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美集團董事局主席任文
中新網9月1日電智美集團2015年中財報中披露,2014年上半年智美自有IP賽事收入佔總收入的44%,2015年上半年自有IP收入佔總收入的79%,有明顯上升。在智美控股集團的董事局主席任文看來,自有IP的發展才是體育產業發展的真正驅動力。
2015年以來,政策紅利驅動下體育產業突然升溫。各類型公司通過拆分、重組與合作,進軍體育市場。「網際網路+」加速了熱度的發酵,一時間中國的體育觀眾成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以足不出戶看遍NBA、五大足球聯賽和其他各類型頂級賽事。而在這背後,一大波資本也在開心地為這種幸福感埋單。一直以來,體育作為一種優質的IP資源,吸引著各路投資者,並藉此在世界範圍內形成巨大的產業。各大公司對於產業的布局也遠不局限於IP的引進,賽事運營、場館運營、運動產品、體育營銷、體育服務都成為了投資者看重的增長領域。
但在看起來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下,屬於中國原創的體育IP的身影卻顯得格外冷清。這不免讓人聯想到了「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之間有點尷尬的「對立」關係。
在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中,智美也交了很多學費。智美曾經引進過世界極限摩託中國錦標賽,這一非常驚險刺激、觀賞性強的節目,只做了兩集就告中止。原因是禁摩和項目危險係數太高,參與度太低,而成本又非常高昂。無獨有偶,熱氣球嘉年華也是智美當初特別看好的國外IP,但是一落地才發現,在政策因素、自然條件、氣候環境和經濟狀況等等方面都水土不服,而叫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參與度太低。
從那時起,任文和她的團隊就開始把「參與度」作為產品開發的最核心要素。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後,人們將不再滿足於單純地觀賞體育賽事和節目,而傾向於親自的參與實踐。在中國,刨除了課程設置中有「體育」的學生群體,真正能堅持一周運動3次以上且在每次運動中都會產生消費的體育人口,可能只有8000萬。智美很快就找到了這8000萬人口的切入點——佔比44%的路跑人群。
2011年涉足廣馬是智美產品「集客化」布局的第一步棋,截止到今日,智美已經擁有了6個國內萬人級馬拉松賽事的獨家運營權,而隨著智美在賽事運營、體育服務、內容製作與傳播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智美介入城市馬拉松的方式也由最開始的競標轉變成現在的政府直接採購。雖然智美系的馬拉松已經在廣馬、杭馬這兩場國內金標賽事的帶領下凸顯出越來越高的水準和越來越明顯的特色,但畢竟還不是智美的IP。不過馬拉松賽事的組織和運營為智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4年下半年,智美推出了第一個自有IP路跑產品——四季跑。
四季跑是一個創意路跑產品,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別致的賽道設計,令跑者在6公裡左右的賽程中能感受到「跑過四季」的4D奇妙體驗,也因為此,四季跑的娛樂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門檻進一步降低,參與人群中的家庭比例、女性比例都較同類賽事為高。2015年6月底的北京四季跑就吸引了3萬餘名跑者,造成一票難求的局面。而正是因為智美在馬拉松運營方面的雄厚實力,令該賽事採用的體育器材和設備,都達到GB和HB標準,同時通過了國家體育總局NSCC認證,是目前國內僅有的雙資質、雙安全標準。開賽以來零事故的成績也令其格外得到舉家跑者的青睞。在嘗到了甜頭之後,智美堅持「集客化」思路,陸續又推出了「動樂CBL籃球賽(限高籃球賽)」和「幸福足跡城市徒步大會」兩個自主IP產品,其各自面向的群體都具有著參與度高、門檻低、分布廣泛的特點,其中後者歷時3個月,足跡遍布12個省、25個城市,參與者近百萬人。通過這些自有IP,智美不斷在夯實它的體育人口地基,而在它的布局中,線下的體育大數據將很快會與線上打通,形成擁有強大數據的O2O平臺,在這個巨大的充滿潛力的平臺上,智美的體育+服務、體育+營銷、體育+傳媒、體育+網際網路板塊將會產生無限價值。
在對待體育IP的問題上,智美從來都是辯證的。未來,智美還將通過與阿根廷、巴西、西班牙等國足協和俱樂部合作,在青少年賽事、培訓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但是面對目前體育IP引進中的一些「亂相」,任文也表現出了擔憂:「原來很多國外的版權,沒那麼值錢,現在中國人去了以後,國外高興死了,說把幾十年的錢都賺回來了。這個最終浪費了我們所謂的資本,資本應該花在什麼地兒上?更長的發展不應該是這樣的。」
「中國有句老話,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經歷過寂寞如今又置身喧囂中的智美並不擔心自己的市場被掠奪,因為任文和她的團隊篤定地相信,在一條真正解決5萬億產值總量的路上,自己選擇的未必是捷徑,但一定會通向終點。(中新網IT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