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倫敦3月19日電(記者 黃培昭)第15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英大區賽19日晚在位於倫敦的英國皇家地理學會隆重舉行,為2016年全球「漢語橋」比賽點亮第一個「夢想」。經過激烈角逐,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文杰和何安傑分別獲得特別獎和一等獎,利茲大學的農板夢香和喬萬尼分別獲得二等獎,這四人將代表英國前往中國參加全球複賽及決賽。來自諾丁漢大學的傑米和曼徹斯特大學的梁逸宸分獲三等獎。
一年一度的「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主辦,是世界各國大學生展示漢語水平、中國國情和文化知識以及才藝技能的權威性國際賽事,旨在激發各國青年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增強各國人民對漢語和中華文化的了解。
以「夢想點亮未來」為主題的本屆「漢語橋」全英大區賽吸引了來自全英17所院校的選手參加比賽。包括: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謝菲爾德大學、利茲大學、蘭卡斯特大學、阿伯丁大學、赫爾大學、諾丁漢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德蒙福特大學、紐卡斯爾大學、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倫敦攝政大學、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等。
從預賽到複賽到決賽的三級闖關中,參賽選手分別就漢語語言能力、中國國情與文化知識及個人才藝展示三個方面展開比拼。其中40名選手晉級複賽,最終10名選手經過嚴格的淘汰制,憑藉自身出眾實力和現場優異發揮脫穎而出,進入當晚決賽進行角逐。
本屆大區賽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Ondaatje劇院舉行,象徵著中英兩國跨越地理的界限,和諧友好的展開文化融合。選手們機智生動的演講讓人連連驚嘆;對中國國情和文化的了熟於心讓人嘖嘖稱奇;歌曲演唱、樂器演奏、舞蹈表演、功夫亮相、書法展示,選手們大顯身手,精彩才藝讓人目接不暇。
經過14年的成長和壯大,「漢語橋」大賽業已成為漢語學習的一項年度盛事,不僅吸引漢語教學界師生的參與,來自商界、企業界和社會各界人士也齊聚一堂,共同體驗漢語之美。
歐洲漢語推廣的先行者
作為歐洲漢語推廣的領頭羊,英國目前有29家孔子學院,數量位列歐洲第一,全球第二。不僅如此,全球第一家中醫孔子學院、第一家商務孔子學院及第一家舞蹈和藝術孔子學院都落戶英國。同時目前在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以及包括根西島和澤西島在英國皇家屬地開設孔子課堂127所,也位居全歐第一。
正因有如此強大的基礎和穩定的發展,才會有英國選手們在歷年的「漢語橋」全球大賽中勢如破竹的表現。2010年,英國選手蔣思哲不負重望,在第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決賽中技壓群雄,取得了特等獎的好成績並榮獲「優秀漢語語言使者」稱號。2011年,他有幸在大英博物館與李克強常務副總理互動交談,獲李理稱讚。
同年,溫家寶總理訪英,蔣思哲再獲機會與溫總理座談,獲得肯定。當年年底他還在北京舉行的全球孔子學院大會上作為特邀代表發言,贏得掌聲連連。
2011年,是英國選手們碩果纍纍的一年,前往中國參加複賽的選手全部進入決賽:董鵬德捧得一等獎及最佳風採獎,田原皓獲得二等獎及最佳網絡人氣獎,大米獲得二等獎,羅斌捧得三等獎。選手們的「全面開花」成為英國漢語學習熱潮的一個縮影。
2012年,英國選手們再續輝煌。在第十一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中,邱傲文榮獲一等獎,昊忠燁、莫崢摘得三等獎,梁悅信被授予優秀創意獎。
2013年晉升決賽的英國選手喬希獲得二等獎,冷冰清獲得三等獎。
2014年伊薇獲得了全球一等獎,為英國再創佳績。
2015年,英國選手繼續光芒四射,在決賽中載譽而歸。其中,康可獲得全球亞軍、歐洲洲冠軍和最佳風採獎,王白雪獲得三等獎,楊帆獲得優秀表演獎。
2015年9月,在倫敦中醫孔院大樓落成揭牌儀式上,康可給劉延東副總理及全體觀眾朗誦了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得到劉總理的高度評價; 2015年10月康可又獲得了在全英孔院/課堂年會開幕式上朗誦習主席1990年撰寫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的殊榮,博得習主席現場的高度讚揚。
漢語學習者的良好職業發展平臺
「漢語橋」不僅僅為選手提供展示漢語水平的舞臺,更熱心關注著選手未來職業的發展。經過漢語橋組委會的長期規劃、深耕細做,以及與駐英中資企業、英國本地企業的密集溝通,在去年漢語橋比賽中隆重推出為參賽選手量身打造的駐英中資企業及英國本地企業工作實習計劃。今年該項目更上臺階,將繼續為選手提供工作實習崗位。
此計劃旨在讓「漢語橋」的參賽選手能夠借比賽的良機,與企業人事管理人員面對面溝通,了解本地漢語人才的崗位需求,為自己的職業規劃邁出堅實的一步。
(責編: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