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斷奶不吃奶瓶,吃奶瓶不知饑飽……奶瓶餵養的難題,你遇到幾個?
眾所周知,母乳是最營養、最健康、最適合寶寶的天然食物,很多媽媽都希望可以母乳餵養。但是由於媽媽的身體原因,或者是家庭問題,亦或者是寶寶自己的因素,生活中有很多媽媽無法母乳餵養,只能給寶寶餵奶粉。
不過,雖然都是喝奶粉,但是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
有的寶寶出生後一直都是奶粉餵養,從來沒有接觸過母乳,這種類型的寶寶一般不會遇到什麼餵養難題,最多在厭奶期吃的少了點,等到猛漲期又吃的多了些,媽媽按照他們的需求餵養就可以了。
有的寶寶出生後一直都是母乳餵養,但是後期因為媽媽母乳不足,或者身體不適,亦或者上班沒時間母乳,寶寶只能混合餵養,或者斷母乳喝奶粉。這種類型的寶寶,很可能會遇到一個大難題,就是母乳到奶粉的過渡難題,剛開始換成奶粉的時候,很多寶寶比較抗拒,寧願餓著也不肯吃奶瓶,一度讓媽媽非常擔心,不知道該怎麼辦。
第一個難題:寶寶不吃奶瓶
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其實並不困難,主要還是得找到寶寶不吃奶瓶的原因,是不喜歡奶瓶、奶嘴的質地和觸感?還是不喜歡配方奶粉的味道?亦或者是更依戀媽媽的氣味?找到原因以後,再根據具體的原因來解決。
寶寶斷奶後不吃奶瓶?新手媽媽別發愁,3個「妙計」順利過渡
1.如果寶寶不喜歡奶瓶和奶嘴的質地和觸感,建議選擇接近RU頭形狀、大小和材質的奶嘴。
餵奶前先把奶嘴用溫水衝洗一下,這樣奶嘴就溫溫的,感覺跟媽媽RU頭的觸感很相似;可以用奶瓶餵母乳,或者在奶瓶上塗抹一些母乳,這樣可以幫助寶寶更快的適應奶瓶和奶嘴。
2.如果寶寶不喜歡配方奶粉的味道,可以多選擇幾種奶粉試試。
也可以在餵奶的時候,在奶瓶上塗抹一些母乳……
如果寶寶對奶粉過敏或者出現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則需要選擇特殊的配方奶粉。
3.如果是寶寶依戀媽媽的氣味,建議讓媽媽以外的親人對寶寶進行奶粉餵養。
這樣就可以避免寶寶聞到媽媽的味道而拒絕奶粉了。
PS:平時媽媽還需要多陪伴寶寶,給他充足的安全感。
第二個難題:奶瓶餵養不知道「饑飽」
剛開始奶瓶餵養的時候,很多媽媽因為沒有經驗,對奶瓶餵養了解的比較少,經常出現一些餵養方面的問題,比如不知道餵多少。經常性的不是餵得太多,就是餵得太少,寶寶遭罪媽媽操心。
跟母乳餵養比起來,奶瓶餵養確實麻煩很多,但是一般來說,只要知道寶寶饑飽的信號,並且能夠及時接收到,那麼奶瓶餵養將會變得很簡單。
1.寶寶「饑飽」的信號
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瓶餵養,寶寶吃飽以後都會發出信號,比如心情變得愉快而滿足,吸吮速度變慢或者停下,閉嘴扭頭,注意力從奶轉移到別的地方,月齡比較大的寶寶還會搖頭表示「不要」,或者伸手拒絕;月齡比較小的寶寶,可能會把奶嘴吐出來然後呼呼大睡……
相反,如果寶寶把奶粉喝光還抱著奶瓶繼續吸吮,看起來非常急切,或者哭鬧或者煩躁不安,很可能是沒有吃飽導致的,媽媽需要再準備點奶粉給寶寶,但是要記得奶粉的量,下次吃奶的時候可以按照這次的標準準備。
2.按照月齡準備
媽媽還可以按照寶寶的月齡準備。每個月齡的寶寶,對奶的需求不同,可以先按照需求標準準備,然後再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調整。
比如3-4個月的寶寶,每天對奶的需求大約是1000毫升,每天喝5頓,每頓200毫升左右。
媽媽可以先準備200毫升的奶粉,讓寶寶喝喝看,如果都喝光了,而且寶寶非常滿足的話,代表奶量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寶寶的需求,下次還可以按照這個標準準備;如果寶寶吃飽喝足還剩下不少,代表奶量有些多,寶寶喝不完,媽媽需要調整奶量,下次準備的稍微少一些。
PS:喝不完的奶,千萬不要強迫寶寶都喝掉。雖然有基本的奶量標準,但是每個寶寶的實際需求都不一樣,如果枉顧他們的實際需求,強制性餵養,必定會餵養過度,反而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添加輔食以後。
添加輔食以後,寶寶的營養來源除了奶,還有輔食,為了保證寶寶的營養充足,發育健康,媽媽應該儘量按照奶量標準提供,就拿7-12個月的寶寶來說,他們對奶的需求大約是500-700毫升/天,媽媽儘量保證這個奶量,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
3.關注寶寶的發育
媽媽還需要關注寶寶的發育情況,定期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等體格生長指標,並且記錄在冊。如果體格生長在正常範圍內,而且增長良好的話,代表餵養的不錯。
第三個難題:混合餵養,如何安排
有的媽媽母乳不足,有的媽媽需要上班,沒時間母乳餵養,他們大多選擇了混合餵養。但是對於混合餵養,如何安排才能既滿足寶寶對奶的需求,又不會影響母乳的分泌,讓媽媽輕鬆快樂的母乳呢?
正常來說,混合餵養分為兩種方式:補授法、代授法。
補授法,指的是母乳跟奶粉同時餵養,先讓寶寶吃母乳,母乳吃光以後再吃奶粉。
代授法,指的是母乳跟奶粉交替餵養,全天有一次或者多次,完全用奶粉替代母乳。
如果媽媽一直陪在寶寶身邊,可以隨時母乳餵養的話,補授法更為適合。因為補授法可以讓寶寶頻繁吸吮,不僅可以促進母子感情的親密,還可以刺激催乳素的分泌,增加母乳的分泌。
如果媽媽白天上班,只能晚上陪伴寶寶的話,代更為合適。但是代授法要麻煩很多,媽媽需要準備的東西也非常多。
媽媽需要準備吸奶器、儲奶瓶、儲奶袋、冰包或者冰袋、防溢乳墊和消毒紙巾等等媽媽上班以後,每隔3小時就得吸一次母乳,吸完以後把母乳儲存好,下班帶回家放在冰箱,第2天加熱後給寶寶喝媽媽下班回家以後需要多陪伴寶寶,在寶寶飢餓的時候母乳餵養,這樣不僅可以刺激催乳素的分泌,還能夠跟寶寶互動,讓母子感情更親密總之,能母乳餵養儘量母乳餵養,因為吸奶器的吸力要比寶寶的吸吮力差很多,如果長期使用吸奶器的話,母乳分泌會越來越少,很難滿足寶寶的需求。當然,如果媽媽身體不適,工作太累的話,晚上可以給寶寶餵奶粉,等早晨起床以後再母乳餵養也是可以的。
叮麻寄語:
母乳餵養應該是輕鬆幸福的,如果因為母乳不足或者身體不適,讓原本幸福的母乳餵養變得很遭罪,那麼混合餵養或者奶粉餵養也是未嘗不可的。只是在母乳到奶粉的過渡,會遇到很多難題,比如上面提到的這三點,又或者其它問題,但是不管哪種,媽媽都需要積極面對,冷靜處理,只有這樣寶寶才會更健康,媽媽也會更輕鬆。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