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大美/漫畫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 甘霖
停車難是許多城市都存在的「痼疾」,醫院停車難問題尤重。昨天下午,由市人大常委會主辦,寶安區人大常委會承辦的人大代表電視問政會就聚焦這樣一個民生難題。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和寶安區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市民代表共聚一堂,圍繞醫院停車難如何破局展開討論。
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羅莉,秘書長石崗出席問政會。
困境:
到醫院看病停車要花一兩小時
很多市民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大早開車到醫院看病,結果在醫院門口就排起長隊,當天的號差點掛不上。
市交委調研統計顯示,深圳市整體就醫交通出行呈現需求總量大、出行時間集中、小汽車比例高的特徵。目前全市各醫院平均急診量每日高達8000-10000人次,住院病人2300餘人次,但是醫院由於供需不匹配、管理模式單一、周轉率過低等多種原因,導致早高峰7:30-8:00後院內就已無停車位,後續到達車輛開始佔用周邊市政道路排隊,平均等候時間1-2個小時,排隊長度平均150米,致使整體就醫效率下降了30%。
在此次問政會之前,陳錦花等幾位人大代表到寶安區多家醫院實地調研。醫院門口的擁堵讓他們憂心忡忡。代表們說,對危重的求醫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我們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讓就醫者不再為尋找車位而擔憂,讓從醫者不再為無謂耗時而影響搶救時間。
舉措:
將醫院停車位配備比例提高一倍
醫院停車為何難?在代表們看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停車位配備不到位。不僅老醫院存在這樣的問題,就連剛剛開業的新醫院也不能倖免。寶安區婦幼保健院是去年才開業的新醫院,代表在調研時發現,小汽車在醫院門口已排起兩行長隊,造成的交通擁堵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
寶安區發改局負責人表示,寶安區婦幼保健院還是按照2007年出臺的深圳市醫院停車位配建標準建設的,即停車位按醫院床位的0.5∶1來配備,這已經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去年底,我市出臺新標準,停車位按1∶1.8配備,提高近一倍。
他表示,當前,正在改擴建的寶安人民醫院就將按新的標準配備車位。該院有床位3000多個,醫院地下規劃了2500多個車位的停車場,同時,利用周邊寶安中學體育館的改建配備700多個停車位,再利用新安公園地下空間建設1000多個停車位,以滿足需求。
「如果不解決好醫院周邊的路網配套,醫院停車位越多,交通可能越堵。」寶安區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表示,當前寶安區正在著力完善醫院周邊交通的循環問題。以寶安區人民醫院為例,寶安區計劃通過新安二路的改造和邊檢路的拓寬,為市民建設通暢的就醫之路。
建議一:
通過「網際網路+」緩解停車難題
問政會上,人大代表和市民也就如何緩解醫院停車難提出意見和建議。
有市民代表說:現在「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醫院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預約掛號,那麼各大醫院停車位的使用狀況是不是也可以在手機實時顯示呢?這樣市民在出門就醫時,就會根據情況選擇交通工具,而不是開車到了醫院門口才無奈地排起長隊。
寶安區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建議非常好,當前的技術手段的確可以實現。目前,寶安區正在建設智慧醫療系統,逐步在各醫院實現市民在預約掛號時,也可以預約停車位。
建議二:
給綠色出行患者更多方便
要緩解醫院停車難,不能僅僅增加停車位,這是昨天問政會上大家的共識。
有代表說,現在網約車、計程車都十分方便,醫院應該有一條專門的快速通道,讓汽車即停即走,只有車輛快速流動起來,才能緩解醫院門口擁堵問題。
有市民代表在發言時表示,如果只是小病,我非常願意綠色出行看病,不給醫院「添堵」,為危重病人讓出通道。
市政協委員、深圳交通決策諮詢專家、深職院物流系副教授王雪為這名市民「點讚」。她說,政府部門應該完善地鐵、公交等交通配套,給綠色出行患者更多方便。比如,地鐵的接駁能否更完善一些,直接就到醫院的地下,「深圳炎熱天氣居多,一個患者在太陽底下走幾百米,也是很難受的。」
建議三:
完善分級診療才是治本之策
王雪認為,醫院停車難,需要「標本兼治」。當前,大家討論的增加停車位,完善交通配套等,都只能「治標」。「大家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來,大醫院只有不停地改擴建,增加人員設施,增加停車位,醫院越來越大,患者只會越來越多,這就進入一個死循環。這還給周邊的路網帶來壓力,周邊的居民出行困難重重。」
王雪認為,從根本上解決醫院停車難,就要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充實基層醫療機構的力量,讓大家小病就在社康和小醫院解決,大醫院不再人滿為患。「患者減量才是醫院停車難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