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我國確定的地球日活動主題是「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 海洋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是美麗的藍色國土,在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本報推出一組報導,講述沿海各地的人們精心呵護海洋生物的生動事例,旨在喚起公眾尊重自然、愛護海洋、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樹立善待保護海洋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理念,走人海和諧的發展之路。敬請關注。—編者 位於大亞灣與紅海灣交界處的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呈現一派繁忙景象,保護區的馴養中心正在火熱建設中,將於今年7月正式投用。建成後的馴養中心除了具備救護、繁育海龜的功能,還會成為人們親近、了解海龜的場所。 這一國家級海龜保護區,自1985年6月成立以來,成效顯著。截至2015年,該保護區累計保護海龜上岸產卵1311次,產卵735窩、8.3萬餘枚,孵化放流海龜近6.3萬隻。保護區多次受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及國家部委的嘉獎。 海龜慘遭捕殺保護迫在眉睫 綠海龜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惠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少鋒介紹,海龜在我國的生存狀況曾極其令人擔憂。 上世紀70年代之前,每年到海龜灣上岸產卵的雌龜達三四百隻,有時一晚就有三四十隻,年產龜卵多達10萬~20萬枚。然而,上世紀70年代之後,受利益驅使,部分漁民和商人開始捕殺、買賣海龜。 「人們認為海龜是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很高的野生動物,不少漁民捕獲後,就把它們賣掉或吃掉。有人甚至在海龜上岸產卵的高峰期到海灘上捕殺,取走海龜卵。」王少鋒說。 人類對海洋的過度捕撈,尤其是電、毒、炸和拖網等破壞性極大的非法作業,使海龜被誤捕甚至致死的數量逐年遞增。 濱海旅遊和房地產業的發展也直接搶佔了海龜的產卵地。王少鋒說,2006年時還有海龜在巽寮灣上岸產卵,後來隨著度假區和臨海酒店的群起,現在已沒有海龜到巽寮灣產卵了。 保護海龜迫在眉睫。有關部門極力推動海龜保護區建設。經調研,大亞灣和紅海灣交界處,是我國大陸沿岸為數不多的海龜產卵場,很適合在這裡設保護區。 多年來,保護區除了日常監測與護理、人工孵化,還為海龜建立了電子身份證系統,對海龜種群開展長期追蹤監測和研究,通過衛星追蹤研究海龜洄遊規律,開展種質保存及DNA遺傳多樣性研究,初步完成了我國綠海龜的基因型測定。 出臺管理規定劃出保護「紅線」 要更好地保護海龜,就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應該怎樣保護,哪些事該做哪些不該做。為此,有關部門和保護區不斷出臺、完善相關規定。 1989年,惠東縣政府頒布《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管理規定》;2013年9月,廣東省政府頒布實施《廣東省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海龜以及海龜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義務;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海龜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每年5月~11月,海龜自然保護區外圍保護帶禁止拖網、定置網、圍網以及其他產生噪音、燈光等影響海龜產卵繁殖的生產經營活動…… 一條條規章制度劃出了「紅線」,也明確了處罰標準。王少鋒說:「處罰不是目的,目的是強化人們的意識,讓海龜有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為此,我們率先在全省建立了保護區漁政執勤點,與有關部門建立了專項聯合執法機制,共同打擊『電、炸、毒』等違法、違規行為。與社區合作,形成以保護區管理局為中心、輻射社區各漁村的海龜保護網絡,同時聘請駐村巡護員,確保海龜安全上岸產卵。」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保護氛圍 讓人們知道該如何保護海龜除了公布、實施法規,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宣傳、教育。畢竟祖國的未來是孩子,環境保護的未來同樣也是孩子。 2004年7月,該保護區成立惠州市環保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少年兒童手拉手地球村海龜灣活動基地。2009年12月,成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利用保護區的優勢,將孩子「引進來」。通過開展夏令營、冬令營活動,設立海龜環保獎學金,開展認養活動等形式,讓他們近距離觀察海龜,有更多接觸海龜的機會,進而愛上這種海洋動物,達到了保護的目的。 社會各界聯手共創良好環境 保護海龜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有關部門、科研院所和高校紛紛加入到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中。2002年8月,華南瀕危研究所、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南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與保護區一起開啟了海龜衛星追蹤實驗;2003年,廣東省漁政總隊批准成立海龜保護區漁政執勤點;2006年10月,農業部與廣東省政府聯合舉辦南海海龜放流活動…… 邊防派出所作為救助海龜「鏈條」上的第一個環節發揮著聯絡、協調的作用。2017年6月,廣東惠州市惠東縣平海鎮邊防派出所官兵接到110轉來警情:當地居民在平海鎮轄區白沙湖海域發現一隻被漁網纏住受傷的海龜。邊防民警立即聯繫、協調有關部門展開了一場救助活動。 同時,海洋管理部門也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2007年5月,中國海監總隊批准成立海龜保護區海監支隊,保護海龜保護區的海洋環境,杜絕違法違規的用海行為。2018年4月,東莞市海洋與漁業局接到市民舉報一起疑似養殖和展覽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綠海龜行為。接報後該局迅速部署行動,成功查獲3隻綠海龜,並送到保護區。 不懈的努力換來了不菲的回報。如今,人們殺害海龜的現象越來越少見,而人們對海龜的保護則更加自覺了。 「下一步,我們還會繼續努力,按照省委書記專題會議精神,啟動海龜保護區科學考察,重新編制海龜保護區功能區劃,爭取早日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加強洄遊研究,建立海龜覓食地及洄遊通道保護機制。全面攻克海龜人工繁殖技術,開展增殖放流修復野生海龜資源。」王少鋒說,「我們相信,保護區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海龜的未來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