菜、江湖菜、民間菜應有盡有。走進魚洞老街,你會被這些特色建築所吸引,當年繁華熱鬧的集市的痕跡依舊曆歷在目,恍惚昨日。
  • 拓展龍門浩老街、重現古驛道傳統風味……南岸要打造城市「風景眼」
    項目涵蓋岸線治理提升、山城步道、城市陽臺、風貌整治、交通支撐、公共服務設施等類別,主要包括市規劃展覽館、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龍門浩老街拓展區、黃葛古道、朝天門大橋至東水門大橋沿江岸線整治等重點項目。龍門浩老街拓展區:留存城市的文脈和山城記憶創造有溫度的城市窗口龍門浩拓展區效果圖從覺林寺建立到重慶開埠,龍門浩街區經歷了漫長歷史
  • 華夏古村鎮(五十一)---重慶龍門浩老街
    重慶龍門浩老街——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總用地面積約540畝,總建設規模約15萬平方米,是重慶主城區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老街。 龍門浩老街是重慶這座城市的容置器。依託的大山沉穩蘊藏著深厚的情感,俯臨的長江靈動張揚著美好的表達,安適的街巷靜謐留存著生活的記憶。
  • 重慶珍檔丨「龍門石刻」已無存 「龍門皓月」景猶在
    過去,在龍門浩老碼頭上岸豎著石碑,高約2米,寬約1米。因歷史原因,碑身被毀。古樸的建築承載了百年故事,是重慶不可多得的典型性建築,對於研究民國建築發展史具有重要的實物借鑑價值。同時,將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的建築進行修復,無異於老街重生,將喚醒塵封百年的開埠繁華景象。立德樂洋行》位於龍門浩下浩的立德樂洋行,創辦者是英國商人、冒險家阿奇博爾德·約翰·立德樂,至今已歷經120多年風雨。
  • 老街新玩法 龍門浩老街將打造無界零售文旅大街
    龍門浩老街。南岸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3月27日電 南岸區龍門浩老街作為重慶主城區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老街又有新玩法!近日,南岸區發布消息,龍門浩老街將與特色產品·重慶數字營銷基地合作,聯合京東、阿里、抖音等網際網路資源,打造西南「無界零售文旅大街」。   據了解,龍門浩老街地處重慶南濱路中段,面向長江、背靠南山,渝中勝景盡收眼底。老街周邊擁有1條索道、2條地鐵、5座大橋、19條配套公交線路,連結江北、渝中、彈子石三大CBD,輻射全城。
  • 黃桷埡老街改造即將完成!南岸區老街「扎堆」,是如何做到留「舊...
    近日,記者獲悉,黃桷埡老街改造即將完成。一期項目將還原175棟巴渝風貌建築,包括「李奎安故居」、「三毛故居」、「晏陽初舊居」等。除了黃桷埡老街,南岸區還匯集了龍門浩老街、彈子石老街、壹華裡等。這些老街都有哪些特點?如何留「舊」和呈「新」?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黃桷埡老街開街在即 30餘處老建築古韻重現
    位於南岸南山的黃桷埡老街修繕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這條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文化街區儘管還沒正式開放,部分商業也尚不成熟,但一處處復原的老建築,一棟棟煥發新生的珍貴歷史遺蹟照樣吸引著市民爭相打卡。貴州商會館(舊址)、天順祥商號(舊址)、李奎安故居、三毛故居……30餘處修復後的老建築,透過重慶小姐的講解,散發出陣陣歷史韻味,讓到場嘉賓在歷史與現實間不斷穿越。
  • 尋夢下浩老街,我愛你老重慶的味道
    我始終認為你去過的地方,認識的人都是一種緣分。下浩老街給我的感覺那就是自己的童年:紅紅的牆、破舊的瓦房、屋頂的嫩草、長長的石板路、爬不完的梯坎。下浩老街,位於重慶南岸區,臨近南濱路,緊靠東水門長江大橋,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個斜坡上生長的街區。
  • 重慶過去什麼樣?即將開放的「城市記憶館」有答案
    12月15日,市民提前打探龍門浩老街「城市記憶館」。郭旭 攝 原義大利大使館的留聲機、空軍飛行員的皮帽……12月15日,龍門浩老街的裡外巷子內,不少市民正欣賞著屬於龍門浩歷史的老物件。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老街不僅在開埠時期繁華一時,也是抗戰風雲的見證者。街區內散布著20多個國家級、市級和區級文物點和文物保護單位,是重慶近代工商業貿易的搖籃,曾是義大利、比利時等許多國家使領館的所在地。
  • 濟州老街元旦盛世開街
    >這裡將成為一處集「吃、住、娛、遊、購、雅」於一體的全景式生態文化休閒娛樂購物中心2021年1月1日,濟州老街將盛大開街流水潺潺青石路,古色古香老味道老街,往往承載著一個城市活靈活現的記憶為展現濟寧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濟州老街通過「歷史人文」與「都市文化」相結合的方式,打造集「古韻、生態、購物、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商業文化步行街。濟州老街的五重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開門迎賓」的景觀迎門而立,雄偉的漢闕立在主街兩側,彰顯出厚重的傳統底色。走進老街,大紅燈籠串接而下,迎風晃動透出喜慶氛圍。青灰色中式建築格調統一,瓦當為建築增添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