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志願者:把愛帶到非洲 一句「你好」自豪無限

2021-01-10 環球網

原標題:援外志願者:把愛帶到非洲 一句「你好」自豪無限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李延兵 見習記者 李婧怡)「在塞席爾服務期間,不僅是個人體驗和個人奉獻,更肩負著責任和使命,我必須以更高的姿態,和更高的標準,去上交這份答卷。」2014年中國廣州青年志願者塞席爾服務隊臨時黨支部書記溫紅豔,在援塞隨感中這樣寫道。

作為全非洲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塞席爾並不像多數非洲國家那樣貧窮落後,人民的生活十分安逸,但由於人口基數小,各行業人才的稀缺是塞席爾面臨的一大難題。多年來,共青團中央和商務部聯合,先後派出6批青年志願者,赴塞席爾提供為期一年的援助服務。

2007年、2008年和2012年,廣州作為全國首個獨立承接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計劃的副省級城市,先後派出40名志願者赴塞席爾開展志願服務。2014年,廣州再次派出15名志願者遠赴塞席爾服務,成為了遠赴重洋的愛心使者。今天,他們的海外志願服務時間剛滿半年。

圓夢海外 因一句「你好」無限自豪

賴幸在我國駐塞席爾大使館留影。廣州團市委供圖

援塞青年醫生賴幸並不是第一次參與援助塞席爾的志願者選拔,一直想成為無國界醫生的他在2007年就曾經參加過團市委的選拔,但由於工作經驗不豐富、各種執照不完善等原因未能入選。「當初的經歷在我心裡留下了個念想,這次有幸加入2014年廣州青年志願者塞席爾服務隊,成功地圓了年輕時的一個夢想。」

出徵前,賴幸正值新婚,面對家人的不理解,他反覆爭取,最後同樣是醫生的妻子選擇支持賴幸。賴幸深感,能邁出這一步,最重要的還是家人的理解與付出。

海外援助第一個要邁過的就是「生活關」,賴幸表示自己剛到當地就像是被打回了牙牙學語的幼兒園狀態,儘管在國內一直學習英語並通過了各種英語考試,但是當真正在英語環境下生存和工作,會面對很大的生存壓力,必須拼命地掌握工作英語和生活英語。「坦白說,前幾個月大腦就是一片漿糊,你跟周圍格格不入,那種孤寂特別明顯。」

當然,有困難也有收穫,經過各種不懈努力,克服了早期的不適應後,他開始用流利的英語和蹩腳的當地方言開展工作、和患者開玩笑。談起這段經歷,賴幸頗有所感,「我發現人的潛能是無限大的,有時候不逼下自己,不知道自己這麼能幹。」

給患者看病後,賴幸經常得到患者們熱情而樸實的讚揚,「你好,Chinese Doctor,Good」。賴幸深知,這個「Good」並不單單是因為自己這次給他看好了病,那是對之前所有的志願者乃至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在這裡辛勤工作的由衷讚美。賴幸告訴記者,當地人見到中國人不管是打招呼還是說再見都喜歡說中文,一句句「你好」「謝謝」讓他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因為我們的言行代表著中國。」

「目前為止,援外這段經歷已經不單單是完成了我自己做一名無國界醫生的夢想,更讓我知道了『Chinese』這個詞有多重。」

夫妻志願檔一同感受責任與榮譽

曹玉奇在塞席爾。廣州團市委供圖

「援外志願者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形象。我們作為中塞兩國人民的文化使者,不僅要給當地人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更要努力增進兩國間的友好和認同。」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員工曹玉奇是一名造價工程師,在援塞之前有著近三年的海外工作經驗,在本次志願服務中就職於塞席爾住房建設部。

曹玉奇參加援塞服務的初衷,除了競爭性的選拔以及文化和專業性的交流,更源自於妻子的動員鼓勵。原來,曹玉奇的妻子範薇是2007年首批中國援塞志願者成員,曾經作為一名兒科護士在塞席爾服務一年。「她跟我說『我在塞席爾的這一年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通過志願服務,對工作、對生活、對祖國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果以後有機會你也要去一次。』很幸運的,我可以如願以償。」對與曹玉奇來說,夫妻之間能有相同的人生經歷是一種美妙的事情。

塞席爾位於印度洋上,遠離大陸,資源匱乏,當地建築受限於資源,包括勞動力、材料等,絕大部分需要進口。同時地勢平坦的土地資源有限,很多房屋不得已只能沿山而建,道路不暢,難以進入,基本上靠人力來運輸材料。「大型新建項目當地政府很難有能力自行籌措資金,往往需要其他國家的援建,中國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多貢獻。」在塞席爾志願服務期間,曹玉奇深深感受作為中國人受到的塞席爾人民的那份尊重和感恩。

塞席爾是一個人口8萬人的非洲國家,教育水平不高,專業技術人員更有限,考慮到這些,作為志願者的曹玉奇幾乎從不拒絕工作,每次都會對當地工程師提供的簡略的圖紙進行完善,認真完成好每一份工程任務。

「我們代表著祖國,我們因付出的而備受尊重,這是一種無上的榮譽和自豪,希望能有更多青年加入到志願隊伍中來。我志願,我快樂。」曹玉奇認為援外志願者肩頭不僅扛著做好工作的責任,更擔負著塑造祖國形象的使命。

把愛從中國帶到遙遠的非洲

溫紅豔與塞席爾當地小朋友在一起。廣州團市委供圖

兩年前的溫紅豔對塞席爾這個國家一無所知,當得知醫院內一名耳鼻喉科醫生入選第五批援塞服務隊的消息,她開始了解這個美麗的島國。2014年夏天,得知第六批援塞志願者招募一名兒科醫生,溫紅豔躍躍欲試。

為什麼選擇離開孩子和家人去那遙遠的非洲島國工作一年?

「作為中國志願者到條件艱苦的非洲去為那裡的孩子治病扶傷,去體驗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去把愛帶到遙遠的非洲。」溫紅燕如是說。

經過層層選拔和培訓,溫紅豔被任命成為2014年中國廣州青年志願者塞席爾服務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帶著家人、同事、朋友的支持和關注,開始了援塞徵程。

在塞席爾,溫紅豔被分配到位於馬埃島的首都維多利亞醫院兒科住院部工作,這裡擁有塞席爾全國唯一的兒科病房。

第一次單獨夜班,溫紅豔在幾個病區間穿梭,「當天的『戰績』是2個普兒新收,2臺緊急剖腹產,和1臺順產高危兒。」雖然在國內做了11年兒科醫生,但在國外還是第一次單獨值班,當天午夜12點後,拖著疲憊的步伐和助產士一起把新生寶寶送出手術室,回值班房躺下的溫紅豔精神仍在高度緊張中,怎麼也睡不著。「回想起患兒媽媽擁抱著我用中文說『謝謝』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們在這裡的每一個幫助,作用都會被放大很多很多倍,我逐漸意識到援塞不是個人的單純行為,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勇氣和力量。」溫紅豔告訴記者。

「每每夜深人靜,總會想起遠在中國6歲的女兒和年邁的父母,相隔萬裡,我們只能網絡和電話聯繫,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站出來做志願者的堅實後盾。」作為一名兒科醫生,溫紅豔愛自己的女兒也愛非洲的孩子,從中國到非洲,這段寶貴的援外經歷讓她對那句「我志願,我快樂,我志願,我成長」有了前所未有的體會和認同。

「在塞席爾服務期間,我們不僅是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作者,我們更是中國青年、中國形象的代表,同時還扮演著民間外交人員的角色。這些認知,將我最初那單純的個人動機提升到新的高度——我們是把祖國的愛心帶到遙遠非洲的使者。」

相關焦點

  • 徐州市一院8位援外醫生 即將奔赴非洲
    中國江蘇網6月12日訊 6月9日,2018江蘇援外醫療隊培訓班結業典禮在南京舉行。來自我市第一人民醫院的8位援外醫生即將奔赴非洲,用奉獻和愛,書寫一段不尋常的醫者仁心。據悉,自1964年8月起,我省承擔向桑給巴爾派遣援外醫療隊的任務。
  • 三代河北中醫人在非洲:「針砭藥石」傳遞中非友誼
    中新社石家莊7月22日電 題:三代河北中醫人在非洲:「針砭藥石」傳遞中非友誼  作者 李曉偉  河北省自1973年開始代表中國向非洲剛果(金)(原薩伊)派遣醫療隊。47年來,作為援非醫療中一支獨特的力量,三代河北中醫人用中醫傳統的「針砭藥石」,對抗著瘧疾、地方病乃至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為當地民眾療傷祛疾。
  • 援外媽媽吳靜:我和孩子有個約定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月12日電 題:援外媽媽吳靜:我和孩子有個約定作者 楊迪「非洲的小朋友生病了,媽媽把他們治好後就會回來。」臨行前兩天,中國(寧夏)第25批援貝寧醫療隊隊員、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醫生吳靜與兒子約定,自己會圓滿完成援外任務,平安歸來。
  • 中國援外體育項目樹豐碑 最好的場館不在中國
    1986年4月,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稱讚「中國建設的最好的體育場不在中國,而在非洲」   編者按: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始終堅定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從培訓技術人員到培訓各類人才,從援建坦贊鐵路到援建各項工程,從派遣醫療隊員到派遣維和官兵,都體現了中國人民對非洲人民的情誼。
  • 2018浙江省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
    援外期間考核優秀,並獲馬利共和國雄獅勳章,所在醫療隊於2013年被評為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2017年,完成第二次援非任務回國後,她出版了《非洲緣 西亞情——一名護士的援外手記》一書,並將售書獲得的3萬元悉數捐贈給新疆兵團一師醫院設立的兒童燒傷救濟基金,該書的出版讓更多的人理解援非的意義和價值。
  • 【你好,警察節!】群眾的信任是我的自豪
    【你好,警察節!】群眾的信任是我的自豪 2021-01-10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區中醫醫院派出第四名援外醫療隊員
    7月30日,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援外醫療隊員出國前培訓暫行規定》,2020年四川省首批援外醫療隊預備隊員出國前培訓班開班。區中醫醫院皮膚科醫生武滔經過層層選拔,位列其中。培訓班將主要從語言、溝通技巧、各國禮儀和業務技術等方面進行,5個月的結束後,本批援外醫療隊預備隊員將分別派往非洲莫三比克、幾內亞比索以及維德角三個國家。
  •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榮獲「全省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單位」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榮獲「全省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單位」。紅網時刻12月8日訊(通訊員 曾婷 謝瓊)日前,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召開的2019-2020 年援外醫療工作總結表揚會,總結第21批援獅子山醫療隊和第17批援辛巴威醫療隊援外醫療工作情況,表揚了一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 湖南省人民醫院榮獲「湖南省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為表彰先進,推動新時期援外醫療工作,2020 年 12 月 2 日,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召開 2019-2020 年度援外醫療工作總結表揚會,總結我省第 21 批援獅子山醫療隊和第 17 批援辛巴威醫療隊援外醫療工作情況和表揚先進,部署下階段我省援外醫療工作。
  • 讓農業援外人才英語說得溜 這個高端培訓班湖南師大開班
    合影留念紅網時刻長沙10月14日訊(記者 賀衛玲 通訊員 蔡頌 董飛)在獅子山栽水稻,在賴索托建沼氣,在幾內亞養淡水魚,在剛果(金)種果蔬......作為農業援外的大省強省,近年來一大批湖南農業援外和農技培訓項目在非洲大地上開枝散葉,紮根生長。10月13日上午,農業農村部第四期農業外援儲備人才英語培訓班開班典禮在湖南師範大學舉行。
  • 【致敬援外醫生】王力群:我們是友誼之橋 承載著國家榮譽和責任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張蓉 蔣雲龍) 馬拉威位於非洲東南部,2007年與我國正式建交,2009年,陝西省派出首批醫療隊前往當地開展醫療援助。
  • 抗疫無國界 中國援外短期抗疫醫療隊集結出發甘比亞
    2020年11月8日,應甘比亞共和國政府邀請,由遼寧省承派的中國援外短期抗疫醫療隊在瀋陽隆重舉行出徵儀式,正式啟程赴非洲甘比亞執行為期3個月的國際抗疫醫療任務,這是我國在前期向多國派出抗疫專家組基礎上再次派出短期抗疫醫療隊,也是落實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的首批派隊。
  • 堪稱頂級文案,中國援外物資寄語刷爆全網,太走心!
    一起來感受一下每一句文案背後的含義吧!玄奘僅存的五首詩作之一的《題尼蓮河七言》藉此表達對印度民眾的祝福中國 × 義大利▼雲海蕩朝日,春色任天涯這句話出自晚明文學家李日華贈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詩期盼疫情早日過去,真正的春天早日來臨中國 × 非洲
  • 和平隊與美國在非洲的軟實力及對中國的啟示
    截至目前,和平隊志願者的足跡已遍布非洲各國。如果加上曾經派遣過志願者、但現在已基本完成使命而停止活動的20個國家,美國向非洲派遣和平隊志願者的國別數達到49個,僅在埃及、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南蘇丹沒有派遣和平隊志願者。
  • 愛一個人就是,無論把她帶到何種場合,都自豪的介紹:這是我女友
    愛一個人就是,無論把她帶到何種場合,都自豪的介紹:這是我女友1:有些人,表面做的光鮮,嘴上句句是誇你,看似親如兄弟,背後,卻說著你的不是,議論著你的是非,嘲笑你的弱點。
  • 中國青年跑去非洲辦足球賽,還把達人秀帶到了貧民窟
    但對很多初到非洲貧民窟的外來者而言,不夠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力。馬薩雷是肯亞首都奈洛比的第二大貧民窟。在這片只有3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蝸居著近60萬人,人均收入每天只有1美元。這是8月15日拍攝的肯亞首都奈洛比的第二大貧民窟馬薩雷。新華社記者李琰攝從高處放眼望去,馬薩雷是一片綿延不絕的「鐵皮叢林」。一間間由生鏽鐵皮或焦黃泥土拼湊的簡易房沿著土坡傾斜分布。
  • 第24批中國(寧夏)援貝寧醫療隊圓滿完成援外任務
    中國(寧夏)第24批援貝寧醫療隊 供圖中新網銀川12月15日電 (楊迪)記者15日從中國(寧夏)第24批援貝寧醫療隊獲悉,支援非洲國家貝寧的一年間,醫療隊門急診共接診8531人次,實施手術1066人次,住院治療1143人次,開展按摩、拔罐、針灸等1300餘人次,圓滿完成了援外任務。
  • 「你好!我們是支教志願者」
    志願者的新鮮資訊 來啦! 結束了崗前培訓 他們在地市團委的有序安排下 參加志願者座談會 乘車來到項目學校 熟悉支教和生活環境
  •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11名援外醫療隊員整裝待發,將遠赴加納
    ▲隊員們順利完成培訓,收到結業證書援外醫療工作在提升我國國際形象、擴大影響力、增強受援國人民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3月,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到《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關於選派第10批援加納醫療隊的通知》後,迅速部署組建援外醫療隊。
  • 綿陽市衛生計生委歡送第20批援外醫療隊員出國執行援外醫療任務
    ,歡送第20批援外醫療隊隊員(中國援外醫療隊隊員)出國執行援外醫療工作任務。他們即將分別奔赴莫三比克、東帝汶、安哥拉,完成為期2年的援外醫療任務。會上,兩次支援莫三比克前援外醫療隊員、四〇四醫院婦科副主任鄒東寰醫師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5位援外醫師及家屬代表、市三醫院分管領導分別作了表態發言,市衛生計生委醫政科講解了相關醫療援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