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時事通訊報導,日本航空(JAL)於4月1日推出新的制服政策,將過去女性乘務員鞋跟高度的最低標準從「3至4釐米」改為「 0釐米」,即從此以後,女性乘務員可以不用穿高跟鞋上班。這是#KuToo運動始發展一年內,日本領先企業首次廢止了職場內的「高跟鞋」規定。
新規定產生前,在日航分發給職員的著裝手冊中,對女性乘務員有著這樣的要求:客艙乘務員鞋跟高度為3~4釐米,地勤人員的鞋跟高度為3~6釐米,顏色為黑色。而在新規定中,鞋的要求做了調整—— 「0釐米以上,黑色皮革、設計簡約」,因此女性員工在工作中可以選擇樂福鞋、駕車專用鞋等更方便行走的鞋子。
日航的一位女性發言人表示,公司之所以作出改變,是因為員工對著裝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涉及性別,安全和健康等問題。有員工反映,應該取消高跟鞋,因為「工作時走路不穩定」,「穿上後顯得個子太高」等等。為此,公司成立了工作小組,聽取了員工們對新制服的意見。
除了高跟鞋,2019年7月,日本航空還發布了首批女性專用的「褲裝」制服,一時間也成為了熱門話題。
其實不僅在空乘行業中,酒店、餐館、百貨商店等各種行業裡都有類似「女性必須穿高更鞋」的著裝規定,甚至平底鞋則會被認為是「工作的疏忽、不認真」的表現。因此2019年,一場呼籲職場女性擺脫高跟鞋痛苦的「#KuToo運動」在Twitter上興起。
#KuToo運動興起始末
日本寫真模特、自由作家石川優實是「#KuToo運動」運動的發起者。起初,她只是受「#MeToo」運動的影響,回想起了自己在工作時,被公司強制要求穿上高跟鞋的痛苦時光。她忍不住在推特上抱怨了一句,沒想到瞬間收穫了許多網友的響應。隨後,石川便發起了一場名為#KuToo的活動。
2019年,石川優實發起了實名請願書,向日本政府呼籲禁止僱傭者強迫女性穿高跟鞋,請願活動收集到2萬多個署名,並於6月3日提交至日本厚生勞動省。
石川在接受採訪中表示:「並不是希望大家仇視高跟鞋,而是希望日本的職場女性有選擇穿還是不穿高跟鞋的權利。」
石川優實發起了實名請願書,向日本政府呼籲禁止僱傭者強迫女性穿高跟鞋,請願活動收集到2萬多個署名。
圍繞這個問題,日本國會也在同年6月的眾議院議會上進行了討論。當時的厚生勞動省大臣根本匠表示,「這(穿高跟鞋)是女性在社會職場上以及業務方面中的一環」,但有議員則表示,「公司強制女性穿高跟鞋屬於權利騷擾的範疇之內」。
2020年3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再次被詢問了關於#KuToo的問題。關於「女性在工作中穿高跟鞋」的問題,安倍指出,「不應強迫女性實行不合理的規定」。
安倍說:「我要明確指出,不管男人和女人是否在做同樣的事情,都不應強迫女性忍受她們服裝中提到的痛苦。」在Twitter上,「安倍對#KuToo發聲」也迅速成為了熱搜話題。
但對於個別公司的規則,厚生勞動省大臣加藤勝伸則表示,政府很難統一判斷其適用性。
如今,日航率先作出表率。對於日航的最新規定,石川由美評價道:「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勇敢的決定。我們在Twitter上聽到了大家對日航的讚譽。我希望其他的航空公司、酒店業、婚葬服務業等存在女性必須穿高跟鞋的企業也能學習,繼續下去。''
石川說,「有人說女性穿高跟鞋是禮貌的行為,但如今關於什麼是禮貌的定義已經發生了改變。並且與職業女性的健康和安全相比,哪一個重要?」
日本社會裡的高跟鞋苦痛
在日語中,「靴」讀作 「kutsu」,與「苦痛(Kutsuu)」一詞讀音相近。
2019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間,新聞網站BuzzFeed日文版採訪了日本6家主要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全日空航空公司,Peach Aviation,AIRDO,Jetstar Japan和Skymark),詢問了公司內部是否存在「要求女性員工穿高跟鞋」的規定,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
所有六家公司均表示,出於「儀容儀表」和「統一美」的原因,要求女性穿高跟鞋。
一位曾上述航空公司工作過的女士向BuzzFeed反映道:「我在機場地勤部工作,每天都穿著高跟鞋,在登機櫃檯和登機口之間往返奔波,真的很辛苦。一天能走上10公裡,不僅腳很痛,腳的形狀也會改變。」不僅如此,她的後背也因此時常疼痛,並且情況不斷惡化,醫療按摩師建議她最好在不要穿高跟鞋,但由於公司規定,她表示無法不穿。
「我希望大家能關注女性腳部的健康。不僅如此,一些懷孕的同事還穿著高跟鞋工作,這讓我感到很害怕。」
還有女性表示:「沒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可以解釋為什麼要穿高跟鞋。尤其地勤人員經常要趕時間,在機場內奔跑,本來穿運動鞋就更方便。」
石川優實作為#KuToo運動的代表,登上了日本雜誌的封面
在正常的陸地工作中,長時間穿高跟鞋顯然已經讓許多女性產生了負擔。那如果在飛機上,特別是出現緊急降落或逃生的情況,高跟鞋又存在著怎樣的隱患呢?
一名曾擔任機艙服務員的女性說:「如果真發生緊急情況,我想知道穿著制服裙,踩著高跟鞋怎麼能夠行動方便?」她表示高跟鞋不適合緊急情況。另外,雙腳會因為長途飛行而浮腫。「比如飛往紐約一般要持續13個小時以上。如果在休息期間脫下高跟鞋,等再穿時,就會發現腳腫得已經再也穿不進去了,即便這樣,我們都要強迫自己穿進去。」
該女職員表示,有的同事還因此患上拇腳趾外翻的病症。為此,她們不能穿正常銷售的高跟鞋,需要特別訂製。
全球女性的「反高跟鞋」態度
不僅在日本,世界各地也曾出現過「抗議強制職業女性穿高跟鞋」的運動。
2016年的法國坎城電影節上,朱莉婭·羅伯茨等女演員特意赤腳或穿著運動鞋走上紅毯,以此抗議有許多女性因為沒有穿高跟鞋而被禁止參加展映活動。
2017年,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州內政府宣布廢止強制女性穿高跟鞋上班的規定。廢止理由是因為女性穿著高跟鞋後,滑倒或摔倒的機率上升,受傷的危險程度高。
在英國倫敦,一位在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女臨時工尼古拉·索普( Nicola Thorpe )因為沒穿高跟鞋去上班,遭到公司解僱。此事在英國掀起軒然大波,普華永道被平權組織群起而攻之。尼古拉·索普發起了一份請願,請求英國政府將「公司要求女員工上班期間穿高跟鞋」的規定定為違法行為。 該請願書獲得了超過13.5萬個籤名。2017年3月,英國政府終於承諾,將禁止企業制訂歧視女性的著裝規定。
在中國,企業對於女性員工的著裝管理算是相對寬鬆的,除了政府機構、銀行等特殊行業要求較為嚴格,很少有僱主會對女職員的著裝做出詳細的要求。
尼古拉·索普因為沒穿高跟鞋去上班,遭到普華永道解僱。後成為英國版#KuToo運動的代表人物,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現在國內大部分白領都不用穿正裝。在外企工作的於小姐說:「有些著裝禁忌是不需要特別說明的,比如穿拖鞋,露出腳趾和文身等肯定是不行的,大部分人都有這個自覺。我平時上班會穿高跟鞋,不過不是細跟的,也不會太高,有點兒坡度就行了。」
據說在西方,高跟鞋最初的出現是為了方便人們騎馬時雙腳能夠扣緊馬鐙。直到16世紀末高跟鞋才成為貴族的時尚玩意。但不管是實用還是時尚,穿戴高跟鞋都是一種個人的喜好。
日本高跟鞋協會理事長由美子女士在接受東京電視臺採訪時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舒適地行走,我認為沒有必要強制要求(穿高跟鞋),應該給予寬容度,給予選擇。」
她表示自己從15年前買了「克裡斯蒂安·盧布託(Christian Louboutin)」的鞋子後,就愛上了高跟鞋,但崴腳、長時間行走疲勞等情況的確也存在。她認為女性可以把具備實用性和美觀性特點的鞋子分開,通過訓練腳部的肌肉,和學習正確穿戴的知識,可以改善穿高跟鞋行走的負擔。
不過,以設計「紅底細高跟鞋」而聞名的時裝設計大師克裡斯蒂安·盧布託則對#KuToo的運動頗有微詞,他認為#MeToo之後高跟鞋已被「政治化」。
「在我上學時的70年代,沒有高跟鞋。那時候女人被認為是愚蠢的女人,守望的女人或依賴丈夫的女人,就像是發洩慾望的對象一樣。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她們會被認為很糟糕?「
「紅底細高跟鞋」是克裡斯蒂安·盧布託設計的代表作,他認為#MeToo之後高跟鞋已被「政治化」。
「超高跟鞋可以解放女人,堅持堅持穿高聳的六英寸高跟鞋是一種增強女性氣質的『自由形式』。」2020年2月,克裡斯蒂安·盧布託在紀念其30周年職業生涯的時裝秀「The Exhibitionist'」上說道:「女人不會放棄穿高跟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