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畢業季,為了讓論文一次過關,不少畢業生都會在學校檢查論文的重複率前,在網上購買軟體自測「查重」。但今年有不少畢業生表示,論文查重的價格飆漲:從二月份的每篇一兩百元,漲到了如今的八九百甚至上千。
據央視財經報導,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看到,一篇碩士論文查重的費用從一百多元,到一千多元不等。某高校碩士畢業生小王告訴記者,「4月17 、18號查時,每篇論文270元,而5月底在提交論文的時候,已經漲到580元了。」除了價格一天一個樣,在臨近畢業期間,商家還會對論文查重的帳號,設置嚴格的期限。
就今年論文查重價格飆漲的原因,不少人認為與中國知網關係密切。
然而,中國知網市場企劃部總經理周利萍告訴央視財經記者,知網從來沒有通過網際網路向個人提供查重服務,「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是給全國的期刊編輯部以及研究生培養單位免費提供檢測服務。
那麼,這些商家又是通過哪些渠道,獲得相關資源的呢?
中國知網法務總監張毓霞表示,一個途徑是通過技術手段,比如說黑客技術然後竊取用戶單位的帳號;另一種途徑是聯繫中國知網工作人員,通過用戶單位的工作人員來獲得帳號。
從百元漲至上千元!
論文查重一天一個價?
論文查重,又稱「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目的是杜絕抄襲、剽竊、侵佔、篡改他人學術成果等行為。記者從多所高校了解到,對於碩士畢業論文,大部分高校沒有明確要求提交論文前必須進行自查。但是,不少學生表示,保險起見,絕大部分人會先自查。
某高校碩士畢業生 小王:你交上去(論文)學校給你查重,高於20%的時候,學校的規定就是可能需要延期畢業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所以我們就會在學校要查重之前,我們自己查重,就保證到時候學校查重的時候可以過,就可以正常畢業。按照部分高校的要求,碩士研究生論文重複率不得超過20%,如果超過可能將會延期答辯。不少學生告訴記者,如果第一次自查結果,論文的重複率較高,就需要修改論文,再次查重。
畢業生這樣的心態,催生了對論文查重服務的巨大需求。但是,由於目前,查重服務的主要提供商中國知網,僅對高校和期刊編輯部提供查重帳號,並不對個人開放權限,因此,不少畢業生會選擇在電商平臺上購買服務。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看到,一篇碩士論文查重的費用從一百多元,到一千多元不等。
除了價格一天一個樣兒,在臨近畢業期間,商家還會對論文查重的帳號,設置嚴格的期限。
到底誰在漲價?為什麼漲價?
據新華每日電訊上月報導,記者採訪發現,各方對今年論文查重服務價格瘋漲的原因有不同說法。
某電商平臺一家名叫「超星教育專營店」的客服表示,每個階段查重服務的成本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官網統一調價,店家再根據官網成本定價,價格確實不穩定。
「學術不端查重中心」的客服則告訴記者,查重服務漲價是因為知網整頓,檢測名額緊張,成本大幅上漲。
在重慶某高校經營列印店的武文分析,知網法務部4月7日在官網發布「系統公告」後,查封了一大批檢測帳號,是導致論文查重漲價的原因之一。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記者查詢發現,知網法務部發布的公告,針對用戶單位知網帳號洩露、倒賣帳號等情況,制定了處罰措施。最嚴重者,將被知網暫停服務,並書面通報用戶單位上級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直至用戶單位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是嚴肅的管理工具,只可用於機構的業務管理流程,因此這一系統也一直僅向機構提供服務,且只允許檢測本單位論文。」知網法務部日前接受記者郵件採訪時說,知網會根據高校的具體需求,無償為高校研究生院提供檢測服務。
記者調查發現,電商平臺上的商家,普遍宣稱查重結果「保證與學校結果一致」。「超星教育專營店」客服告訴記者,他家出售的查重服務是正品官網系統檢測,報告單支持官網驗證真偽,並且默認「官網就是知網」。
知網法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網上銷售的查重服務是知網的產品,但並未獲得知網授權,知網不對個人提供業務。知網會給學校一個總帳號,由研究生院學位辦負責管理。向知網申請和備案後,總帳號管理員可以向下授權子帳號,並規定子帳號查重額度。子帳號必須精確到人,綁定管理人員手機號後,經過驗證後,才能正常使用,知網會對每個子帳號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控。
「一種情況是,高校內部存在部分人倒賣知網帳號,學校有一些多餘的檢測篇數,可能就會被一些人拿去使用。」知網法務部相關負責人補充說,另一種情況是部分網店老闆削尖了腦袋到處找查重資源。高校和期刊編輯部也反饋稱,有人直接給他們發郵件,打算花錢買查重帳號。
「學校給每個學院一個帳號,學院每年都會向學校要100個至250個查重額度。」江蘇某高校研究生教學秘書王老師說,「不夠用的時候直接和研究生院學位辦打電話說,不用走什麼具體程序,好像學校也不會看自己怎麼用這些帳號。」
武文經營的列印店,也提供查重服務。他以所在高校為例,介紹了自己的「商業模式」:知網會給學校提供一個帳號,由研究生院統一管理。為了方便開展工作,研究生院會給各二級學院分發子帳號。關係戶可以拿到子帳號,然後提供給他這樣的商家使用。每檢測一篇論文,關係戶還要收大頭。
多位經營相關業務的網店客服告訴記者,他們是通過高校教師的帳號提交論文進行查重。「知網學誠教育專營店」的客服說,他們和高校有合作,並表示查重報告單支持驗證。「學術不端查重檢測中心」的客服則坦言,「是在學校查的」。
論文「自費查重」驚恐了多少人?
中國青年報此前評論稱,從表面上看,相關報導揭示的似乎是「自費查重」漲價的理由,但在更深的層次上,它卻暴露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紅紅火火的「自費查重」生意,原來在很大程度上,根本就是一個寄生於中國知網上的「灰色產業」。
一方面,對廣大研究生而言,在提交論文前自行查重,幾乎是完成學業的「剛需」;但另一方面,為了滿足這項「剛需」,他們卻不得不將大把的金錢投向這樣一個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產業——如此現狀可謂十分荒唐。
為此,我們還應認真檢視現有的查重機制,搞清楚這套機制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如此才能解決研究生群體的「查重困境」,為年輕人排憂解難。
其實,讓研究生陷入這種困境的最大原因,在於他們很難通過正規渠道提前給自己的論文查重。由於中國知網的查重系統並不對個人用戶開放,而只對高校等機構開放,學生為了讓自己心裡有底,只能花錢求助於那些違規倒賣知網機構帳號的「旁門左道」。在這一過程中,不論是製造了這種「準壟斷」局面的知網,還是受制於此的學生,都佔不到任何便宜,只有那些鑽空子的商家能藉機坐收漁利。因此,知網和各大高校還應多加考量,本著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原則,對現有規定作出合理調整,從而消除這種結構性的弊端,讓這種扭曲的產業生態不再有其生存土壤。
平心而論,中國知網之所以不對個人用戶開放查重服務,自然有其顧慮與考量。畢竟,知網的查重系統在判定學術抄襲上權威性極高,倘若對個人不加甄別地開放,一旦被某些居心不良的人抓住漏洞,後果不堪設想。但是,那些即將畢業的學生並不是一般的個人,他們有非常正當的理由,在畢業前有限次地使用知網的查重服務。為此,不論是向高校出售服務的知網,還是從知網手中購買服務的高校,都應對學生的正當需求有充分的考慮,為他們提供正規、合法的查重渠道。
事實上,部分高校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一直都在為學生提供免費的查重機會。其他高校就算不能讓學生免費查重,也應該與知網協商,制定合理的價格,讓有需要的學生可以用學校的機構帳號堂堂正正地「自費查重」,而不必與不法商家糾纏不清。高校教書育人,是為了培養出在學術與人格上同樣成熟的人才,為此,學校不僅要對學生的學術道德加以嚴肅的監督,也應引導他們在各種問題上走向「正路」。
內容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財經、新華每日電訊、中國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