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內兩任總統被迫下臺 南美洲國家秘魯局勢陷入混亂

2020-12-08 一品世界

在過去近一周時間裡,南美洲西部國家秘魯政局持續動蕩。綜合媒體報導,自秘魯前總統比斯卡拉(Martin Vizcarra)當地時間2020年11月9日被國會罷免後,該國多地發生抗議活動。臨時總統梅裡諾(Manuel Merino)上任不到一周後宣布辭職,逾七成新內閣成員連夜辭職。有媒體形容,這是秘魯20年來「最嚴重的的政治危機」。

據《華爾街日報》、美聯社11月15日報導,當天秘魯臨時總統梅裡諾在首都利馬的總統府通過電視講話宣布辭職,而這距離他11月10日上任還不足一周時間。梅裡諾表示,他將盡己所能確保憲法規定的總統繼任順利進行,讓秘魯得以繼續向前發展。此外,在梅裡諾18名內閣成員中,至少13人已連夜辭職。

梅裡諾在宣布辭職時表示,過去數小時發生了令人遺憾的意外事件,這也進一步加劇當前面臨的危機。梅裡諾呼籲秘魯人民捍衛和平與團結,同時表示,在當下的不確定性事件得以有效解決前,所有部長將繼續任職,因此不會出現權力真空。圖為11月15日,秘魯臨時總統梅裡諾宣布辭職後,抗議者聚集在首都利馬的國會大樓外。

針對梅裡諾辭職留下的空缺,秘魯國會也於11月15日當天開會討論梅裡諾的繼任者,但目前並無明確人選。11月15日,當地民間藝術家在首都利馬的國會大樓外的警線旁表演,他們正在等待國會內部傳來的關於誰將成為下一任總統的消息。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地時間11月9日,秘魯國會以涉嫌腐敗為由,投票通過了對時任總統比斯卡拉(Martin Vizcarra)的彈劾議案,該案獲得了130名國會議員中的105票支持。圖為比斯卡拉11月9日在利馬進入國會面臨彈劾投票前接受記者採訪。

在彈劾案中,比斯卡拉被指控在擔任地方州長期間,違規接受了一些公共工程項目中標公司的賄賂,金額約為64萬美元。不過比斯卡拉否認了這些腐敗指控,稱其是「錯誤的」和「毫無根據的」。圖為11月9日,秘魯國會投票通過罷免總統,比斯卡拉在總統府前講話。

在11月9日投票之前,比斯卡拉發出警告說,如果國會議員在2021年4月11日大選前投票彈劾自己,將會面臨「不可預測的後果」。但在當天彈劾案通過後,比斯卡拉表示自己會接受投票結果,不會採取任何法律措施進行抵抗。

對彈劾案的不滿在秘魯點燃了持續爆發的全國性抗議活動。在11月9日彈劾案通過當天,數十人聚集在秘魯首都利馬市中心的聖馬丁廣場聲援比斯卡拉。期間,一名對彈劾案投了贊成票的議員裡卡多·布爾加(Ricardo Burg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甚至被抗議民眾當場打臉。圖為親政府抗議者聚集在聖馬丁廣場,防暴警察在一旁站崗。

一名男子舉著用西班牙語寫著「腐爛的國會」字樣的標語,抗議國會罷免總統比斯卡拉的決定。《華盛頓郵報》形容,這是20年來秘魯面臨的最嚴重的政治危機。20年前,該國前總統阿爾韋託·藤森(Alberto Fujimori)同樣因腐敗問題指控而下臺。

一名親政府抗議者在國會附近敲打罐子表示抗議。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現年57歲的比斯卡拉一向與國會議員關係緊張,經常就反腐議程與議員發生爭執。這也是數月以來,比斯卡拉遭遇的第二次彈劾投票。今年9月,比斯卡拉被指控與一名不知名歌手籤訂的非法政府合同有關聯,不過當時的彈劾案在投票中並未獲得通過。

一名支持政府的抗議者手持西班牙語標語「反對政變,保衛秘魯」。《紐約時報》在15日的報導中指出,在執政的兩年時間內,比斯卡拉通過努力清理腐敗的政治機構而獲得了大多數秘魯人的支持。而在此次彈劾案中。為了讓比斯卡拉下臺,國會議員提出了未經證實的腐敗指控,聲稱比斯卡拉因「道德問題」不適合繼續擔任總統。

在比斯卡拉總統職務遭到解除後,時任國會主席梅裡諾於11月10日宣誓就任秘魯總統。11月12日,梅裡諾政府新內閣成員宣誓就職。根據秘魯憲法,總統不能履行職責時,應由副總統接替。由於秘魯副總統阿勞斯(Mercedes Aráoz)2019年10月已辭職,國會主席梅裡諾接替總統職位。圖為就任總統當天,梅裡諾接受一名助手指路。

秘魯抗議活動自比斯卡拉下臺後幾天內繼續發酵,抗議者指責國會議員為了保障自己的個人經濟利益,精心策劃了這次「國會政變」,拒絕承認梅裡諾為新任總統,並要求梅裡諾立即下臺。秘魯多名商界高管也公開敦促梅裡諾辭職。圖為11月10日,前總統比斯卡拉的支持者在利馬街頭遊行抗議。

11月10日,秘魯前總統比斯卡拉的支持者在前往國會的遊行途中被警察阻攔。

11月10日,秘魯前總統比斯卡拉的支持者在國會附近舉行抗議,展示了一面巨大的秘魯國旗。

11月10日,前總統比斯卡拉的支持者被秘魯警方阻止進入國會。

11月10日,秘魯警方與試圖進入國會的抗議民眾發生衝突。

11月10日,秘魯警方發射催淚瓦斯驅散聚集在國會附近的前總統比斯卡拉的支持者。

11月10日,一名抗議者幫助一名坐在輪椅上的小販躲避秘魯警方發射的催淚瓦斯。

11月10日,抗議者在利馬的抗議活動中被警方的高壓水槍阻擋。

11月10日,一名秘魯警察給一名抗議者戴上防護口罩,這名抗議者在利馬國會附近被拘捕。

11月10日,秘魯警方採取盾牌等措施驅散聚集在利馬國會附近的抗議民眾。

11月11日,當拒絕承認秘魯新政府的抗議者抵達位於利馬的總統府時,警察在總統府前形成了警戒線。

11月12日,反對總統比斯卡拉被罷免的抗議民眾聚集在利馬的聖馬丁廣場。

11月12日,一名秘魯警察發射催淚瓦斯驅散試圖遊行到國會的抗議民眾。

11月12日,警方發射催淚瓦斯驅散試圖前往國會遊行的抗議民眾,一名抗議者手持照明彈行進。

11月12日,一名披著秘魯國旗的女子在利馬抗議現場吸入催淚氣體後坐在地上哭泣。

11月12日,抗議民眾聚集在秘魯最高法院的所在地司法宮外抗議。

11月12日,一名抗議者在總統府外躲避防暴警察發射的催淚瓦斯。秘魯全國自比斯卡拉遭罷黜、梅裡諾就職起爆發抗議示威活動,已持續數日。

秘魯的抗議活動在11月14日達到高潮。據西班牙《國家報》報導,當天抗議者與警察在利馬市中心發生了激烈衝突,兩名參加抗議活動的年輕人中彈身亡,導致民眾強烈要求數日前剛宣布任職總統的梅裡諾辭職。圖為11月14日,拒絕承認秘魯新政府的民眾聚集在利馬舉行抗議活動。

抗議者在利馬的街道上製作路障。美聯社援引一個人權組織的報告顯示,在11月14日利馬的抗議示威中,共有112人受傷,41人下落不明。

抗議者在示威現場協助受傷的電視臺記者。據秘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統計,在持續近一周的抗議活動中,約有30名從事新聞報導的記者遭到警察傷害。

11月15日,一名男子將一面秘魯國旗放在24歲學生Inti Sotelo Camargo的棺木上,這名學生在前一天的反政府抗議中被警方殺害。

11月15日,民眾在利馬慶祝臨時總統梅裡諾辭職,一名男子手持張貼著兩名身亡抗議者照片的標牌。面對抗議者的指責,梅裡諾也進行了回擊。他否認了自己的政府應為政治危機負責的說法。

梅裡諾抨擊說這些抗議活動是由反對派政客挑起,並表示民眾上街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有關,是為了發洩缺乏工作崗位的憤怒,他們的行為並不是針對自己的新政府,與就腐敗問題彈劾比斯卡拉也沒有關係。圖為11月15日,民眾在利馬慶祝梅裡諾辭職。

然而11月15日,梅裡諾還是宣布了辭職。他剛剛組建的18人內閣也土崩瓦解,包括內政部長、司法部部長、貿易部部長、能源和礦產部部長在內的13人已連夜辭職。秘魯國會15日晚宣布,以在線形式舉行的國會緊急會議未能選定一名新臨時總統,接替當天早些時候請辭的梅裡諾。圖為11月15日,抗議者騎車遊行慶祝梅裡諾宣布辭職。

相關焦點

  • 反對派能「換」總統卻難控局,秘魯政鬥恐難「全劇終」
    短短一周多時間,秘魯總統換人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11月9日,秘魯國會以105票高票通過總統彈劾動議案,總統比斯卡拉宣布辭職。10日,國會主席梅裡諾當選成為臨時總統並成立過渡政府,同日下午,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示威遊行在首都利馬爆發。
  • 一周換了3個總統,秘魯這是什麼節奏?
    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11月16日,在梅裡諾僅上任6天便辭去總統職務後,秘魯國會選出弗朗西斯科·薩加斯蒂作為下一任總統。經歷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這已經是秘魯在一周內換的第三任總統,也是在不到五年內換的第四任總統。彭博社指出,即便是在政治長期不穩定的拉丁美洲,秘魯的政局狀況也很突出。
  • 此人是日本裔,在此國當了11年總統後被趕下臺,判了25年徒刑
    【歷史】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很多國家的總統或者國家領導人,不一定是本國人,很多都是外國人。如蓋亞那的總統鍾亞瑟是個中國人,菲律賓幾位總統都是華裔等。而下面這位,是唯一在國外當總統的日本人,在位11年,下臺後,逃亡日本,最後被判了25年有期徒刑。
  • 要麼被彈劾,要麼坐牢,這個南美國家一周出了三個總統!
    無論政治經濟話語權,還是音樂足球影響力,甚至販毒遊擊隊等老大難問題,秘魯都不如其鄰居們那樣經常博得世人眼球。在這裡可以稍作一些常識的普及。秘魯地處南美洲的中西部,沿海低地、山地和雨林並存的地理環境,帶來了全球數一數二的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礦產、農林資源。
  • 工作人員接連收到兩份信件,白宮徹底陷入混亂
    工作人員接連收到兩份信件,也讓他們開始摸不著頭腦,到底走還是不走?因為這個問題白宮也徹底陷入混亂。 同時還表示有關最新的消息會在未來幾天之內發布。 這兩封郵件讓總統行政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陷入了混亂之中,他們不知道自己現在到底應該做些什麼,應該什麼時候開始準備離職,以及到底要不要離職。目前距離拜登入住白宮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短了,各個相關工作進展的卻很不順利,尤其是白宮內部。川普始終不願意談論有關拜登入住的情況,以及接下來到底該怎麼和拜登團隊進行權利的交接。
  • 秘魯國家概況
    【國家元首】 總統奧揚塔·烏馬拉·塔索(Ollanta HUMALA Tasso),2011年7月28日就職,任期5年。第一副總統馬裡索爾·埃斯皮諾薩·克魯斯(Marisol ESPINOSA Cruz),第二副總統暫缺。  【重要節日】 獨立日:7月28日。  【簡 況】 位於南美洲西部。
  • 與中國友好的小國,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兩任總統都是華裔!
    在遙遠的南美洲有一個小國,國家人口才幾十萬,但華裔卻佔到了十分之一還多。這些華人不僅融入當地,而且在政界商界都很有名,還出了兩個華裔總統。這個小國就是位於南美洲的蘇利南共和和國,它是南美洲最小的國家,人口只有50多萬,還比不上我國一個省的人口多。
  • 按照美國總統的遇刺史,川普下臺會不會被刺殺?
    川普下臺後會被暗殺嗎? 實際上,如果川普不下臺,他將被懷疑被暗殺。下臺後,有人甚至可能會把他找出來,並且可能會發生暗殺事件。 美國總統被謀殺的歷史
  • 美國總統:他是第1任副總統第2任總統,下臺24年又培養兒子成總統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自然也是最富爭議性的國家。在世界人民對於美國的各種爭議中,有關各屆美國總統的話題是最多的。本欄目所作的美國總統歷史系列題材,就是圍繞美國各屆總統的爭議話題和逸聞軼事來展開的。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 華盛頓在歷史上的軍銜爭議,今天我們將目光投向美國歷史上第二任總統約翰 亞當斯。
  • 莫迪馬克龍被「逼宮」,印法兩國陷入混亂狀態
    在這個全球經濟都受到打壓的大環境下,中東地區的軍事衝突也令人們的心再度揪上幾分,如今金融經濟大幅度下滑,確診新冠的人數依舊在飛速上漲,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印度總理莫迪也都為自己的國家忙到焦頭爛額,但是最後呈現的結果效果依舊是於事無補,令人頭疼!
  • 扳倒兩任總統的檢察官,一夜間成下屆總統最熱門人選,韓國發生了什麼?
    12月7日,文在寅就「秋尹鬥法」導致政壇混亂向國民公開致歉,並表示「希望混亂的局勢不會持續,而是成為韓國發展道路上的陣痛」。所謂的「秋尹鬥法」,指的是最近幾個月韓國法務部長秋美愛和檢察總長尹錫悅之間爆發的衝突。而率先引發這場衝突的秋美愛,正是幫助文在寅推進司法改革的「排頭兵」。
  • 南美最特別的國家:第一任總統居然是華人,當地女生美麗動人
    南美最特別的國家:第一任總統居然是華人,當地女生美麗動人如今,華人遍布全國各地,我們可以在世界的大小國家中看到華人的身影。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南美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國家,它的第一任總統居然是華人!這個國家究竟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蓋亞那有著21.5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總人口為73.6公裡的它是一個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南美洲國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蓋亞那的開創史,它是由遠道而來的中國廣東客家人開創的奇蹟,獨立之後的它以華人鍾亞瑟作為首任總統。
  • 出國旅遊情景對話:去南美洲的秘魯旅遊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行業英語>旅遊英語>正文出國旅遊情景對話:去南美洲的秘魯旅遊 2015-10-28 16:16 來源:網絡 作者:
  • 南美洲神奇的「秘魯人參」瑪卡
    新華網利馬12月28日電 南美洲的秘魯有種奇特的植物叫作瑪卡(MACA),雖然它與人參毫無關係,卻有「秘魯人參」的美稱。  瑪卡的根莖像小圓蘿蔔頭,葉子像胡蘿蔔秧,易存活。這種植物主要生長在秘魯中部海拔4000多米的安第斯山脈高原地帶,那裡高寒、強風,生態環境十分惡劣,不適合於其他作物生長。
  • 11任總統都不得善終,被刺殺或監禁太常見
    青瓦臺是韓國最高權力的象徵,無數人也夢寐以求能夠登上總統的寶座,但真正最後做到這個位子的歷任11屆總統卻普遍不得善終,要麼是遇刺身亡要麼是鋃鐺入獄,還有人被迫流亡最終客死他鄉,讓人直呼在韓國從政的危險係數實在是太高。
  • 此人本是日本移民之子,擔任國家元首長達11年,最終卻被罷免判刑
    眾所周知,國家元首乃是一國在實質或形式上對內對外的最高代表。有的國家元首身兼行政首腦,因此堪稱該國權力最大的人,無論是經濟、行政、軍事、司法,還是其他各政府職能部門,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其管轄和影響。就算是德國總統、印度總統這樣的虛位元首,那也隨時代表著本國形象,因此對其脾氣性格和道德品行都有嚴格要求。
  • 南美洲唯一的英語國家,開國總統是華人,經濟增長速度居全球首位
    文|格瓦拉同志 熟悉世界地理的讀者都清楚,除巴西使用葡萄牙語外,南美洲絕大多數國家都把西班牙語定為官方語言,只有兩個小國是例外,即荷蘭前殖民地蘇利南和英國昔日的屬地蓋亞那(此外,法屬蓋亞那則講法語)。那麼,作為南美洲唯一的英語國家,蓋亞那究竟是個怎樣的國家?
  • 世界各國行政示意圖(南美洲篇)
    位於南美洲西北部的國家。北與哥倫比亞相鄰,南接秘魯,西濱太平洋,與智利同為南美洲不與巴西相鄰的國家,另轄有距厄瓜多本土1,000公裡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首都基多位於皮欽查火山的山麓。厄瓜多實行總統制,總統為國家最高行政首腦。外交上奉行獨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之一。2、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 Colombia),簡稱哥倫比亞。國土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西臨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東通委內瑞拉,東南通巴西,南與秘魯、厄瓜多,西北與巴拿馬為鄰。
  • 吉爾吉斯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 仍可能再起混亂
    吉爾吉斯斯坦2005年發生「鬱金香革命」,巴基耶夫取代阿卡耶夫執政,5年來局勢一直動蕩不定。今年4月8日取代巴基耶夫的奧通巴耶娃臨時政府目前已運作兩個多月,期間發生兩起大規模騷亂,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在混亂局面下由全民公決通過了新憲法,這有利於吉爾吉斯斯坦局勢走向穩定,但吉政局仍然脆弱,若有不測事件,仍可能再起混亂。  首先,奧通巴耶娃政府的合法性程度低。
  • 韓國總統樸槿惠宣布將辭職!
    1、之前因考慮到國內外各種困難,為了國家和人民,如何才是正確的選擇,每晚都輾轉反側,難以入睡。2、將把總統任期相關問題交給國會和朝野兩黨決定,將遵守相應規定,辭去總統職務,放下一切。3、希望韓國儘快擺脫混亂局面,步入正軌。並再次向國民衷心表示道歉。希望兩黨能儘快齊心協力,解決當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