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說唱 battle ,大部分人聯想到的就是劍拔弩張的說唱歌手和他們嘴裡的「髒字」,和《中國新說唱》中呈現出來的「1 vs 1」環節不同的是,典型的說唱 battle 往往充滿了火藥味。說唱歌手們絞盡腦汁在歌詞中穿插運用各種「梗」和髒話,對對手進行言語羞辱甚至人身攻擊,目的只有一個:把對手「罵」得還不了嘴。
而這一次,在由著名說唱歌手 Eminem 參與製作、韓裔導演 Joseph Kahn 指導的喜劇電影《Bodied》中,說唱 battle 成為了一個切入點。電影通過說唱 battle 探討了在種族矛盾日漸激烈的當下,如何處理言語冒犯的邊界和種族歧視的問題。
電影講述了白人大學生 Adam(Calum Worthy 飾)為撰寫畢業論文而接觸說唱文化,並由此喜愛上說唱 battle 的故事。此前,該電影參加了 2017 年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午夜瘋狂單元並獲得了觀眾選擇獎,在爛番茄上也收穫了 88% 的新鮮度。電影在 11 月 2 日於美國上映後,將在 11 月 28 日在 YouTube 上線,目前 IMDb 評分 7.5 分。
電影《Bodied》劇照 圖片來源:豆瓣
在喜劇的外表下,《Bodied》包裹了一個嚴肅的內核。在預告片中,Adam 和一名亞裔說唱歌手在 battle 中對壘,並在 battle 之後討論了關於 battle 中的文化敏感問題。在劇情衝突安排上,電影以 Adam 和他的白人身份為出發點,探討了說唱 battle 中不同種族之間的文化邊界,以及 battle 中的言辭羞辱是否屬於種族歧視的範疇。當帶有強烈的種族歧視色彩的 「nigger」(意為:黑鬼)一詞在黑人說唱中被大肆運用的同時,白人和黃種人在 battle 中使用 「nigger」 對黑人言語攻擊這一行為究竟應不應該被打上「種族歧視」的烙印?
影評網站 RogerEbert.com 評價《Bodied》:「從娛樂的角度提供了一個之前鮮有人知的窺探文化現象的窗口,也警示了一代人去注意到什麼是冒犯的,什麼不是。」《獨立報》則認為:「在如今社會矛盾叢生的美國,電影用諷刺的態度來表達對社會的批判。」
電影《Bodied》劇照 圖片來源:豆瓣
當下風靡全球的說唱樂與黑人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追根溯源,它最初就是從非洲黑人的吟詠中演變而來。後來受到同為黑人音樂的布魯斯音樂和爵士樂的影響,在 1970 年代,這種富有節奏韻律的詠唱開始轉變為現在的說唱樂。到了 90 年代末,摻雜了街頭文化和匪幫鬥爭的元素之後說唱樂中的黑人俚語和犯罪元素開始多了起來,槍枝、毒品和性等相關字眼也開始成為歌詞中的常見詞彙。
也由於和黑人文化的密切聯繫,長期以來說唱樂就被黑人當作表達對社會現狀不滿的工具,於是如 「nigger」 這類歧視性詞彙在黑人統治的說唱領域中反而成為一種表明身份和陣營的象徵:黑人可以隨意使用,正因為他們都是被社會摒棄的邊緣人群。而即便是地位極高的 Eminem,在他的歌詞中也幾乎難尋 「nigger」 一詞的蹤影。
而電影也抓住了 「nigger」 這個典型的詞彙,男主角 Adam 在思考如何在說唱中運用 「nigger」 一詞時,他面臨的不僅僅是遣詞造句帶給他的困擾,還必須斟酌這是否觸及了種族歧視這根紅線。
文化敏感性在強調政治正確的今天成為一個容不得半點馬虎的議題,不僅僅是種族問題,性別平等、地域差異和宗教信仰等種種可能在文化作品中被涉及的社會問題都變得敏感脆弱,稍不留神就會引發大範圍的輿論聲討。在這個時候《Bodied》的上映或許能夠給觀眾們帶來另一個思考的角度,給這些議題的討論帶來不一樣的聲音。
題圖來自:電影《Bodied》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