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影響,原本應該明天就是高考的日子了,現在順延了7月份。
高考的延期,對某些考生而言,也許是件好事,因為又多了些時間去複習,也許又可以給自己多加些分數。
但或許對另一些考生而言,卻未必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心理上的煎熬還要持續一個月。
畢竟,人生中這場重要的考試,不僅考驗的是考生複習的成果,更多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心理素質。
我想到自己曾經經歷過的那次高考,思緒良多,同時也希望能從自己的經歷中,總結出一些有用的經驗,分享給需要的考生們,也算是自己給這些即將面臨高考考驗的考生,一份由衷的祝福。
高考本就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的一件事情,有高考狀元,也會有人墊底。但更多的是大部分普通人,考試不會發揮失常,導致和平時成績落差太大,但也不會超常發揮,讓自己變成一匹「黑馬」。他們處於不上不下的位置,他們只是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而這個正常,也就是平常。
一如十多年前,面臨高考的我,就是其中一個,平常中的平凡人。
因為太多平凡,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我似乎就是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同樣的事情——上課、自習、刷題、複習、考試、排名......然後每次看到排名的時候,沒有比上次進步太多,也沒有退步太多。
記得曾經有朋友跟我說,在大學畢業之後,回憶起從小學到初中,再從高中到大學的學生階段,其實最懷念的是高中生涯,因為那是一段最拼搏的歲月。小學和初中,畢竟還太年幼,不知道何為拼搏,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更多的是奠定自己學習的基礎,而這些基礎,更多的是為了高考那個人生最關鍵的環節。
因此,高考在大多數人眼中,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神聖的存在,仿佛通過了高考這個人生的門檻,就可以進入另外一個神奇的世界。因為我們在真正跨過高考之門前,幾乎所有人都會告訴我們,高考究竟有多重要,高考意味著什麼,高考有可能會改變我們的命運。
所以,我們為了高考,沒日沒夜的刷題,為了高考,起早貪黑的背書,為了高考,我們做了十幾年的準備。
曾經我也是這樣,我被灌輸了和大部分人一樣的,高考至關重要的理念。我認為,只要高考成功了,我的人生,從此便會不同。所以,我和大家一樣,也為了高考,一直在奮鬥,但其實,我自己內心並不知道這種奮鬥的意義,究竟是為了什麼,更多的時候,我處於一種茫然的奮鬥的狀態當中。
沒錯,這也正是,這段關於高考的回憶,在我的記憶中,不願過多想起的原因之一。我的大腦告訴我,我要努力,我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但是我的內心,卻並沒有太多關於未來的規劃,我不知道高考之後,會是什麼,當時的我,只知道高考是個終點。
然而,到達終點之後,我又該何去何從,我完全不知道,甚至我有點害怕高考那一刻的到來,因為當我高考結束之後,我所有的努力,如果都付之東流,我還如何面對自己,又該如何面對家人。當時的我,面臨著內心的拷問和各種掙扎。
或許,你會問,那麼忙碌的高考複習時光,你怎麼還有這麼多時間來想這些有的沒的東西。是的,我必須承認,自己確實沒有那麼用心的複習,至少沒有向周圍大多數同學那樣認真的複習。我更多的時間,是用來思考那個好像與當時的我毫無關聯,但是又無比重要的,叫做「未來」的東西。儘管如此,我仍然不知道,我的未來究竟在哪裡。
就在這樣的茫然之中,我一邊思考著試卷上的題目,一邊思考著那個如迷霧般的未來。然後,我迎來了高考最重要的關鍵性時刻。
十多年前的高考,兩天時間,語文、數學、理綜、外語有條不紊地依次進行。兩天時間,於我們複習的上千個日日夜夜而言,太過短暫,短暫得,我現在已經想不起,自己是怎麼度過了那兩天的日子。似乎,那也不過是很普通的48小時而已。
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考那兩天下著不小的雨,即便如此,依然有眾多家長守在校門口警戒線外,焦急地等候著他們的子女走出考場。而我的父母並不在其中,他們當時還在家裡忙著幹農活,他們沒有這個時間,來陪他們心愛的女兒參加高考。並非我的父母不重視,他們比我更清楚,這次高考於我的意義,但是,現實並不允許他們這麼做,從家裡過來,要轉兩趟車,可能需要4-5個小時的時間,而且家裡的蠶寶寶還等著他們餵養,他們根本走不開。
那個時候的我早已懂事,知道父母的不易,也知道他們的艱辛。因為正是父母,從小就告訴我,要好好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夠改變我們的命運,否則,就會如同他們一樣,只能在農村,和土地作伴,成為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那麼,既然我並不介意他們沒有來陪伴我,為什麼校門口外的家長,卻仍讓我印象深刻呢?甚至,在等待監考老師發試卷前,我還花了些時間去想,如果我的父母就站在門外,等著我考試,我是否還會如此平靜的面對這次高考?
那個時刻,我竟然有那麼一刻,無比慶幸,父母不在我目之所及的地方,等待著我,而是安心地在家中,等待著我的歸去。因為我可以抱著平常心來對待這次考試,就如同參加以往任何一次模擬考一樣。這至少讓我的心態,並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最終也沒有影響到自己的發揮。
我想,連這次人生中這麼重要的考試,父母都放心我一個人自己參加,那麼,未來人生中還要面臨的無數的考驗,我知道,他們也會相信我,可以自己面對。即便不能面對,我也知道,他們就在我的身後,默默地支持著我。
就在這樣的一種心境中,我完成了人生中一場重要的考試。
後來,在家中陪著父母幹農活,等待成績出爐。高考成績,在意料之中,超過一本線幾十分,我有很多選擇,可以報很多學校和專業。而自己當時最大的願望是去一座冬天會下雪的城市讀大學,但最終,在家人的勸說下,我在高考志願上填報了省內的大學。這樣,就算是最終完成了高考這次人生考驗。
最終,我收到了自己經歷奮鬥之後的成果——一張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來我順利的完成了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習,畢業後就在省城工作、結婚、生子,其中也經歷過諸多坎坷,但是大致是順利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到現在。
現在,十幾年過去,高考離我似乎已經有點遙遠,所以能夠回憶起來的,也只有一些碎片的記憶。但是這些拼湊起來的記憶卻讓我受益匪淺,因為每次想起,我都會思考,自己從高考這場考驗中,收穫到的最重要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至少,我並不認為是一張通知書,我認為,高考過程中的一些感悟,才是讓我受益終生的東西。接下來,我想談談自己對於高考的一些感悟,也希望給予即將迎來高考的考生,一些自己的經驗之談。
①如何正確對待,自己身為平凡人這件事?先接納,再去改變。
我從小就是大家眼裡的「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眼裡,我乖巧聽話,在親戚眼裡,我懂事有禮,在老師眼中,我成績優異,在同學眼中,我樂觀友善。
所以曾經我以為自己不是個普通人,至少我認為自己和身邊的人不同,我有很多的夢想,我為自己的這些夢想而努力著,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夢想,去到更加廣闊的世界中。
而讓我沒想到的是,我的這個夢想,在小學畢業的時候就實現了——我去到離家2個多小時車程的地方讀初中,而當時我只有11歲。而初中三年的時間我仍然成績優異,備受矚目。所以,我真正意識到自己很平凡,很普通,是在高中的時候。
我往越來越廣闊的世界走去,但同時,這個遼闊的世界,也顯示出了自己的渺小。可以說,高中時期,是我面對和接納自己是個平凡人的重要階段。
從剛開始的無法接受,到後來的坦然面對,其實我走過一段漫長的心裡路程。比如每一次的考試成績出來,都是一次讓我面對自己平凡的過程。於是,我知道了有些事情是自己再努力也無法改變的,比如出身,比如容貌,比如智商。但是也有一些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去改變的,比如命運,比如內在,比如情商。當我接納了自己的平凡之後,我就開始在那些可以改變之處做出改變。比如我的智商已然如此,那我就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內在和情商。
當自己坦然接受之後,其實也就沒有了太大的壓力,以前一直被「光環」籠罩的我,終於不用承受沉重的負擔。我也無需為每次的名次去糾結,所以,當高考結束之後,即便我知道有人比我厲害很多,我也不用感到傷心和難過,我只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去就讀即可。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但卻並非都願意接納這個事實,但越是掙扎,可能會讓自己更容易陷入到不滿的情緒當中,還不如平靜的接受。
另外,我們也必須明白,從某個角度而言,我們是平凡的,因為我們是用自己和他人來比較。但在另一角度看來,我們又是不平凡的存在,這個不平凡,可以是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待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是我們父母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或者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即便當下的自己是平凡的,但經過成長的自己,未來可以不平凡。
這就提醒我們,要用多維度的眼光、用成長的思維去看待問題。然後,在可以改變的範圍內去做出改變,我們可以把「在平凡之中,活出不平凡」當成我們的人生目標。
我想告訴所有考生:平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平凡。
②如何面對終點,其實也是另外一個起點?先到達,再重新出發。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高考是我們人生中一段特別的旅程。當高考結束,進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刻開始,也就意味著我們高考這段旅程的結束。然而,這也意味著,另外一段嶄新人生旅程的開始。
當時的我所困擾的,未來該如何走的問題,後來我就明白了,那其實是庸人自擾。但不得不說的是,害怕未知,害怕未來是大部分人都會存在的一種困擾。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未來的我們究竟會在哪裡,所以一切的未知,就會成為自己內心一道沒有答案的難題,給自己徒增困擾。
當我走過高考,走過大學,走過人生中幾十年的歲月,我便明白了,一切的終點其實也是起點。但是想要開始一段新的旅程,我們必須要走到前面一段旅程的終點。也就是說,只有先到達,才能重新再出發。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會告訴考生,高考如同走獨木橋,大家都蜂擁而上,往上擠,你只有更加厲害才能擠上去,走過這座橋,到達橋的另一端。
但實際上,高考其實不只是一座橋,更是一條大道。它讓人有了更多選擇,並不只是一條路。也許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上大學是唯一通向成功的通道。但是正如同獨木橋原理一樣,如果並不只是有一座獨木橋,而是有多個獨木橋。那麼大家都往大學,甚至好大學這座獨木橋擠去,自然會讓橋又擠又難走。而另外的一座獨木橋,可能就沒有人願意去走,它便又寬鬆又易走。
不得不說,如果成績確實不如別人的那部分考生,如果一味的往大學這座獨木橋擠,肯定擠不過別人。那麼此時,只能另尋他道,改走另外一條道路,也許會比其他人更快到達成功的終點。
曾經看到一本書,書的作者說自己在高考中發揮不好,去了一所不怎麼好的大學,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學期間,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終在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不到30歲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
我一直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成功的道路從不擁擠」,想要到達成功的終點,或許我們需要先到達失敗的終點,然後再以新的身份,重新出發,最終擁有成功。
我想把這句話送給考生:人生中會有無數個終點,在沒有到達最後一個之前,永遠不要輕言放棄。
③如何用平常心,對待人生的每一場考驗?先看淡,再看重。
高考,只不過是人生無數次考試中的一場,如果對待高考就能夠用平常心對待,那麼,還會害怕其他的考試嗎?
但是話雖如此,卻很多人在面臨人生大考的時候,慌了心神,原本成績優異的自己,卻栽在了不好的心態之上,可謂得不償失,然而,這種狀況卻並非個例,並且越是成績優異的考生越容易出現。為什麼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得失心太重。這可能是考生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也可能是家長或者老師對考生的期望值太高,導致他們無法用平常心對待這場考試,最終在考試中翻車。
那麼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我認為要兩步走,首先看淡,然後看重。其實這也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戰略戰術思想——「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因為高考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個「敵人」,我們需要打敗它,戰勝它,才能通過這場特殊的考驗。
第一步看淡,就是要從戰略上藐視敵人,也就是說,要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它。很多考生,最缺乏的,其實就是自信心。這份自信心,並不是別人可以給予他們的,而是需要自己賦予自己。
因為經歷過高考的人自然知道,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場考試而已,但是對於從未參加過高考,第一次坐在高考考場中的考生而言,卻如臨大敵,不自覺中便慌了陣腳。這就相當於,不戰自敗了。
這是一場實力的較量,但同時也是一場心態的考驗。如果在心態上,就輸了,那麼,即便實力再強,也沒有發揮的餘地了。
所以,想要用平常心面對考試,其實最首要的是擁有一份強大的自信心。而且這份自信心需要不斷的自我強化,不斷地告訴自己可以戰勝這次考驗。
第二步看重,就是要從戰術上重視敵人。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每個老師都會傳授自己的教學經驗,告訴考生在答題的時候,應該如何做,這些經驗無比珍貴,因為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考生在平時一定要注意老師曾經說過的這些小技巧。
因此,唯有用平常心面對考試,才能夠在考場上,記得平時老師曾經告訴過自己的一些竅門,讓自己可以在高考中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時間,順利完成考試。
我想給考生溫馨提醒:相信你自己,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又如何讓別人相信你呢?另外,就是相信你的老師,他們一定是最希望你高考成功的人。
作為一個普通的高考考生,我曾經也有過茫然無措,也曾有過痛苦掙扎,但最終,經歷過高考歷練的我,獲得了自己曾經渴望的一切。所以,我很感恩這次考驗,也很感謝曾經的自己,還有所有給予過我幫助和鼓勵的人,包括我的家人、老師、同學和朋友。
在經歷人生無數次考驗之後,我希望分享自己的經驗:
我想說的是,我們走過的路,都會成為我們人生中一抹獨特的風景,而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不會白費。你的未來,是靠你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能早一步也不會晚一步,只是剛剛好,讓你在特定的時間,收穫屬於你自己的精彩。
最後,祝福每一位即將參加高考的考生們,收穫屬於你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是sinly慢讀漫思,喜歡閱讀和思考,熱愛學習和成長,如果我的文字讓您有所啟發,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