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孩子,不僅僅是生命的再次延續,更是夫妻愛情的結晶。可如今,在大眾眼裡生育的含義有了更多詮釋,有人為了滿足父母的抱孫心切,有人為了跟風而生,還有人則是享受育兒的樂趣!
一、「我退休金過萬,不用子女幫」
人生真的處處有驚喜,有時候奇蹟也會降臨在普通人身上,比如說棗莊這位67歲的老太竟然神奇的懷了孕。
要知道,女性在50歲左右基本就到了絕經時候,這時候根本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可田女士不同,她因為治病的緣故導致60多歲的時候月經再次到來,並且期間還意外懷孕,這種機遇可是千分之一都難遇到。
可田女士本就有一雙兒女,甚至早已成家生子,並且孫子孫女都是田女士和丈夫幫忙照顧。於是,兒女都希望田女士打掉胎兒,否則這個年齡生育孩子容易被周圍人笑話,但田女士和丈夫拒絕了這個提議,夫妻倆認為這是「天賜的寶寶」,必須好好生養。
甚至,為了堅定生育的決心,田女士對兒女說:「我有一萬多的退休金,足以養好寶寶,不用你們幫忙!」就這樣,和兒女鬧掰的田女士夫妻就踏上了生育之路,如今寶寶一直都是丈夫和保姆照顧。
看得出,田女士夫妻的狀態不是特別好,甚至有些許疲憊。和他們相比,同是60歲產下雙胞胎女兒的盛海琳狀態則更加好。從最新的送女兒們上學的近照來看,盛海琳比田女士更顯得年輕,甚至精神狀態和情緒都非常飽滿,完全看不出像70歲老人的模樣。
但要注意的是,盛海琳是家裡的賺錢的主心骨,每天都忙碌於工作養家,為何她的狀態卻碾壓田女士呢?
二、她們狀態的差異,離不開這3點現實
1、現實生活差異較大
眾所周知,田女士的生活條件比盛海琳更好,主要是因為田女士兒女雙全且家庭條件好,原先就有孫子孫女承歡膝下。但盛海琳不同,她的獨生女去世後內心一直被傷痛覆蓋,試管生下的雙胞胎女兒是她的生活希望。由於生活心態的不同,導致她們在養育孩子方面心境也大不相同。
2、生育年齡差很明顯
田女士生女兒的時候,當時她已經是67歲的年齡,這個年齡的女性本身身體素質和狀態就不是最好。而盛海琳是在60歲的時候生下孩子,這一年齡差比較明顯。要知道,女人到了晚年年齡越大體質越差,所以田女士生完孩子更顯老態。
3、內心的幹勁不同步
從家庭經濟條件來看,田女士一家的經濟狀況比較好,丈夫也有較高的收入來源。可盛海琳不一樣,她的丈夫需要治病,而且兩個雙胞胎女兒也不要不菲的經濟成本,這一切都要靠盛海琳支撐。所以,不論從哪一點盛海琳都必須有飽滿的精神狀態,這樣才能保證家庭的正常運轉。
三、高齡產婦生娃,必須做好充足準備
還是那句話,女性在適孕年齡生育孩子才是最好的決定,這時不論對胎兒還是母體的傷害都最小。當然,「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不排除部分女性由於家庭情況導致她們必須再生育,就像盛海琳女士這般承受過喪子之痛。
但生育小孩固然是我們的個人選擇,但為了實際情況考慮,我們還是得做好各方面的充分準備。
要知道,生育小孩並不是一天兩天的工作,他們的日常吃穿用度還有學習和生活,處處都需要不菲的成本。
可高齡人一旦退休後,除了養老金很難再有多餘的收入來源,因此養育孩子是項極困難的事。此外,年齡越大照顧孩子就越力不從心,所以說生孩子前請慎重考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