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線9月28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馮葉)每一名貧困戶都有一本「紅本本」——《精準扶貧手冊》,既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身份憑證,也是黨員幹部結對幫扶的民情帳本,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檢驗扶貧成效的重要依據。湘潭縣雲湖橋鎮雲湖村貧困戶韓夏紅的「紅本本」已有些舊了,甚至訂上了兩顆訂書針,「翻得多,可不就怕散頁嘛,這些資料可丟不得。」
韓夏紅等貧困戶的「紅本本」每個月都要被翻閱很多次,記帳、查帳、交帳、再記帳……如此反覆。在脫貧攻堅的「交帳」之年,湘潭能否交出一份圓滿的帳本,要看數字「算帳」,更要看群眾是否「認帳」。6月20日至7月30日,湘潭市深入開展脫貧攻堅走窮親、走農家、走街坊「三走訪」活動,徹底算了次脫貧帳、民心帳。
能「交帳」——
既是明白帳,又是動態帳
貧困戶趙自明的孫女目前在長沙讀大學一年級,而系統顯示在校生狀況為「普通高中三年級」。
貧困戶蔣德高因病致貧,其土地流轉收入為960元,在《精準扶貧手冊》中有統計但系統無顯示;低保金收入為4800元,但系統顯示為1380元。
貧困戶方若峰的《精準扶貧手冊》上登記的家庭工資收入25200元、低保金6520元,但系統顯示工資20000元、低保金5859元。
這是7月1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炯芳在雨湖區鶴嶺鎮龍安村進行「三走訪」時,對照《精準扶貧手冊》發現的部分問題。
收官之年,「交帳」在即,不能交筆糊塗帳。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炯芳率先垂範,進村入組,查帳之細、問需之細、交辦之細,讓貧困戶深受觸動。一個小小的「紅本本」,承載著太多的重量,這份「帳本」是否經得住歷史考驗,經得住人民考驗,靠的是真走訪、真幫扶。
曹炯芳強調,我們開展「三走訪」,是抓實脫貧質量「回頭看」「一脫貧三促進六覆蓋」兩大行動的重要舉措。黨員幹部要深入村組社區、到基層一線,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入戶,持續推進問題整改、利益聯結、解決訴求、數據誤差「四個動態清零」,真正築牢脫貧的「底子」,提升脫貧的成色。
貧困戶的情況千差萬別,各種數據也在不斷更新。要準確摸清貧困戶的「底帳」,黨員幹部的走訪就必須形成常態化,對貧困戶的「帳本」進行動態追蹤。
為實現「四個動態清零」,湘潭市精心挑選政策熟、業務精、作風實的鄉鎮扶貧骨幹、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組成139支專業小分隊,對標對表問題整改指導意見要求,通過「查、問、看、算、核」五步工作法,緊扣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等重點對象和「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等重點內容,大力整改收入不達標、基本生活無保障、「3+1」政策落實不到位、利益聯結不緊密、臺帳數據不精準等問題。截至目前,「三走訪」活動共收集梳理群眾反映問題和意見建議4700多條,核實問題2615個,已全部整改到位。
來看看目前為止,湘潭市脫貧攻堅工作的總帳本——
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1909戶3362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5.74%降至0.16%;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入學率達100%,輟學率為0;農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達到298.4元,位列全省第二;「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實現100%全覆蓋,對患4種重點管理的慢病患者做到應管儘管;今年新增四類重點對象的存量危房改造全部竣工,貧困戶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
善「盤帳」——
既考驗作風,又考驗能力
通過政策保障、資金支持、工作力量充實等幫扶舉措的綜合運用和精準實施,如期「交帳」是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實現的。但是,「交帳」之前如何「盤帳」,以確保交出的是明白帳、滿意帳,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人一戶、不摻一滴水分,是擺在湘潭市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幹部面前的一大考題,既考驗作風,又考驗能力。
平坦的路面、整潔的房屋、平整的農田……7月2日,再次來到聯點的雙馬街道法華村,湘潭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建華感慨萬千。這個高新區轄區內唯一貧困人口超過100人的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目前,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
然而,在一片讚揚和感謝聲中,李建華對其中一名貧困戶的發言格外在意:「大家都解決了用水問題,為什麼就我一家還沒有通上自來水?」
自去年開始,法華村開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自來水主水管道鋪設,鋪設長度約4.4公裡,投資約200萬元。這是一個惠及許多村民的好事,怎麼漏了這戶貧困戶呢?
「你放心,我們這次搞『三走訪』活動,就是來解決問題的。你具體說一下,我們來想辦法。」李建華現場調查原因,了解到是因為這名貧困戶認為安裝入戶費用較高、家中住的位置偏僻,所以還沒有通上自來水。經現場討論後,李建華給出了兩個解決方案:
「一,與中環水務公司協調,爭取給予適當優惠,對於貧困戶的入戶安裝通過基礎扶貧政策給予適當補助;二,針對位置偏僻無法入戶安裝的問題,建議在集中取水點的基礎上,增設取水點,保障每戶村民的日常飲水。」
為了確保交出的帳是明白帳、滿意帳,湘潭市從制度入手抓落實,嚴格「五個一」工作機制(即一天一匯總、一天一會商、一天一交辦、一天一排查、一天一通報),做到每村必查、每戶必查、每項必查。此外,實行督導通報制度,對走訪中了解和收集事關經濟社會發展、事關民生改善、事關脫貧攻堅、事關重點項目推進等方面的具體問題、困難以及對市委、市政府的意見建議,及時通報,限時解決;建立排查和整改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對工作不實、弄虛作假以及消極整改、虛假整改的嚴肅追究責任。
獲「認帳」——
既要真脫貧,又要不返貧
「走!先帶你們參觀一下我的油茶地!茶籽這麼大一顆啦!」
7月14日,剛走到湘鄉市金藪鄉普嶺村的貧困戶老王家,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又紅就被拉到了油茶地裡。
76歲的老王看著長勢喜人的5畝油茶,難掩興奮,「你們看,這個樣子下去,今年至少產30斤一畝,按現在的市場價,至少有1.2萬元的收入呢。」
老王家6口人,兒子兒媳在外打工,大孫子讀高中,小孫子讀小學二年級,每年有助學金4000元,2019年人均收入達7757元。現在家庭收入除了種田、打工,還有油茶,又參加村上的香菇合作社,年底還可以分紅。老王感慨,「不僅僅是現在脫了貧,就是將來,我心裡也有了底。守著油茶樹,就是守著『搖錢樹』啊!」
這樣的扶貧油茶林,在村裡有50畝,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帶來了長遠發展的希望。
早在「三走訪」活動開展之初,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炯芳就反覆強調,今年是脫貧攻堅「交帳」之年,關鍵不在數字「算帳」,而是要群眾「認帳」。脫貧攻堅效果如何,群眾是最終的審判官。
「房屋、飲水安全有保障嗎?家裡收入怎麼樣?對幫扶幹部還有什麼意見嗎?」
「意見沒有,有你們幫忙,我家的日子蠻好呢。就是怕你們走呢。」
在嶽塘區荷塘街道竹埠村開展「三走訪」活動時,嶽塘區委書記陳愛民從貧困戶尹滿華口中,聽到了喜悅,也聽到了擔憂。
尹滿華患有雙肺支氣管擴張,妻子許桂香患有糖尿病、頸椎病等,無法外出務工。扶貧幹部幫尹滿華夫婦落實了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等一系列政策。目前,尹滿華夫婦每月還可享受養老保險金2700餘元,生活越來越好。然而,尹滿華仍難免擔憂,「脫貧攻堅是最後一年了,我和老婆的病痛卻可能是一輩子。現在生活是不成問題,明天你們走了,我家可怎麼辦哦?」
「原來您是擔心這個。」陳愛民立即告知他,扶貧工作隊伍不會撤、政策不會變、力度不會減,將繼續通過脫貧攻堅「四不摘」政策,繼續鞏固提升各項扶貧保障措施。
為防止返貧致貧現象,湘潭市出臺了《湘潭市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方案》,全面掌握致貧原因、返貧隱患,及時預警、實時開展幫扶救助。全市共識別脫貧監測人口2369人、邊緣人口1087人。對脫貧監測人口按「缺什麼、補什麼」原則鞏固幫扶,對邊緣戶給予扶貧小額信貸貼息、就業培訓、公益崗位、參與產業項目建設、危房改造、參加醫保補貼等幫扶。同時,將1909戶未脫貧戶全部納入「戶幫戶親幫親 互助脫貧奔小康」活動幫扶範圍,剩餘未脫貧人口6月底前全部達到脫貧的基本條件。
此外,湘潭市還通過統籌實施減稅降費、援企穩崗、就業優先等政策措施,加大貧困戶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力度,鼓勵貧困戶就業創業;依託「十園十鎮」激勵機制,出臺支持十大現代農業示範園、十大特色小鎮發展的政策意見,優先使用貧困勞動力,帶動貧困勞動力發家致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越是抵近目標,越要慎終如始,只有明明白白「交帳」,認認真真「盤帳」,才能讓每一位貧困戶「認帳」,真正收穫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