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
聆聽紅色家風故事
「在抗戰勝利71周年之際,我們重點組織了這堂紅色家風課,給孩子們講述抗日英雄紅色家書的背後故事,引導他們感悟體驗革命先烈們的家國情懷。」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家風課上,閔樂山烈士和周執中烈士的紅色家書以及他們革命事跡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名聽眾。
做筆記
回答問題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全境淪陷。在這危急時刻,一大批中國共產黨人從四面八方奔赴東北參加抗戰。閔樂山、周執中這二位烈士當時身在上海,參與組織了『上海青年自願決死抗日救國團』,毅然北上抗日。」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的抗戰史學者胡卓然給孩子們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抗日救國團「誓以鐵血救國之決心,自願犧牲一切,與暴日奮鬥到底」,而閔樂山、周執中都是奔赴抗日前線的中國共產黨人。1933年熱河失陷後,閔樂山和周執中撤回內地,按組織要求前往南京積極宣傳抗日主張,並且計劃學習軍事知識以重返東北抗戰。1934年兩人因遭叛徒出賣被國民黨當局逮捕,3年後,他們先後在獄中被折磨致死。
周執中寫給外甥的家書
據了解,閔樂山烈士在奔赴抗日前線前,給弟弟寫了一封家書,說「此後要到東三省去(即黑龍江、奉天、吉林),與日寇決一死戰」,勉勵弟弟努力求學而不忘國家的危難,情詞懇切,滿懷愛國熱忱。而周執中則是和弟弟周國輝一起參加了「上海青年自願決死抗日救國團」。戰鬥中,弟弟周國輝壯烈犧牲。周執中在寫給外甥的家書裡,委託外甥安慰長輩「我請你在這個暑假期中,常常同你爹爹和媽媽到我家裡去,替你舅舅安慰安慰外祖,並且請你和妹妹、弟弟常常做些活潑天真的怪象以博他們破涕歡笑」。同時,家書中又教育外甥樹立遠大理想,長大了繼承遺志為祖國而戰鬥。
「在民族危亡之際,他們的每一封家書可能就是遺書!」胡卓然說,「這兩封家書飽含著愛國、愛家的雙重情意,展現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捨生取義、立志報國的崇高信念,有著穿越時空的恆久價值。而家書裡對家人的諄諄囑託,也堪稱是中華傳統家訓的升華。」
「愛國是家風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前提。儘管經過無數革命先烈的不懈奮鬥,中華民族那段屈辱的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歷史卻不能忘卻,革命先烈的精神更要代代傳承下去。」市教育紀工委書記鮑雅娟告訴記者,「組織這堂紅色家風課,就是希望在孩子們的心靈中種下一顆熱愛國家和民族的種子,讓他們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從小懂得責任與擔當的道理。」
據悉,「好家風,伴我行」傳統家訓文化體驗活動自6月初啟動以來,已經累計舉辦進校園、進社區活動13場,有1000多名學生及家長現場聆聽了主辦方組織的「家風課」。而「正家風、立家規、嚴家教」的精神也同步輻射到這些孩子身後的1000多個家庭。與此同時,主辦方還正在組織開展最「贊」家風徵文活動,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群體徵集家風故事。
「我們通過舉辦傳統家訓文化進校園、進社區活動,面向基層播下點點火種,努力讓古人正己修身、治家教子的智慧以及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傳遞下去、發揚光大,為積極涵養這座城市乃至全社會的清風正氣儘自己的一份心力。」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