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網公布了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名單。根據統計,2016年以來,中國青年科技獎的三次評選中,與高校直接相關的成果共193項,涉及80所院校。
首輪&34;建設收官在即,我國高校將迎五年來&34;建設成效的全面檢驗。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四川農業大學在中國青年科技獎方面表現如何呢?近日,軟科整理了2016年以來中國青年科技獎的三次評選結果,四川農業大學獲獎總數並列全國第20名。
中國青年科技獎是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共同主辦,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旨在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表彰獎勵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勵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該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獲獎人數不超過100名,男性候選人年齡不超過40周歲,女性候選人年齡不超過45周歲。
近日,在中國青年科技獎領導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經初評、複評、終評,對100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進行公示,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李明洲教授位列其中。四川省僅有兩名學者入選,另一位學者來自四川大學。
李明洲教授主要從事豬遺傳育種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Genome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知名學術雜誌發表SCI論文130餘篇,獲國家專利授權14項。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0餘項。主持的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34;。主研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各一項。曾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3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4;、省&34;、省青年科技獎、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此前,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盧豔麗教授曾榮獲第十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盧豔麗教授主要從事玉米抗逆生物學與分子育種科研及教學工作,在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國內外主流期刊發表文章50多篇,參編教材、專著3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主研選育玉米新品種10個。長期擔任國內外10 多家期刊的審稿人和《作物學報》的編委。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四川省青年創新團隊等20餘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曾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4;、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省三八紅旗手稱號;入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34;青年拔尖人才、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歡迎關注&34;頭條號!
素材來源:軟科、四川農業大學官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