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功夫趨勢(ID:gongfuqushi),作者:鍾天
提起珠三角一帶,人們的印象就只是開放、有錢。
若說起高考難度以及高等教育資源,卻往往成了被吐槽的一個軟肋。尤其深圳,在其發達經濟的反襯下,言必稱「教育短板」。
但是現在,我隱隱感覺到,未來代表中國頂尖水平的大學,或許就將出現在珠三角。
深圳,乃至整個廣東,正在以有錢任性的氣魄狠砸高等教育,王者之氣開始側漏。
(一)深圳大學,雖說已有40年的歷史,可是排資論輩的話,它本沒有什麼江湖地位。
但你有沒有注意到,如今深圳大學每年的科研成果,已經力壓許多雙一流了。
大家知道,PCT國際專利是非常硬核的一個東西,能充分反應創新水平和科研活力。
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的2019年PCT排行中,深大以247件的申請數量位居世界第三。第一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第二是清華,第三是深大,第四是麻省理工。
2019年,深大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3‰,材料科學進入前5‰,妥妥的拔尖學科。
在多項關鍵指標上,深大的增長勢頭已經全線超過211甚至985高校的中位水平。
2019年,深圳大學首次登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2020年更是躍升到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等等眾多雙一流高校之上。站穩了世界高校500強。
深大的國際排名,正在以每年上升100位的速度往上竄。
圖 / 深圳大學這背後,是燃燒的經費。
深圳在高等教育上的財政投入,年增長20%以上。
深大2019年度經費預算達到了50億,超過中西部大多數985和211。2020年,更是以60.86億元經費預算在全國地方性高校中排名第一。
這個連廁所都裝了空調的大學,成了一個異類。
「上小學的時候,媽媽還說,你再不好好學習只能上深大。到了高三的時候卻變成了:你要是能考上深大該多好。」
(二)深圳另一個彪悍的大學,是成立僅僅十年的南方科技大學。
圖 / 南方科技大學當年深圳教育局的梁北漢,在幾間地下室裡籌建的南科大,如今已被稱為「最強雙非」。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21中,南科大在中國內地高校中竟然衝到了第8的位置!
排名數據顯示,南科大論文篇均被引次數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一。
QS排名,南科大排在全球323位,在中國高校中排到14位。相比之下,老牌的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已經滑落到全球377和387位。
這背後,同樣是燃燒的經費。
2017年生均教育經費(生均全口徑財政撥款支出),南科大高達37萬多元,位居全國第一!是清華的6倍、北大的7倍。(2017年全國高校生均教育經費僅為20520元)
教師的科研經費也是非常非常充足。不少老師都配有兩個助理,一個行政助理,一個計算機助理,以便教師更加專注於教學和研究本身。
2017年教授的人均科研經費,已經超過了200萬。
也因此,南科大的師資令人驚嘆。
其院士數量已經超過20人,教師中50%為高層次人才。年輕老師,也大都畢業於世界名校(MIT,斯坦福,ETH等),四青人才比例相當大。
能做到如此的師資力量,秘訣也簡單,就是挖人。國內的挖不動,就挖海外知名華人教授。只要錢到位,就樂意回國。
南科大不僅重金挖教師,還重金挖學生,保證生源質量。
本科新生的獎學金,從3000元至40萬不等,覆蓋面達到70%。如果高考成績達到省理科200-1000名,學生就能拿到10萬-15萬的獎學金。這種高額獎學金恐怕沒幾個學校給的起。
如今,南科大在很多省份的錄取分數線已經接近985中等水平。
這所新興大學的崛起,重現了深圳速度。目前已經開始籌建二期了。
(三)2016年,深圳發布了《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深圳的大學計劃」:
到2025年,深圳將擁有高校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約20萬人,3~5所高校綜合排名進入全國top50,成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實現路徑是:
以深大為根據地,以南科大為突擊隊,再「擴大統一戰線」——把各大名校拉到深圳來建校區,由此形成合力。
早在2000年,深圳便率先開啟了與清華、北大、哈工大等名校的合作,並以此為契機開建大學城。
三個學校首先在深圳設立了研究生院,共享圖書館,也共享食堂和球場。在清華的草坪看書,去北大的湖邊喝酒,然後去哈工大摘荔枝,這樣的場景,從魔幻變為現實。
圖 / 俯瞰深圳大學城在研究生院的基礎上,哈工大(深圳)率先於2014年開始舉辦本科教育。
這一刻,既是深圳的、也是哈工大自身的一個裡程碑!
哈工大雖然貴為C9成員,但因地處東北,招生和發展一直受限。時任領導順應趨勢,在深圳埋下一顆種子,避免了蘭州大學的命運。
今天,這顆種子已經開枝散葉,並成為異地辦校的一個成功範例。
圖 / 俯瞰哈工大(深圳)2020年6月,哈工大(深圳)重點實驗室集群項目落地,把哈工大本部的五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深圳複製了一份,另外還新建了三個。至此,哈工深的實驗室載體接近60個。而其本部也才55個而已。
2020年高考,哈工深的分數線,在多地超越了位於哈爾濱的校本部。這也是中國高校第一次出現校本部錄取分數落後於分校的現象。
背後的原因倒也容易理解。
深圳校區環境一流,硬體一流。
處處有空調,本科生宿舍即是上床下桌4人間。
教師國際化程度高。
這兩年新來的教師多有海外高校終身教職。
對教學活動和生活的投入遠大於本部。
其實最最重要的,還是深圳這個城市的吸引力。
不但活動豐富、能拓寬眼界,而且畢業後進大廠也容易,阿里騰訊百度都有學長內推。
讓你選,你是去哈爾濱,還是去深圳?
另一個在深圳建校的巨頭,是香港中文大學。
這個學校不用多說,從「QS世界大學排名第46位」這一條,就知道它的份量。
香港中文大學幾乎和哈工大是前後腳,也是在2014年建立深圳校區,並實行和本部一樣的書院制和通識教育體系。
圖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且看它的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8月底,引進世界知名教師360多位,其中:
諾貝爾獎得主4位,
圖靈獎得主2位,
(作為對比,清華大學教師中諾獎得主1位,圖靈獎得主1位)
菲爾茲獎得主1位,
國內外院士17位,
IEEE會士19位,
國家級專家人才40餘人,
省市區各類高層次人才項目入選者400餘人。
100%的教師具有國際一流高校執教或研究工作經驗;
75%以上的教授年齡在40周歲以下。
港中深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廣東省內錄取分數最高的大學了。
另外,中科院也要在深圳開辦本科教育了。今年10月官宣,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正式成立。
定位是高起點高標準的研究型高校,已於11月20號開工建設。
名校的相繼落戶,形成了一種奇觀——
深圳無名校,名校在深圳。
若不是2016年以後教育部對高校異地辦學政策收緊、尤其在2018年進一步收緊,那麼全國的一流大學可能會悉數進駐深圳。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等,在深圳建校事宜本來都已經箭在弦上了。
和其它省份求著他們建校不同,他們來深圳大多是樂意的、主動的。這表明了一種內在的傾向和趨勢。
異地辦學政策收緊之後,深圳的重心將重新回到自主辦校的路徑上來。
深圳師範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定位國內頂級藝術類院校)、深圳技術大學、深圳海洋大學、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均已提上日程。
(四)除了深圳這個急先鋒之外,若把視線再抬高一些,你會發現整個大灣區、甚至整個廣東省,都在瘋狂建大學。
最引人注意的一個現象,是「香港高校正在搬家式進駐廣東」。
除了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建立校區之外,
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建立校區,預計2022年建成招生;
香港城市大學在東莞建立校區,已確定選址,預計明年動工;
香港理工大學在佛山建立校區,正在籌備,估算投資307億;
香港公開大學在肇慶建立校區,校區面積比香港本部還要大,今年4月籤下協議,等待教育部批准。
另外,澳門科技大學在珠海建校事宜也已基本敲定;
還有自主創建的,定位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中山科技大學已經啟動建設,將於2022年招生;
「所有設施和學科都按照一流大學的頂尖水平來配置」的灣區大學,將於2021年動工,2023年招生;
更不用提還有眾多院校擴建提升、增建分校區。
灣區大學效果圖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效果圖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效果圖(五)在砸錢辦學校這事兒上,深圳很拼,廣東很拼。
2018年深圳在教育上的投入,超過了北京、上海兩地2017年的總和。
廣東省全省的教育經費,2019年總投入額達到4918.76億,佔到了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的9.80%。增幅15.24%,蟬聯全國第一。
2018年6月,在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啟動儀式上,深圳市長陳如桂表示:
未來10年,深圳計劃投入1500億,要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
儘管沒有長三角的歷史積澱,也沒有北京的特殊資源,但終究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985、211、雙一流的名頭,都意味著中央更多的撥款和扶持。而沒有這些名頭的廣東高校,卻憑著一己之力壓倒了眾多985。
讓我感到王者之氣在升騰的,並不是它砸錢的現狀,而是它經濟和教育的相互提攜。
經濟優勢和教育優勢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當別的畢業生還在糾結是否要去大城市時,深圳的學生或許已在4年裡參加過各大企業的活動,有過好幾份實習。
調查顯示,廣東本科畢業生對起薪和母校的滿意度最高。
南科大2020年本科畢業生就業,近八成留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去向多是阿里、騰訊、華為、字節等大廠,能不滿意嗎。
反過來,教育對經濟的助益同樣巨大。
坐落在南山區粵海街道的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已經孵化企業2500多家,培養上市公司21家。這驚人的數據背後,是它與市場深度融合的產學研體系。
同時,一些關鍵技術的研發進入「無人區」,急需猛人來攻關。任正非說:「晶片光砸錢不行,要砸數學家、砸物理學家。」
深圳對人才的渴求,比任何一個地方都更強烈。這也是深圳不惜成本辦大學的動力所在。
提升高等教育水平,衝擊頂尖大學,是深圳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科技競爭必然要邁上的臺階。
那個1984年的春天,鄧公視察蛇口時,時任深圳市委書記梁湘指著后海灣一片空地說:
「我們將在這裡建深圳大學,今年秋天就在這裡上課。」
圖 / 建校前的風貌 來源:深圳新聞網彼時,校園還沒建成,只好把當時的寶安縣委大院騰空,作為深大的辦公樓和宿舍。就連首屆開學典禮,還是在戲院舉行。
梁湘對深大第一任負責人羅徵啟說:
「這裡有一平方公裡的土地,交給你們了,你們好好規劃一下,看看要多少錢。
「我們還很窮,請儘量節省,注意實事求是,我們決心貸款來搞教育。這個決心下定了,賣掉褲子也要把大學建起來!
「我們拿出錢,撥出地,請你們給我們生產人才,人才!」
說這話的時候,深圳一年的財政收入還不到2億,卻決心拿出5000萬,來建這所大學。
參考資料(鍾天,2021年1月1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功夫趨勢」,作者鍾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功夫趨勢;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