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俗語丨千句「阿彌陀」 唔當一句「掉磬控」

2020-12-20 梅州網

  ●張謹洲

  這句俗語,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講佛堂,俗語全句是:「千句阿彌陀,唔當一句掉磬聲」。阿(讀「e」)彌陀,即阿彌陀佛,是佛教徒念誦的佛號,常常一次念誦五百聲,乃至一千聲。磬,佛教的打擊樂器,形狀像缽,用銅製成,是禮佛必用而且常用的法器。假設在佛堂裡當眾人全神貫注念誦的時候,忽然磬「哐當」一聲掉在地上,這就意味著敲磬的和尚心猿意馬,精力分散,修煉功底淺薄。唔當,不如的意思。也就是說,念誦「千句阿彌陀」的功德,會毀在「一句掉磬聲」中。這層意思,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思大體相同。

  第二層,講民俗,俗語全句是:「千句阿彌陀,唔當一句掉磬控」。「掉磬控」,由「掉磬」「磬控」兩詞合成。《康熙字典》引《韻會》對「掉磬」作解釋:「齊人相絞訐為掉磬,北海人以激事為掉磬。」俗語讀「掉」為「雕,陽平」、「磬」為「慶」。磬控,本義為馴馬的方法,俗語讀「慶哐(kuàng)」。掉磬控,引申為相吵、相罵時聲響如雷。民俗借用佛家語,說明講得再多好話(「千句阿彌陀」),也會被一句「掉磬控(聲響如雷的相吵、相罵惡言)」抵消殆盡。這意思,與「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意思大體相同。

相關焦點

  • 唔對凱伯個數路
    「唔對凱伯個數路」是一句流傳已久至今仍在使用的潮汕俗語。這句俗語用現代漢語解讀的意思是:這個數目與凱伯計算出來的數目不符合。
  • 俗語:「人嘴兩張皮」,後一句說法很多,最經典的是這句
    俗語作為中華文化的語言表現形式,淵源流長。俗語在形成、演變、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有其獨特的「個性」,同樣的一句俗語,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在不同的區域,有相應不同的「解讀」,俗語內容包羅萬象,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人嘴兩張皮」這句俗語的下一句的對說法有何不同,最經典的是哪一句。
  • 7句包含「狗」字的俗語,讀懂一句,也是收穫
    「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這句俗語透露了一個非常深刻的智慧,那就是人要懂得「功成身退」。若不懂得功成身退,往往沒有什麼好果子吃。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我們記住的是勾踐為了達到目標而忍辱負重的品質,卻未必知道背後的故事。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夠滅掉吳國,最主要的是謀臣文種和範蠡在背後默默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一舉拿下吳王夫差。
  • 客家俗語(收藏):懶人有懶命,鍋頭唔洗狗舔淨...
    客家民間俗語是客家地區廣為流傳的民間口頭語言,包括諺語、歇後語、慣用語、方言俚語等,具有濃厚的地方性色彩。
  • 紅樓夢曹雪芹用了大量俗語,這四個俗語新鮮有趣,表達了不同內涵
    今天小編就來解讀裡邊很有趣味的四個俗語,各有不同內涵,形象生動有趣。於是王熙鳳趕忙帶二玉到老祖宗面前,到了老祖宗那裡,鳳姐說了一句俗語「黃鷹抓住了鷂子的腳」。黃鷹抓住了鷂子的腳,意思是老鷹抓住了鷂子,雙方的爪子都同時被套住了,這句俗語很生動形象地比喻矛盾著的雙方竟然能親密難分難捨。鳳姐以此來形象地對老祖宗說出了二玉和好的情形,不但說得老祖宗一下子開心起來,連二玉以及滿屋子裡的人都笑了起來。
  • 俗語賞析:十句俗語,句句都是金口玉言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跟什麼人在一起,或者處於什麼環境,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七回中有言:「俗語說『挨金似金,挨玉似玉』,今番親家太太的談吐就與往日大不相同了。」這句俗語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八竿子打不出個屁來釋義:這句俗語比喻人過於老實,缺乏反抗精神。
  •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下一句道理更透徹,很多人因此吃虧!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背後典故意義深刻,可惜十人九不知!但若只是想要了解文化入門,最好的方式怕就是俗語了。俗語是文化的一角縮影,吃穿住行、衣冠文物皆有涉及,所以通過俗語我們可以對文化有所領略。俗語是文化的縮影也是文化的濃縮,它千百年來流傳於世而沒被淘汰,究其原因就是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深刻的道理做支撐。俗語雖然看著粗糙,但話糙理卻不糙,是精悍短小字字珠璣精華之所在。
  •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是重點,發人警醒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是重點,發人警醒讀歷史,聞天下;歡迎來到《歷史密聞》,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歷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民間俗語,而且,往往我們所聽到的這些俗語,一般都很貼近我們的生活,聽起來也非常的容易理解,可以說是通俗易懂。另外,大部分的俗語一般都是由上下兩句組成,但是,往往我們經常聽到的卻是只有上半句,很少有下半句。就像咱們今天要說的「色字頭上一把刀這一句俗語,其實就有下半句,而且這一句才是重點,發人深省!
  • 俗語「男女授受不親」下一句才是經典之處,教你如何與異性相處
    俗語「男女授受不親」下一句才是經典之處,教你如何與異性相處說起我國的古代的思想文化,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唐詩、宋詞。然而,有一種文化以言簡意賅出名,被人們世世代代口口相傳,除了詩詞歌賦以外的另一種古文化,它就是人們常說的俗語。這些俗語不僅僅讓人感到詼諧幽默,而且讓人回味無窮。今天的這句「男女授受不親」俗語,任何人都不陌生,真正的精華藏在了其實它的後半句,但知道的人少之又少,當兩句話聯合起來才可以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 「狗頭落地,三年不利」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從小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都有從老人的嘴裡聽到一些有趣的俗語,以前農村沒有什麼多餘的休閒娛樂設施,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蹲在小院子裡,聽著老人講一些有趣的故事,而且故事中還伴隨著一兩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俗語。那麼這些俗語就是農村文化的一種,也是古人們給我們留下的一些生活智慧,至今還值得我們去好好的思量和體會。
  • 口頭禪"唔使問阿桂"的來歷
    唔使問阿桂這句口頭禪算得上是廣州人最常用的口頭禪之一,其實,這句口頭禪不但在廣州,而且在香港、澳門和一些講粵語的地區也非常流行。
  • 農村有句俗語「好吃不過餃子」,可下一句卻是鮮有人知!
    而且在北方的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吃不過餃子」,但這只是上半句,下半句是經典,很多人都不知道!鄉村俗語也是我國流傳至今的一種文化,雖然不能說句句經典,但大多是鄉村文化的結晶,是鄉村老一輩的智慧,淺顯易懂,易於流傳,更是農民朋友們對生活觀察入味,對身邊趣事記錄深刻,更是對美好生活的種種嚮往!
  • 《紅樓夢》20句俗語,句句接地氣,說盡世故人情,值得細品收藏!
    俗語說:「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他窮瘋了的人,什麼事作不出來,況且他又拿著這滿理,不告等請不成……」這是鳳姐大鬧寧國府時對尤氏、賈蓉說的一句話。鳳姐說出這句很形象的俗語,來解釋自己是出於不得已的原因才來寧國府。
  • 農村俗語「冬至大如年,唔返無祖宗」是啥意思?為何冬至大過年?
    明天是公曆的12月21日,農曆的十一月初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節氣一過,距離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才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春節到來前,遠在外地打工的人都會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但是在過去,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唔返無祖宗」的說法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其實還有後半句,後半句才是重點!
    但是,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而且後半句才是重點!自古至今,夫妻可以說是彼此之間最親近的人,也是那個能夠一起終老一生的人。正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兩個人人能夠成為夫妻,那是有著莫大的緣分的。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其實還有後半句,後半句才是重點!
    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積澱非常的深厚,而俗語正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自古以來,俗語的數量可謂是不可勝數。而且,有些俗語至今還被人們所沿用。當然,其中有一些俗語也已經不適用於當今社會了。但是,不可否認,俗語的教育意義非常重大,它能夠很直觀的告訴我們做人、處事等生活中的道理和準則。
  • 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又有哪些道理?
    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又有哪些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無論是聽起來還是說起來都是朗朗上口,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也非常廣泛。這些流傳至今的俗語都是長者們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而總結出來的經驗。流傳下來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可以讓年輕人從中學到一些生活小竅門兒和避免走一些彎路。而往往很多俗語都是分上下兩句的,有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的上半句,卻不了解下半句是什麼。就像這: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又有哪些道理?
  • 你知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後面一句是什麼嗎?
    說到喝酒想必大家肯定就會想到勸酒詞,就比如說:"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句話肯定好多朋友都會在喝酒的時候聽到,這句話聽起來非常灑脫。其實關於詩詞還有一個特別好玩的點,就是人們總是喜歡記一些名句,但是卻忽略掉詩的其他的部分。就比如咱們今天說的這個羅隱的《自譴》。
  • 直播預告丨明天五華這裡有一場超精彩的廣場舞大賽!快來圍觀吧→
    直播預告丨明天五華這裡有一場超精彩的廣場舞大賽!快來圍觀吧→ 五華在線 五華在線微信號 wuhua5com 功能介紹 民生視覺,深度傳播,草根聲音,本色表達!關注五華在線,生活更精彩!看一看入口已關閉在「設置」-「通用」-「發現頁管理」打開「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已發送發送到看一看 直播預告丨明天五華這裡有一場超精彩的廣場舞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