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4日 07:46 來源:
馬英九。(資料圖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因馬英九深陷「特別費」風暴,不僅成為陳水扁脫困的「救贖通道」,還首度痛徹心腑地了解到臺灣政治的險惡。再加上四顧茫然,但見敵人,灰心感自然蔓延。不論未來變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本來可以「躺著選」的馬英九,已成了永遠的過去式。
馬英九之路註定荊棘遍地
據最新一期的臺灣《新新聞》周刊報導說,2000年失去政權以後,國民黨和泛藍陣營從沒有如此沉重過。他們過去一直不願去面對最簡單的道理:勝利不會從天降、陳水扁決不可能自動下臺、政黨更不可能自動輪替。
從2000年到2004年,泛藍只想靠連、宋拿回江山;後來又以家有「千裡馬」的心態,認為靠著馬英九的「光環」,2008年「班師回朝」,指日可待。
據接近馬英九的人透露,「特別費」風暴對馬英九和馬團隊的衝擊,不僅帶來了「危機感」,更產生了「無力感」。可以說,不論最後的司法裁定如何,馬英九的未來都註定將是荊棘遍地,要在汙泥中翻滾了。
馬英九「品牌」嚴重折損
這篇文章說,這一波風暴對馬英九的致命處,不只是各界批評的「危機處理能力差」,最大的傷害是「當馬英九竟然被汙名化、被拉到和陳水扁站『同一平臺』後,馬英九的『品牌』受到了難以回復之嚴重折損。」
馬英九能夠所向無敵,靠的就是「品牌」行銷。在「馬英九」亮麗招牌下,他的一些弱點都可以被選民「寬容」,但「特別費」風暴卻重傷了馬英九「品牌」。
從現實面上來看,對個人聲譽看得比性命還重的馬英九,要是被檢察官「起訴」或是認定「違法」,就其周圍人的了解,馬英九絕不僅是「遵守黨章」接受被「停權」而已。不需要陳水扁拉王金平「組閣」來「裂解」國民黨,也不需要什麼工商界「扶連滅馬A、B計劃」,馬英九自己就可能會放棄2008年「大選」。
馬英九陷泥沼扁卻暫時過關
文章指出,就法論法,馬陣營基本上認為應該還可以在司法上爭是非。但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段日子的發展,馬英九竟成了陳水扁脫困的「救贖通道」。更糗的是,整個過程「內控能力差」的危機全面暴露,讓他們一籌莫展,只能「等著挨打」。
更讓馬英九陣營錯愕的是,雖然太多的媒體都報導了「機要費」和「特別費」本質上有太多的不同,陳水扁和他的家族、親信更有太多的弊端,但讓馬陣營不解的是,社會竟是就算是模範生真的犯個小錯,而且是無心的,卻被當成「江洋大盜」,而「慣犯」犯案卻像是平常事,還「可以再給他機會!」
但是,扁、馬明明不同,陳水扁已在倒臺邊緣,特別是在高志明、李遠哲、陳師孟乃至林濁水和李文忠的接連「發難」後,11月24日的「三罷」,就算還是過不了門檻,仍可能會有一些綠軍人物繼續發難,拉倒陳水扁的門檻,可望更進一步。沒想到,一個餘文讓陳水扁又暫時過了關。整個一禮拜,只見馬英九焦頭爛額,陳水扁笑口常開。
人性蕩然僅剩惡質政治
文章最後指出,蔓延的灰心感,讓馬英九和他的團隊,第一次深刻體會到臺灣政治「惡質」化的地步。他們當然理解,古今中外,所有政治鬥場必然都是一灘又一灘的泥濘;但是再怎麼鬥得你死我活,馬英九方面總願意相信,對於恩怨是非,特別是大關大節處,還是會分得清清楚楚,有著「最起碼的人性」。
幾位泛綠「立委」七嘴八舌的胡攪蠻纏,本質是一幕幕的惡鬥鬧劇,卻能夠天天搶佔新聞版面。綠軍的「天王」們卻保持緘默,藍軍則是冷嘲熱諷,讓他們更加體會出臺灣的民主政治是如何的不成熟。「特別費」風暴,讓馬英九方面驚覺,臺灣政壇的政治「素養」已消失無蹤,人性蕩然無存。(長 工)
相關新聞:
臺灣檢方稱馬英九未被列為特別費案被告
臺檢方查"特別費"曾約談周美青 馬英九坦然以對
馬英九危機考驗國民黨 各方商議對策呼籲團結
馬英九特支費案當事人被疑為陳水扁臥底
責編:張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