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力人生: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2020-09-10 家庭教育正能量

願力人生: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李嘉誠汕頭大學畢業典禮致辭

6月27日上午,臨近90歲高齡的李嘉誠仍精神矍鑠的出現在汕頭大學,參加汕頭大學2017屆畢業典禮,隨行的還有李嘉誠基金會董事、盈科拓展集團創辦人兼主席李澤楷。這已經是他連續第16年出席汕頭大學畢業典禮並致辭。

尊敬的陳雲賢主席、莫言教授、各位校董、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每年參加汕大的畢業典禮,我內心總是充滿喜悅。在湖堤散步,在真理鐘下聽同學們朗讀志願,歷歷在目,聲聲入耳,處處感到急不及待要朝理想出發的活力。

特別是今天,看到你們興奮的臉,如果會堂內的正能量可以灌入瓶中,一定可讓我精力再延長90年。感謝大家與我分享這快樂時刻。

我明年90歲啦,一生志在千裡,也知似水流年;我年輕過,歷盡困難試煉,我深刻知道成長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長機遇巨浪中,愚人見石,智者見泉。

因循的併發症是不思不想和無感無知,在人工智慧世代中肯定過不了關;駕浪者的基本功,時時刻刻要靈敏、快知快明,要有獨立思考悟力、能運用想像,把現實、數據、信息合組成新。

愚人只知道『為』(to do),智者有願力,把『為』(to do)變『成為』(to be)。

『願力一族』是如何修煉?如何處世?如何存在?

愚人常常抱怨,變得墨守成規是被逼出來的,被制度營役、被繁文縟節捆綁、被不可承受的期望壓至透不過氣;他們渴望『贏在起跑線上』,希望有個富爸加上天賦的優越組合,認為『人能弘道』、改變塵世複雜和無可奈何的扭曲太負重,『道能弘人』肯定更舒服。

這樣的心態,他們已『輸在起跑線上』。傳統中國智慧告誡我們命與運是互動交織的,擁有一切,也可以一無所有。懂得『善擇』才是打造自己命運的保證。而命運大贏家的夢幻DNA 組合,是科學心智與藝術心靈的覺醒,才可把潛能修煉為出眾的人生。性格基礎是意志力,自律的堅持和創意潛力相形相塑,才可達致擁有挪移心外喧譁的處世心力。

自律是鐵杵成針的意志功夫。每個希望成為大舞蹈家的人,每天面鏡,並非顧影自憐,而是不怕疲憊、不怕痛苦,一而再,再而三,修正追求舉重若輕的完美,技巧內化自我之中。走到臺前,『身與物化,意到圖成』。

我今天為什麼選擇舞蹈幻燈為背景?詩人葉慈的提問,一矢中的,『怎樣才能從舞蹈之中辨別真正的舞者?』舞蹈家個性魅力觸動觀眾,凝住一瞬永恆,藝術映照人生,啟迪感召每一個人逾越艱難超越局限,追求更高的水平,開拓無限的可能。

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去年我和一位多年在汕頭大學服務的老師的對話,當我感謝他多年孜孜不倦培育學生時, 老師引用王陽明一語:『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良知是成就尊嚴和有存在意義的明燈。

各位同學,道力之限,要靠願力突破,我知道,你們一定會懷著謙恭、感恩的心,以信心和想像力追求一個開放、進步的世界,建立一個關懷的社會,成為真正的舞者,今天你以汕大為榮,明天汕大必將以你為榮。

再次祝賀你們!謝謝大家。

李嘉誠 二○一七年六月廿七日

:本文是「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編轉。「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家庭教育諮詢、傳遞正能量、傳播優秀文化為己任。更多精彩,敬請收藏和關注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相關視頻,您可在優酷網搜索「教師教育培訓演講王仁元」即可獲得。

相關焦點

  • 「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聖人的無奈,王陽明《長生》賞析
    「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出自儒家聖人王陽明的晚年作品。終明一朝,詩歌文化並無大顯,一是官方思想壓制,另一方面則是朱子理學成為官學,國人思維逐漸哲學化、邏輯化,甚至教條化,在北宋之後詩歌創作熱情和心意凸顯都相對暗淡、低調下來。
  • 李嘉誠2017屆汕頭大學畢業典禮致辭: 願力人生
    我明年90歲啦,一生志在千裡,也知似水流年;我年輕過,歷盡困難試煉,我深刻知道成長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長機遇巨浪中,愚人見石,智者見泉。因循的併發症是不思不想和無感無知,在人工智慧世代中肯定過不了關;駕浪者的基本功,時時刻刻要靈敏、快知快明,要有獨立思考悟力、能運用想像,把現實、數據、信息合組成新。
  • 89歲李嘉誠2017屆汕頭大學畢業典禮致辭:願力人生——愚人見石,智者見泉
    我明年90歲啦,一生志在千裡,也知似水流年;我年輕過,歷盡困難試煉,我深刻知道成長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長機遇巨浪中,愚人見石,智者見泉。  因循的併發症是不思不想和無感無知,在人工智慧世代中肯定過不了關;駕浪者的基本功,時時刻刻要靈敏、快知快明,要有獨立思考悟力、能運用想像,把現實、數據、信息合組成新。
  • 不老的李嘉誠2017汕大演講,原來每一句話都在印證著他的人生!
    這次他的演講是《願力人生》。是啊,不知不覺,李超人已經89歲了。 然而這一路走來,原來這場走心的演講的每字字句句都在印證著他的執著、奮鬥人生!(下文標紅處為演講原文)  愚人只知道『為』(to do),智者有願力,把『為』(to do)變『成為』(to be)。
  • 王陽明論良知
    例如舜娶妻不先稟報父母,乃違反常規;惟其本諸良知,恐其父母留難而終至無後,不得已為之,亦合符道德。[32]人人皆有良知?各人的良知一樣嗎?那麼,人人皆有良知嗎?王陽明表明:「這良知人人皆有,聖人只是保全,無些障蔽」[33]、良知是「人人之所同具者也」。[34]人人皆有良知為其主體。
  • 【往生仗佛力】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一)
    (一)【往生仗佛力】眾生得生西方皆乘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三)【往生仗佛力】眾生得生西方皆乘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二)【往生仗佛力】眾生得生西方皆乘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一)【往生仗佛力】釋迦發遣、彌陀招喚,乘彼願力,得生彼國(三)【往生仗佛力】釋迦發遣、彌陀招喚,乘彼願力,得生彼國(二)
  • 王陽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
    人人皆有良知,為何有人會流芳千古,有人則遺臭萬年?為何有人出類拔萃,有人卻碌碌無為?為何有人是善人,而有人就成了惡人?這些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他們的人生觀出了問題。用王陽明的話講就是:他們的心,失去了本體。所謂失去本體,其實就是良知被遮蔽,不能正常工作了。所以王陽明說,有善有惡意之動。
  • 季謙先生2015年《王陽明致良知之教》丨第四講「四無」圓說
    年《王陽明致良知之教》丨第二講心即理傳統季謙先生2015年《王陽明致良知之教》丨第三講致良知教無聲無臭獨知時, 此是乾坤萬有基。——王陽明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王陽明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陽明先生創立陽明心學,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五百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智慧之學。陽明先生自己也在《順生錄》中提及,他於良知之說,是「從百死千難中得來,實千古聖聖相傳一點滴骨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