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說的是哪怕如天上神龍,生下來的孩子也一樣品行差距大,各個方面都有所不同。結合現實中的多子女家庭,倒是一模一樣,雖然孩子們的成長氛圍相差不大,但長大後也是各不相同,尤其在對待父母的態度上。
於是有家長好奇了,都說養兒防老,那我養這麼多的孩子,到底哪個才最孝順父母呢?
面對這個問題,大多數網友都以為要等到二三十年後才能明白。其實不然,孩子將來是否孝順,基本上從出生的順序就能猜到大半了,七歲前基本能得出結論,哪裡需要等到成年後呢?只不過有些家長比較粗枝大葉,看不出其中端倪,這才一臉茫然。
不如今天就來聽一下專家們給出的暗示,家裡孩子多時,這些孩子往往會是最孝順的,不是父母最寵愛的那個哦。
這個答案是否讓家長們大吃一驚呢?然而大家對比下身邊的朋友,就會發現在對待老一輩的態度上,最不被看重的孩子往往是最孝順父母的那個。無論是貼身伺候還是病床前,忙前忙後的身影大多屬於家裡最不被重視的子女,而他們卻毫無怨言。
我閨蜜文文就是如此,她在家裡排行老二,上面有個老成持重的姐姐,下面有了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弟弟,而她這個老二就顯得可有可無。然而等到父母生病了,姐姐藉口有事回不來,弟弟則只是偶爾探望,父母的照顧全落在了文文兩口子身上。
我曾問她是否覺得不公平,文文卻搖頭,說越是這種時候,她越要盡全力讓父母看看誰才是能指望的孩子。說白了,文文心裡也是憋著一口氣,從小到大受的委屈未曾化解過,才有了想讓父母另眼相看的「報復」心理。
馬斯洛理論中曾經提出人的五大需求,其中有一點就是在滿足了基礎溫飽之上,人們才有能力去追求想要的精神生活。對此我深以為然,現在很多孩子並非是不孝順,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生活的壓力很辛苦,才沒有能力去孝順父母。
對比之下,最有出息的孩子大多能更好地照顧父母,因為經濟條件好,所以只通過金錢上的援助也能給父母提供更舒適的晚年養老環境。
很多家長或許會說精神孝順也很重要,這是自然,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連基本的經濟條件都不具備的話,想孝順父母怕是難如登天,想必人到中年更能體會這一點。
最後,你家裡最孝順的孩子是哪位呢?快分享出你的經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