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晚報記者 梁闖
長春冬日的夜晚總是來得很早,室外天寒地凍,冷風呼嘯。然而,在室內卻有一群熱愛籃球的年輕人,帶著熱情,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螢光鬼手」投籃挑戰賽。和以往的籃球投籃比賽不同,全部投籃將在「摸黑」的狀態下完成,對於選手們來說唯一能幫上他們的只有螢光,大家依靠著微弱螢光將「螢光籃球」玩起來。
日前,記者走進這片已被裝點好的「螢光籃球場」,場地上的標線、籃板、籃筐上都固定了螢光條。選手們都是第一次接觸「螢光籃球」,活動還沒開始,參加當日比賽的選手們陸續來到比賽場館。由於之前並未參加過這樣的比賽,選手們對於場館裡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在活動負責人宋傲的講解下,選手們更換上「螢光戰服」,帶上「螢光面具」,做著熱身,準備一會的比賽。「『螢光籃球』在國外推廣的比較多,目前在國內還很少見。它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娛樂性體育運動,對於籃球愛好者球技的提升還會有很大幫助。」據宋傲介紹,「憑藉感覺投籃、運球,參與『螢光籃球』運動培養球感的同時,還可以規範大家投籃姿勢和力量的控制,對於今後的籃球實戰很有幫助。」
作為比賽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螢光籃球」的比賽用球就是將螢光條鑲嵌在普通籃球上的條紋上,在黑暗下,發出綠色光芒。記者看到,和一般的籃球場不同,場地被劃分成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都用螢光條標註著不同數字,距離籃筐的位置越遠,標註的數字越大。「在不同區域投籃,拿到的分數也不同,選手們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儘可能多拿分數。」宋傲告訴記者,「比賽中要儘可能地掌握比賽節奏,合理控制比賽時間,將體能合理分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籃區域。」
隨著比賽的開始,場地內的燈光全部熄滅,除了螢光,場地內什麼都看不見。在動感的音樂聲中,選手們依次出場。無法目測籃筐的距離,投籃力量很難把握,比賽中,選手們的前幾次投籃吃盡了「苦頭」,接連出現了投籃「打鐵」或者「三不沾」的情況。但隨著比賽的深入,選手們也都逐漸適應了比賽,找到了投籃感覺。接連的遠投命中,引得場下叫好聲不斷。
記者注意到,選手們在如何選擇投籃區域上一定是研究了一番,有的選擇小分值區域,依靠進球數量取勝;有的選擇挑戰高分值區域,進球就會引爆全場。第二個出場的柳樹偉,更是在最高分的10號區域命中投籃,場邊一陣驚呼,這也是本次比賽中的最高分。「平時打籃球在這個點位上練習得比較多,所以就選擇挑戰最高分。」柳樹偉告訴記者,「黑暗中只有自己、籃球和籃筐,這種方式練球,可以清晰地看清自己的出手點和投籃弧度,對於籃球技能的提高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