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來得有些遲, 按時間線來排序, 這件事發生在BM3 M4 CS程序之前。這是準備工作之一,今天主要說說更換Spark Plug(火花塞)& Ignition Coil(點火線圈)。
關於什麼時候該換火花塞、火花塞不好會出現什麼現象、選什麼樣的火花塞合適?以及為什麼我要自己換的原因, 最後附上詳細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感興趣、有需要的可以往下看。
新舊火花塞對比,都是BOSCH(德國博世)製造,BMW M官方認證的原裝配件(BMW Geniune Parts)。
背景虛不掉?50mm F1.8定焦頭安排上,這組照片攝於今年年初, 那時只有套機鏡頭,35mm焦距下F4.0的光圈,nah,不靈的。
選火花塞忠告,任何配件,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如這部分的小標題,不論是日常保養的配件、配料,還是改裝車時的改裝件,都沒有「xxx是最好的」這麼絕對的說法,只有最適合這臺車的,尤其是保養。改裝時,很多情況確實東西質量會和價格成正比,但在很多大牌面前,比如輪轂,HRE、BBS,BMW原廠輪轂擺在眼前,三者中HRE貴,所以HRE最好?nah,不是這個道理,你覺得裝上最適合你車的,才是最好的。換機油時,找最貴的機油品牌來換,可能是普通Castrol Edge嘉實多極護的兩倍價,非極限條件下使用,實際功效並沒什麼差別。 一番調研下來,除非有計劃特調的車,原廠程序或BM3的OTS程序,用原廠M認證的火花塞就足夠,也不需要NGK。 別打著愛自己車的旗號,盲目追求所謂「最高級的品牌」,夠用就好,合適最好。
哦對了,還有,不要覺得任何賽用的東西自己在公路上飆一下車就能達到賽道要求的工作溫度和條件,賽道工作條件比起日常駕駛,差得遠了。 比如輪胎,一條米其林Pilot Cup 2輪胎在達到工作溫度時,抓地力遠高於普通的高性能四季胎,甚至比米其林PSS、PS4S也要好很多,但日常駕駛,不可能達到最佳工作溫度,這時候,抓地力甚至比普通四季胎還差,特殊路況如溼滑、雨雪、低溫,Cup 2性能都會大打折扣。 剎車也是這樣,一些碳陶瓷剎車耐高溫比鋼盤的更高,但達不到工作溫度時,剎車性能很差,不如鋼盤,日常開甚至會有剎不住的感覺。這類東西,在換之前,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用得到,不要只圖「聽起來厲害」或者「看著很帥」。
換Spark Plug的動機,北美BMW免費保養科普
首先, 我的M4已經快5萬英裡的裡程,馬上8萬公裡。按照保養手冊的建議,大概快到了第二次該換火花塞的時候了。
第一次是在3萬英裡左右,也就是4.8萬公裡,國內根據油品質量酌情可以提前一些。我這臺車,在3萬英裡那次大保養中,我不知道具體有沒有換過火花塞,在我們本地的BMW dealer資料庫也查不到任何信息。
順便提一句, 這邊的Dealer是可以看到某臺車任何經過Warranty原廠保修計劃內的維修、保養記錄,只要是在正規官方Dealer(就是4s店)做的。所以我讓我的Service Advisor(服務顧問)幫我聯網從BMW公司服務記錄那邊查這臺車的全部保養信息,查到3萬英裡有換過一次,不過並不是和大保養一起。Anyways,謝天謝地。
但是因為3萬英裡那次換過,然後BMW Dealer的保養系統是根據幾項保養項目的頻次自動計算其他配件是不是也需要更換。舉個例子,比如第一次換火花塞到第二次換火花塞之間需要間隔3萬英裡,每1萬英裡換一次機油,那就需要3次機油保養的記錄,如果你有機油是自己換的,並沒有記到他們的系統裡,這時系統就不會提示該換火花塞,即使你車有Warranty保修期內免費保養計劃,也不能免費更換還沒有Due(到期)的項目。
換Spark Plug的動機,車子的表現
首先大概說一下火花塞Fail的時候,車會有什麼反應。第一,怠速抖動。引擎在怠速時,抖動的幅度明顯變大。第二,發動機點火困難,程度輕的起動機會比平時多轉一會兒,程度嚴重的甚至會幾次點不著火。第三,動力輸出不均勻,加速時踏板踩下並不見動力輸出,或者突然猛地來一點動力。第四,Misfire,氣缸失火,排氣聲音會有很奇怪的變化,Misfire的原因在現代車上大多是點火系統造成,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第五,過分費油。也有可能是火花塞頂部的間隙過大或過小,這兩種情況都不利於燃油效率。 第六,加速慢,沒勁。(同樣症狀也可能是其他問題導致,比如某傳感器故障)
雖說查記錄,顯示我車3W英裡時換過一次火花塞。我還是明顯覺得我車有時有怠速不穩的感覺,不是因為空調壓縮機那種。那還是天氣較暖和的時候。N檔停在那裡,轉速有時會小幅度上下跳動。而且有幾次自動啟停打火後,起步時差點憋熄火。
我是M DCT的車,MT憋熄火大多是我技術有問題,M DCT憋熄火難不成是變速箱TCU的技術有問題??
也能感覺到怠速時車身的抖動幅度明顯有點大。然後,馬上車子就要過保修期了,我多方調研,查了很多資料,最終在諸多ECU Flash程序中,選擇了BM3的程序。要加馬力給引擎更大壓力,我覺得就有必要把這些耗件及時更換一下。下一步, 找地方換。
為什麼要自己動手換,美國修車店、4S現狀科普
先來鋪墊一下背景,在這邊修車,70%的情況都是把車送到店裡,隔天、甚至很多天以後才能拿回來。有些店提供代步車服務,有些店就沒有。這邊的修車店,大多是友好的墨哥哥開的,雖然人很熱情,也對汽車很了解,但是有時候細緻程度很差。也有一些是美國人開的,就是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責任心很有問題。也有極少數,名聲非常好,店主或技師曾從事美國賽車運動,退休後自己開店,繼續自己熱愛的事業。
德系的設計普遍很複雜。碰到不靠譜的店,拆了車裝配的時候,某配件忘記放回去,或者工具落在內飾夾層裡的事不在少數。我遇到過兩次。修好了車發現後排異響,發現修理工的一把螺絲刀忘在了後座下面。
更過分的,也有一些店裡僱的技師,遇到稍好一些的車,很激動,什麼都不了解就敢拆,拆壞了反正就是被開除而已,店裡會賠償車主的損失。這種無責任的規定也導致有些技師有,「人生體驗」一樣的拆車激情。遇到越好的車越開心。就像我們能開到488 GTB就會覺得很幸運一樣,並不在乎能不能駕馭的了。如果遇到很缺德的改裝店,店裡的員工或是店主可能甚至在客戶不在的時候, 開著客戶的車出去「爽」。回來還告訴你「兄弟,你車太有勁兒了,真爽!」 這個我遇到過一次。很氣,很無語。又不能讓他們賠什麼。
也有不幸的時候,店夥計開客戶的車出去爽,結果撞廢了。跟店家打官司、索賠是一個非常耗時耗力的過程。 所以我一般並不會隨意把車拿到外面去修、保養,能自己做的東西都自己做。
首先,我想到了我們Indiana首府Indianapolis的一家德系專修店Reggie’s Motorwork,只修BMW,Audi,Mercedes,Porsche,和mini, Volkswagen很少有。
當地甚至300公裡範圍內的德系老爺車,都會慕名而來。他家的技師經驗豐富,在做活的老美中,屬於比較細緻的。做了幾十年,對德系了如指掌。屬於過保德系車主的第二選擇。(第一當然是Dealer)
不過價格自然也不便宜。換火花塞連工帶料總共要我$1270含稅。價格嚇跑了我。
接下來碰運氣問問Dealer的報價,因為我上述的換機油頻次的原因,無法享受免費換火花塞的保養項目。車主自己要換隻能自費,問了問價,$1370連工帶料。倒是不比修車店貴多少。這是個好事情。
因為這邊Dealer在接Warranty內維修、保養的單子時,BMW公司付給Dealer的工時費比我們這種常規散戶的工時費高出許多。所以給散戶的價格還不算太離譜。零配件當然會貴,但不一定,我遇到過不加價的,也遇到過加價50%的。
為什麼自己動手換,M3/4引擎設計原因,人工異常貴
我自己在網站上看了下,BMW原廠火花塞,M3/4的S55發動機直列6缸,6個原廠火花塞$130,6個點火線圈$180。再加一個專用的火花塞套筒,總價不到$400。
上述店家給我的報價不包含點火線圈,大約就是$1200總價,$200是料,剩下$1000是人工。嗯,沒錯,M3/4的S55引擎在設計上,很不利於更換火花塞,想要拆下火花塞,先得拆一堆的東西。店家給我預估的都是大約5-6小時的人工費。我想了想,這個應該還不難,為了省錢和體驗,自己來吧。加上有資料和YouTube視頻教學的加持,不是難事。重要的還是得有工具。
換過之後, 駕駛感受的差別?——平順
因為我車的火花塞還沒有Fail到那麼嚴重的程度,所以我車換之前出現的現象只有怠速抖動、怠速不穩和很偶爾的起步熄火。(第三個我其實不知道不是不因為火花塞,但換過之後,再也沒出現過)
所以換好之後第一次打火,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怠速抖動,明顯變小了很多,坐在車裡不會覺得抖得很厲害,打開機艙,引擎上立住一支煙是沒有問題。
至於動力變好?心理作用佔主要吧。畢竟我4.1S的0-100km/h加速成績是在換火花塞之前彈射出來的。
換火花塞步驟,step by step
接下來大致說說步驟。
配件購於FCP EuroParts網站。除了eBay,其他任何網站不怕買到假貨是這邊一大優勢。
配件分幾種類型,最初級的認證叫OEM(原配配件生產商),OEM配件與原車上使用的配件由同一個生產商生產,一模一樣的東西,生產商的質量檢測都通過的。接下來是BMW Geniune Parts(BMW認證配件),這種配件就是在OEM的基礎上,可能經過BMW標準的檢測,或只是貼牌。但價格貴很多,甚至翻倍。
六個火花塞(小盒子),六個點火線圈(大盒子),還有一個火花塞專用套筒,用來擰火花塞。
總的來說OEM配件就足夠好,只是不貼有BMW的logo而已。
火花塞我買了BMW Geniune Parts,但點火線圈我只買了OEM,所以是生產商DELPHI的logo,沒有BMW徽標。
因為點火線圈的BMW認證配件比OEM配件貴一倍還多。
接下來,開拆。
我在我的室內車庫裡工作,特地換了1600lumens的超亮LED燈泡。這樣無論什麼時間都能作業。
首先,要拆掉駕駛和副駕駛側的所有塑料蓋板,碳纖維拉杆、還有藏在塑料蓋板下面的一個鋁製拉杆。
如上圖,
先拆藍色的圈,最上部藍色圈中的塑料6角螺母只需要擰90°即可。再拆紅色圈中Push Pin塑料卡子。
然後拆綠色圈的螺絲,卸掉碳纖維拉杆。最後拆黃色圈中的螺絲拆掉鋁合金拉杆。
拆碳纖維拉杆。前部2個螺絲,後部每端2個螺絲。注意!還有個冷卻液Reservoir固定的小螺絲,別忘了拆。(圖片正上方)
拆了各種塑料蓋板、碳纖維拉杆。接下來開始拆發動機後部那個鋁製拉杆。拆下所有藍色小圈裡的螺絲,記得拔掉紅色箭頭指示的M EDC電調懸掛的插頭。
鋁製拉杆有三個這個特種螺絲固定在避震塔上,用合適尺寸的6角套筒就能拆的下來。(我沒合適的工具,懶得買,別學我)藍色的是M EDC電調懸掛的插頭,需要拔掉才能把鋁拉杆拿下來。
蓋板很好拆,都是一些Push Pin。雨刷這個蓋板略難,但這次並不需要拆掉它,只需要拆掉正中的兩個巨大螺絲,為了把下面的鋁合金拉杆拆下來。
德系車,所有的工具都要用Metric公制的。美國是至今為數不多還在用英制單位的國家,美國車大多是SAE標準的尺寸。
M Power的塑料發動機蓋是四個卡扣固定的,直接向上拽就可以了。接下來需要拆掉貼有黃色標籤的這個小塑料蓋。——最麻煩的部分來了。
先要拆掉連接著頂部中冷器的兩根Chargepipe進氣管。每根管兩個喉箍都要鬆開。順著管子往下找,連接渦輪的地方,每根管子有一個螺絲,要拆下來。為了更大的地方工作,暫時可以把左側的進氣盒先給拆了。這樣既方便夠到下面的螺絲,也有更大的工作空間。 S55塞在這個機艙裡實在是好擠。
先擰松進氣盒管道靠後部的這個喉箍,如圖是我DIY了一個超長工具,用了一個萬向節。電動扳手真是省時省力的好東西。每次搞這種事,都深感一句話的正確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喉箍鬆開,管子拔出後,剩下的都是圖下方這個黑色墊圈一樣的東西固定著進氣盒。搖晃著往上拔就好。拆下來記得把管子口用東西堵上,以防異物掉進去。 這畢竟是過濾後的地方,異物會被直接吸進引擎。
現在這個Chargepipe進氣管下端連接渦輪的螺絲就好拆多了(紅圈內這個)。左邊那根進氣管的螺絲在藍色圈中進氣口的後面,從正上方拆,也很容易。
拆後,堵住每一個管口。我的中冷器管口處有一些機油一樣的殘留油汙,順手擦乾淨。日後可能考慮裝個Oil Catch Can。
藍色的不是普通廚房紙,是專用機油紙,更不容易破,摸起來像粗布的質感。
從正上方看,左邊Chargepipe的管口在大進氣管的後面。
接下來,拔掉點火線圈上的插頭,我用了這個螺絲刀當撬槓,把點火線圈拽出來。
點火線圈拽出來,火花塞就在裡面。
拆火花塞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延長頭,再接上專用火花塞套筒。 而且要用手擰!因為扭矩很小,用電動扳手可能會擰壞。
火花塞套筒是必須有的工具,這個套筒很特殊,在裡面有一個特殊的設計,可以卡住火花塞,把它拉出來,一般的套筒只能擰松。
拆下來的第一個,頂部都黑了,螺紋上還有點鏽?!看起來這不像只用了2w英裡的東西。 還好我及時換了出來。
頂部有各種灼燒的痕跡,早就沒了光澤。我也不是很懂什麼樣的火花塞說明有什麼問題。
BMW M的火花塞是德國BOSCH博世公司生產的。 寶馬的很多東西都是BOSCH供的貨。火花塞上有M 和BOSCH的logo。
老貓在門口監工,哈哈哈!
看到鏽跡,我想著怎麼清理一下裡面,吸塵器管子太粗,進不去。我就想到用機油紙溼了水,套在延長頭上,伸進去擦擦。 溼水是為了讓紙更粘髒東西,不會把擦下來的髒東西掉進缸內。
擦出來不少鏽跡顏色的渣子,而且每個火花塞口都有。
安裝火花塞注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在螺紋上塗抹任何潤滑油脂或者Anti-Seize的東西。官方服務手冊上這樣說的。
一般來說,比較講究的人在安裝輪轂等會需要重複拆卸的配件時,會在兩個配件結合的地方——中心孔,塗抹一些Anti-Seize或者潤滑油脂類的東西,防止時間久了兩個配件的金屬由於長期擠壓和分子運動而「長在一起」,很難拆下。火花塞安裝時,不要塗這個東西。
這裡插一句,火花塞頂部這個間隙也很有講究,和點火Timing有關,鑑於我是原廠/OTS程序改裝車,初始的間隙就合適,不需要做調整,所以這也就要注意!千萬不要把火花塞頭朝下摔下去。
六個都換好,再把點火線圈插回去,每個線圈頂部的橡膠蓋都有一側有突起,對應在引擎上也有突起,安裝到位,再把插頭插回去,要聽到「咔」一聲塑料卡子彈起的聲音。再將上面拆卸的順序,倒序做一遍,把每個部件都裝回去,就好了。 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每個螺絲都要調節扭矩。包括火花塞。
拆這些配件,需要用合適的扭矩扳手。規定的扭矩要在扳手測量值範圍居中的位置,機械扭力扳手測量的扭矩越居中,測量越準確。
大致列一下螺絲的扭矩值:左側一列是英制單位lb-ft(磅尺),右側是Nm(牛米):
火花塞:18lb-ft;25Nm其它拉杆等部件的金屬螺絲:24 & 28lb-ft;33 & 38Nm (大概值,具體準確值沒找到)
最後記得把所有的東西再原樣裝回去。
大功告成。 S55 將中冷器放在頂部確實看起來酷,但是換個火花塞拆起來,Pain in The Ass。整個過程我也花了大約6小時左右的時間。最讓人驚奇的說,M4 GT4 賽車居然也是這樣設計,萬一比賽時需要換火花塞,要花這麼久的時間,豈不是要退賽了?!
最新的X3 M、X4 M搭載的由B58引擎升級而來的S58發動機,就將中冷器挪到了側面,雖然頂部一個大平板罩子並不那麼好看,但至少好拆,而且重心更低了。
M4在農場,看到這裡就接近尾聲了
HUD 「M視圖」的換擋指示燈,橘色的小亮塊,到紅色亮塊就到紅線了。
儀錶盤上也有換擋指示燈
白色圍欄看起來就比較特別。可能是因為底盤低+寬體,M4看起來比M440i要肥大不少。
LCI前帶眉毛的天使眼
關於圖片、文字聲明
本文所有圖片均由本人拍攝,或由女朋友協助完成拍攝。設備SONY α7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