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退休了,最關注的是領取養老金多少了?不過,目前一些地區的機關事業單位中了,養老金還沒有理順。究竟能領取多少養老金?是大家廣泛關注的話題。對於很多老人來說,一般只知道本人的退休年齡、工齡以及退休前工資多少?對於養老金多少如何計算確實一無所知。2019年6月退休,養老金應該怎樣算呢?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其實,改革開放以前我們的養老制度都是有用人單位負擔我們的退休費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是休戚與共的。
為了推動經濟體制改革,1986年10月開始我們率先在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開始繳納退休養老基金。1991年,我國又開始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部企業都要繳納保險,未來實施社會化養老,領取養老金待遇。但是,機關事業單位自始至終使用的是用人單位支付退休費的模式。
為了推動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打破機關事業單位終身制的壁壘,2014年10月,國家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並行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制度,也就是養老保險並軌。
退休待遇的計算新辦法,確實企業和事業是一樣的。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
可是,一些國有大型企業還有企業年金怎麼辦?本身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水平小高,年金制度是為了彌補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養老金待遇降低的部分。因此機關事業單位也建立了職業年金制度
2014年10月之前,機關事業單位並沒有繳納職業年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因此,跟企業退休人員一樣,通過發放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可以說,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為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做的鋪墊。
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繳費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需要繳納養老保險個人部分——繳費基數在8%;職業年金個人部分——繳費基數的4%。個人工資水平如果保持不變肯定會大大降低工資收入,因此我們又實施了工資制度改革,大幅提升了基本工資部分。
10年過渡期
退休待遇老辦法和新辦法差異懸殊較大。為此國家實施了10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以退休待遇老辦法為保底,發放新辦法比老辦法的高出部分。從10%逐步過渡到100%,2024年10月以後取消過渡期。
退休待遇老辦法是跟原先本人的基本工資掛鈎的。由於實施了工資結構改革,因此,為了保證老辦法退休待遇的公平,只能以2014年9月的本人基本工資標準計算了辦法待遇了。然後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工資增長率進行調整,以上就是按照平均退休人員的待遇增長水平。
有點像假設我們2014年9月就已經退休了,由此計算出的退休養老金待遇。如果後期實施了職稱職務的提升,會在當年提高相應的退休補貼數額,並參與以後的工資增長率調整。
養老金應該怎麼算呢?
比如我們43年工齡,2019年6月退休,假設視同繳費年限有38年。
首先,應該查找自己的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指數,並不是僅計算過渡性養老金使用。而是包括基礎養老金的平均繳費指數也是使用。
事業編制中人視同繳費指數一般分為三部分,崗位指數、薪級指數、調節指數。崗位指數是根據退休時崗位級別來的,薪級指數是根據薪級級別來,調節指數是根據各地退休後退休補貼的數額來查找的。每一個省都有自己的視同繳費指數表。總體來看,視同繳費指數主要還是跟級別有關的。
如果說最終視同繳費指數和實際繳費指數的平均繳費指數是1.6(差不多處級幹部的水平),這樣基礎養老金是55.9%的社平工資。
過渡性養老金的過渡性係數假設是1%,這樣過渡性養老金也可以領取60.8%的社平工資。
僅這兩者合計就是116.7%的社平工資,如果社平工資高達8000元,計算出來的結果就高達9336元,再加上職業年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也能領取五六百元。這樣退休待遇就能達到近萬元。當然,如果是普通辦事員或者科員,退休待遇肯定沒有這麼高。
不過,由於是2019年6月退休,只能增發新辦法比老辦法高出的50%,以後年度比如說2020年,養老金就不會提升到60%,而是按照國家統一的養老金調整通知進行調整。由於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很快,養老金增長速度較慢,因此越晚退休越划算。
所以說,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一般級別越高,養老金水平越高。越晚退休,養老金水平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