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普職比大體相當」的中考升學政策進一步落實,中考後能順利進入普高繼續求學的學生越來越靠近50%這個比例,也就是說,一半考生上高中一半考生上中職不再是傳說,而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有些地方普高錄取率還不及50%,比如深圳,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普高錄取率全國最低之一。這能不令家長們慌神嗎?
能從全國各地湧向經濟特區深圳,並且能搞定戶口定居下來的,都不是等閒之輩,要麼是高學歷學收入,要麼技藝傍身高收入,要麼開公司辦廠,不管以什麼身份紮根深圳,他們都是有一技之長。如果孩子連高中都上不了,只能被強制分流去中職,那麼,給家長們帶來火急火燎的焦慮就是:不允許孩子還不如我們。
為什麼人們不能接受孩子讀中職,中職與普高有什麼區別?我們來了解一下,不能接受孩子讀中職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一、知識經濟時代,學歷很重要
在當今大環境下,學歷雖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學歷是塊敲門磚,如果手裡沒這塊磚,連敲門的資格都沒有。幾乎所有用工單位在招聘員工時,都有一定門檻,比如學歷要求,如今本科畢業生都一掃一大把,所以凡有些底氣的單位動不動就要求985、211畢業的學歷證明,這讓中職畢業的同學怎麼找得到一份福利好待遇高的職業?
二、社會對中職有偏見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國家加大力度搞中職教育這麼多年,可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是,只有差等生才去讀中職,並且他們不僅沒有學有所成,反而沾染一些不良習性,比如髮型殺馬特、衣著非主流、吸菸喝酒,再加上些流裡流氣的派頭。這便是社會一直是對中職存在的偏見,一直未曾改變過。這也是很多家長認為中職學校的學風也存在著問題,所以不願意孩子中考後被強制分流去中職。
三、就業受限制
就業問題一直是家長擔心的,畢竟只有3年的職業技術教育,本來孩子學習能力差才會考不上高中,到了中職大都是混個畢業證罷了,能學到的東西是很少,畢業後就業選擇面太狹窄。如果有機會上高中,哪怕讀很貴的私立高中,也有很多家長寧願多花錢。
有人抱怨普高錄取率太低,有人批判不給中考失利者機會,其實中考就是人生的第一次分水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連高中都考不上的,基本上都是屬於沒有讀書天賦的,正好填補國家最缺的勞動力,像富士康生產線上的流水操作工、餐廳服務員、超市收銀員、美團外賣小哥、網約司機、物流送貨員等,不需要多高學歷,只需要體力、勞力,這都是不錯的選擇。
也許說家長會跳出來罵我拿中職生開涮,事實就如此。難不成中職生能成為上海外灘的金融精英,北京國貿的外企白領,又或者深圳網際網路高級碼農?
不過話又說回來,中職畢業生除了社會底層的工作外,還是有一些更好選擇的。
1.考大學
有人認為讀中職就不可以考大學,其實不然,現在的中職有很多長升學途徑,比如「3+2」(中職學段學制3年,高職學段學制2年),畢業後獲得大專文憑;「3+專業技能課程」(專職高考),可考專科或本科;成人自考等。
2.憑一技之長,做行業領頭羊
接觸了一些從中職畢業後,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的社會人士。A同學從小就喜歡烹飪,中考後去了一所技術學校學烹飪,畢業後經過幾年打磨,現在自己開了一家餐廳,並且口碑非常不錯;B同學中職學舞蹈,畢業後加盟了一家舞蹈機構,每年新學員就上百,比不少大學畢業生的收入高很多。
中職教育雖然在教學系統上面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專業技術方面還是有不錯的,只要在中職的3年學習過程中,認真學習,刻苦鑽研,畢業後也會有不錯的就業機會。
3.留校做老師
中職教育是我國重點項目,師資力量還很單薄,只要學生在中職學校很優秀,就有留校任校的機會。不過需要通過努力學習,而且專業實力、人際交往能力很都很強,不然那的話,是沒有機會進行留校的。
人生不只高考一條路,條條路道通羅馬,只要學習能力不差,並且對學習保持熱愛,不管上中職也好,上普高也罷,都會闖出一番天地;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就可以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