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藥入詩,字字都是草藥香氣。
詩詞與中藥名結合起來也是非常美的!
藥名四季歌
春
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問澤蘭。
夏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製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採蓮。
秋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日雨露一回香;
牧童去取國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時,門外戶懸白頭翁。
>>>>
藥名體詩
宋徽宗時戶部員外郎孔平仲,字義甫,進士出身,史載其「長史學,工文詞,著續世說,繹解稗詩」。在《宋詩記事》中載其寫的兩首《藥名體》詩:
其一云: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鉤簾陰卷柏,障壁坐防風。
客土依雲實,流泉架木通。
行當歸雲矣,已逼白頭翁。
其二云:
此地龍舒國,池黃獸血餘。
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魚。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麥疏。
題詩非杜若,箋膩粉難書。
詩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風、雲實、木通、當歸、白頭翁、地龍、血餘、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種藥名。詩人巧妙地運用這些藥名,從微觀到宏觀,勾畫了一幅山村野夫居住茅屋、眼望飛雲、耳聽泉聲、安樂自得的閒逸神情。在這「龍舒國」裡,松杉參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麥阡陌,好象世外桃源一樣,別賦新意,頗有感染力。
>>>>
西遊記中的藥名詩詞
《西遊記》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傍門見月明」,有一首唐三藏抒發情懷的詩,其詩曰: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
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這首詩選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稜子、馬兜鈴、荊芥、伏苓、防己、竹瀝、茴香等九味中藥。雖然藥的功能與詩的內容無關,但這些藥名卻揭示了《西遊記》的情節,頗值玩味。
「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經」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駕親自為御弟三藏餞行,並與眾官送出長安關外;「三稜子」指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三個徒弟;「馬兜鈴」正是唐三藏師徒與小白龍馬一起「乘危遠邁杖策孤徵」,匆匆趕路的形象和聲音;「茯苓」是指西天如來佛祖;「防己」「竹瀝」指唐僧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像新採的竹莖,經火炙後瀝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諧音回鄉,只取經成功返回唐朝。
>>>>
辛棄疾與藥名詞
南宋辛棄疾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而且還是一名填製藥名詞的行家。據傳,他在新婚之後,便赴前線抗金殺敵,疆場夜靜閒餘,便用藥名給妻子寫了一首《滿庭芳·靜夜思》,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堂。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
詞中共用了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黃、柏葉、桂枝、蓯蓉、水銀、半夏、 薄荷、鉤藤、常山、宿沙、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24個中藥名。
據說,妻子接信後,亦以藥名回書:
檳榔一去,已歷半夏,豈不當歸也。誰使君子,寄奴纏繞他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妻叩視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來了白芨書,茹不盡黃連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結雨中愁。人生三七過,看風吹西河柳,盼將軍益母。
信中用了中藥名16種,表達了情意綿綿的思夫之情。
>>>>
馮夢龍的藥名情書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字猶龍,長洲(今江蘇昊縣)人,除著有聞名於世的《警世明言》、《警世通言》、《警世恆言》外,還編有時調集《桂枝兒》、《山歌》,其中有藥名寫的一段情書: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情書中共用了14個藥名,情書、情思、情趣躍然紙上,反映出這位文學大師對醫藥知識的精通。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