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思科技機器人項目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安裝各類機器人。記者張永紅
0.8秒就完成一次精準拾取動作
藍思科技智慧機器人項目進入試生產階段,一臺機器人可以節省五至六個工人
「機器人通過視覺系統觀察後,能快速計算出需要拾取物件的位置,精準度達到了0.02mm,頭髮絲是0.05mm。在0.75米半徑範圍內,任何動作都能做出來。」9日,藍思智慧機器人(長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該項目總經理邱會生介紹。
據悉,藍思智慧機器人(長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7月,是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投資控股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同時也是藍思科技公司進軍智能製造領域、實現多輪驅動發展的戰略舉措。
目前,該公司租用的E中心標準廠房已進入試生產階段,項目全部達產後,每年將生產組裝工業機器人4000餘臺、高端裝備2500餘臺套、大型智能裝備生產線500餘條。
金陽周刊記者張永紅通訊員章文正
一臺機器人可以節省五至六個工人
9日,在瀏陽經開區長沙e中心,藍思智慧機器人(長沙)有限公司租用的生產車間裡,產業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安裝著一臺臺智慧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進入車間後,都將替代工人做一些無聊重複的工種。」邱會生說,「換下的工人,我們就可以安排他去做其他一些需要智慧的工作。」
「比方說這一臺用於清洗環節的機器人,它只需要0.8秒就能完成一次精準的拾取動作,而且反覆做同樣的動作,它不會覺得厭煩。」邱會生指著其中一臺機器人笑說,「它至少可以節省五至六個產業工人。」
而用於分揀環節的機器人也很「牛皮」:「來料有多少,它就能揀多少,而且個個分揀到位,一點差錯都不會出。」
據其介紹,這些機器人的工作方式是:先通過視覺系統準確「視物」,「然後分析,動作,都能夠瞬間完成,而且精準度達到了0.02mm,頭髮絲是0.05mm。在0.75米半徑範圍內,任何動作都能做出來。」
據悉,以前,機器人生產被國外壟斷時,「進口一條機械臂就要28萬,現在,藍思智慧機器人實現量產後,一個機器人的生產成本比他們的機械臂的零頭還少。」
投資52億元建設高端智能設備生產組裝基地
「最關鍵的是,用上機器人後可以實現對生產一線的全部監控,全生產環節將實現可視化,將助力藍思科技在『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發展戰略中贏得先機。」邱會生說。
據其介紹,藍思智慧機器人項目總投資52億元,佔地面積260畝,主要建設工業機器人、高端智能裝備生產線及組裝基地。項目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建設工期為2016年至2018年。藍思智慧機器人公司以研發生產具有高附加值的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為主業,是具有獨特創新精神和強大創新能力的研發團隊,擁有30多項行業內發明專利,多項產品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目前,該公司租用的e中心標準廠房已進入試生產階段,新建生產基地已完成主體和內外裝修,正在加緊安裝調試生產設備。該項目全部達產後,每年將生產組裝工業機器人4000餘臺、高端裝備2500餘臺套、大型智能裝備生產線500餘條。
新聞延伸
拋出「橄欖枝」:漂泊在外的電氣工程師們可以回家就業了
很多人擔心機器人的運用會減少藍思科技的用工量,從而導致大批產業工人被裁員。
「智能改造不會導致『裁員』。」藍思科技董事辦主任鄧漢剛表示,目前藍思科技擁有產業工人7萬多人,「這些年來,公司在不斷增加新項目,比如機器人項目就是其中一個,公司瀏陽南園又新建了30多萬平米的廠房,隨著這些項目規模的擴大,如果不用到機器人,公司將需要10萬以上的產業工人,而實現智能化改造後,工人維持原數量就能實現正常生產。」
然而,即便減小招聘規模,藍思科技依然在面對用工瓶頸,「我們在想盡辦法招工,現在,招聘獎勵從原來的400元每人提升到了900元。」
而邱會生說,單單機器人項目就存在著用人缺口:本來要招300人,到現在為止才招到130人,「年後會要800人,目前還在四方找資源。」
據介紹,該公司通過藍思順利從東莞遷移到瀏陽經開區後,政策上得到了很大傾斜,「廠房幾乎是免費租用,另外,孩子優先安排進名校讀書了,在那邊只能讀私立學校,這一項,個人就能節省三四萬的開支。」
「希望能通過媒體聚集一批人才,尤其是擁有高精尖技術、目前尚在外漂泊的電氣化工程師能回家就業。」邱會生說,目前藍思科技的工資水平與沿海持平,「公司的設計工程師月工資最低也有8000元以上,高的達到了1萬6,研發人員還有一到兩個點的提成,年薪二三十萬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