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優秀教育者,他就是桂林市第十九中學校長蔣文榮。
「推動十九中進步,是我任校長以來最沉重的課題。」 回首第十九中學這些年的發展,蔣文榮無比感慨。他在做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在用心做一個有教育情懷的好校長。他堅持以校為家,凡事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蔣文榮堅持每天早上7點到校,迎接每一位師生的到來,並在每天晚上7點學生放學後才安心回家,中午他也值守在學校,陪伴學生用餐和午休。為了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他堅持寒暑假不休息,主動辦理學校改擴建工程項目的各種前期手續,還積極申請了中央資金1000萬元用於學校項目建設,並先後投入20多萬元升級設備,組建了一個錄播室,可以將老師們的上課內容全部錄製下來,讓整個課程的效果達到更好。
桂林市第十九中學校長 蔣文榮:「因為老師的優課是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那麼經過錄播室這些功能錄下來之後,這個課就達到了一個很好很高的一個指導水平。」
學校管理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在管理上,蔣文榮以市教育局「管辦評分離」改革為契機,大舉改革創新,通過近三年的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探索實踐,學校進入依法自主辦學、社會各界依法參與和監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同時,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蔣文榮以書法教育為切入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立德樹人的實踐中,讓師生都能夠明白「心正筆直」練字即練人的道理。經過近3年書法特色教育,全校師生不僅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博大,體驗書法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學校還為高校輸送了19名書法本科生,為社會培養書法傳承者做出了貢獻。
桂林市第十九中學學生 崔佳怡:「每天中午都會有一個午練的活動,這個是其他學校沒有的,自從有了這個午練活動之後呢,讓我在考場上我的字,每次寫作文都看著特別有信心。」
桂林市第十九中學校長 蔣文榮:「我們每周對學生進行書法拉力賽,每個學期進行書法的展覽,書法的筆會,書法的講座等活動,每個學期結束後對學生的書寫等級進行評價,那麼經過三年的書法教育,通過自治區教育廳的書法特色高中的評估之後,我們的學校的辦學定位由普通學校升級為特色高中學校。」
為了培養好學校教師,蔣文榮組織開展了「做好四個一,爭做好老師」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從思想上、教學上、班級管理上耐心地指導他們,從備課、上課、輔導等常規環節指導他們。他不僅上示範課,還參加評課、專題討論。通過指導和培育,該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大部分成長為學校骨幹教師,4人成為桂林市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人成為廣西基礎教育名師青藍工程培養對象。7人獲教育部「一師一優課」,1人優課被中宣部「學習強國」欄目採用。
桂林市第十九中學 老師 蔣誼芳:「在我心目中,校長有三重身份,校長師長和家長,他特別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會邀請一些專家來到學校對青年教師進行培訓,讓我們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業務水平有很大提升,也讓我們更加自信自如地站好這個講臺。」
在蔣文榮的帶領下,全校教職員工迎難而上,奮力拼搏,把辦學條件和生源都薄弱的十九中帶到了桂林普通中學的前列,實現了「低進高出」的辦學目標。學校先後獲得教育部2017年中小學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示範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自治區依法治學示範校等殊榮。
(李燦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