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羽毛球場,看到一對夫妻帶著一個約六、七歲的男孩也在打球。孩子打得不太好,但是他興致非常高,做父母的卻總怪孩子沒打好,一直在說:「告訴了你要怎麼接球,你怎麼就是不聽呢?」打一個又說孩子沒發好球,再打一個又說孩子接的太輕了,一會兒說孩子怎麼發出外面去了,一會兒又說太近了,一會又說遠了,總在勸孩子不要再打,讓父母先打,他到邊上好好看,看會了再來。孩子偏興趣又很濃,不肯下來,都快要哭出來了。我在邊上聽得都替孩子難過。
讓孩子那麼難過和委屈,是我不願看到的。也有看到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要求一切均是服從父母,沒有商量和自主選擇的餘地;或是有父母過於寵溺,孩子說一不二,把孩子意見奉為圭臬。
對於這種種不當的教育方式,每每發現了,就心痛不已,想著能否做點什麼,寫點什麼,對大家會有所幫助。之前一直在猶豫。一是怕寫不好,誤人子弟;二是在諸多成功父母和教育專家面前,談這個有班門弄斧之嫌;三是剖開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氣,而且孩子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但終究還是拿起筆來了,原因也有三:一是只談自身經驗和感悟,給他人啟迪和思考,各人家庭和孩子都不一樣,最終家長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故談不上誤人子弟;二是感覺成功的孩子都是別家的,所以我這個不太完美主義反而會讓大家更覺親切,況且正如上面所寫的一樣,會見到聽到一些不太妥當的教育,不由對孩子心懷惻隱之心,希望我的一些經驗能帶給這樣的父母一些反思;三是就像王陽明先生說的一樣,聖人之心就像鏡子,沒有塵垢,而常人之鏡就會有銅鏽和鐵鏽,所以忍痛磨刮,才能變得通透,纖塵即現。不怕解剖自己不怕痛,有錯就改。
我養育了兩個孩子。在某種意義上說,女兒出生時,我自己都沒長大。雖然達到了法定結婚和生育的年齡,但貪玩,真不知道怎麼去撫養和教育孩子。雖然有時間也會帶孩子出去玩,去周邊旅行,但面對孩子,有時會把自己的情緒帶進去。沒怎麼看過教育方面的書,缺少了日常的潤物無聲。對待孩子的疑問,很少耐心解答,總認為孩子會自然長大。那時候單位風氣也不好,賭博成風,我也迷上了打麻將,周末也常去打麻將,把女兒留給爺爺奶奶看管。
直到有一天,那時女兒上二年級,大概有七歲了,突然講了幾句髒話,我才驀然驚醒,如五雷轟頂。反思自己耐心陪伴教育太少,從此洗心革面,脫胎換骨。
女兒剛上小學時,我發現她做數學時腦子常轉不過來。一直到現在我都還不明白,女兒理科不太好,究竟是因為年幼時,我對她的開發啟迪太少?還是因為遺傳了她爸的老實忠厚?要知道當年我的強項就是理科。為此我自責自疚了好多年,一直不敢說,今天終於忍痛,拿刀子剖了下自己。
幸好,教育什麼時候開始都為時不晚。女兒,過去,我來不及認真的生下你,今後,我將用心的陪伴你。
具體說來,就是保持開放的心態,注意關注她的學習情況、情緒性格變化、同伴交往情況等。耐心回答她的提問,碰到困難時跟她一起分析討論,多鼓勵。周末有空就帶她到附近遊玩,拓寬視野,增長見識。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我本來就一直喜歡看書,先生也一直很努力的學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多年來,我們幾乎都不看電視劇。
我欣喜的看到女兒的變化,變得積極上進,有了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後來一直也很努力學習,沒讓我再多操心。
印象比較深的有兩件事情比較困擾她,我跟她談了幾次心。
其一是初中時她委屈地跟我說,有一個優秀的班幹部,很得老師看重和欣賞,各方面表現也比較好,在人前都是落落大方,也熱心班裡的各項工作,但就是處處對她故意冷落,讓她倍覺受傷和委屈,還無處傾訴。說的時候,她眼眶紅紅,忍不住傷心流淚。她說她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唯一能解釋的可能就是成績比一直在班裡名列前矛,比那個班幹部好。其實我女兒的成績也就一般,因為她是在一個中等層次的班級,所以在班裡成績算是好的。
我只是告訴她自己的內心和感受是最重要的,不管她再優秀,也不管她是多少人眼中的好同學、好學生,你就尊重自己的內心感受。對她只以禮相待,疏遠一點就好了。反正將來也不用一起生活,沒有必要討好和委屈。這次談話後,我明顯看出女兒後來很釋然,坦然了。
其二是剛上高中時我發現她成績往下掉,主動問了她。她說學業負擔一下子加重,有點適應不了;學習時間本來就緊,還擔任了勞動委員,要管班裡的衛生,經常沒人搞衛生,只好自己去;寢室同學經常聊天聊到很晚,會干擾她,她又不好意思說。
我跟她一起,一件一件理清頭緒。
學業負擔加重,適應不了具體是聽不懂,還是課程量多,作業多,複習不夠?首先要澄清事實和原因,再具體分析處理。如果是聽不懂就要請教老師,課程量多就要擠出時間,儘量多複習,作業多也要加快作業速度。不管哪種原因,都要儘量利用好時間,多看幾遍書。「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知識掌握好了,作業也會快。
擔任勞動委員這件事,我也是如實把我的看法告訴她。我認為高中時要以學業為重,勞動委員安排好工作,制定好勞動制度,跟大家仔細說明就行。同學們都是有自主行為能力的人,能自己約束自己,實在做不好的,也跟老師溝通,讓老師幫助說一說,而不是事事親力親為。她覺得有理,試了覺得效果不錯,以後也沒再說這類困惑。
至於寢室同學的幹擾,我讓她千萬不要礙於情面,不好意思說。青春只有一次,一定要把握好時間,在該奮鬥年齡就要努力奮鬥,否則後悔無益。她也覺得有理。我特別提醒她跟同學們說時意志要堅決,但態度要好,要誠懇。後來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和寢室同學既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大家也把心思更多轉向了學習。
在她成人禮時,我們互相寫了信。跟大多數媽一樣,信裡把我擔心和憂慮的事情一一作了囑咐,就希望她一生平安順利。她給我的信裡,最耿耿於懷的是暑假我把她送回老家。我們都要上班,一放暑假就只好把她送回老家爺爺奶奶這裡。每次周末我回去看她,她都不肯讓我走。實在沒辦法,我就跟她玩捉迷藏的遊戲。第一次是她找我,我藏起來,她找了好久怎麼也找不到我,後來才明白我走了。第二次她吸取教訓,不肯再讓我藏,換成她自己藏起來。沒想到好久好久,沒等到我來找,她還以為是自己藏的太好了,等到天都快黑了,才明白又是我走了。
時隔多年,說起這件事時,她還眼睛紅紅的,說我怎麼能這樣騙她,忍不住落淚。我也心痛得很,沒想到對她的傷害有這麼深。不過,從那個暑假以後,我再沒把她送到外婆或者爺爺奶奶身邊帶了,而且,不管事情有多困難,寧肯她哭鬧,我也會正面告訴她,而不再騙。
高考填志願時,我跟她一起做了深入細緻的分析。考慮了個人興趣,今後的就業,擬報專業的學習科目,學科內涵,今後的考研科目等等。
她不喜歡數理化,那就揚長避短,選不是以這幾個學科為主幹課程的專業,排除下來,理科專業只有心理學、醫學、農學、法律幾大類專業了。據說法律專業不是很好就業,農學她也不是很想學,心理學她還比較感興趣。我建議她先學醫,讀研或讀博再轉心理學,因為有些嚴重的心理問題可能會涉及到醫學治療,有醫學背景及資質,從事心理學工作會更得心應手。
她經過深入思考後,接受了我的建議。
如今,雖然她只是普通醫學院校的一名醫學生,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是愛睡懶覺。但這一切都是她經過辛苦奮鬥來的,她也規劃好了自己的未來方向並願為之努力,有責任心,認真學習,積極參加學校活動和學術社團。歷來不太做家務的她,也偶爾會下個廚。
我已是非常的欣慰,終於可以說:吾家有女初長成。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家庭教育永遠在路上,我也將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