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鄢子為 編輯/陳曉平
「在風和日麗的時候,假設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離開港口時,你要先想到萬一懸掛十號風球(強颱風),你怎麼應付。」李嘉誠一直相信,在危機來臨之前,企業應準備抵禦風浪的現金。
無論何種生意,充裕的現金儲備都是公司穿越周期所必須的,未雨綢繆方能臨危不亂。全球經濟衰退時,香江豪門正迎來低吸資產的機會,可能推動其業務版圖進入又一輪擴張期。
李嘉誠和李兆基成名已久,縱橫香江六十載,家底十分殷實。
截至2019年底,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集團,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71億港元,扣除約400億港幣的短期借款,現金儲備約971億港元。要特別說明的是,李家控制的其他三家上市公司,長實集團、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市值均在千億港幣左右,均有可觀的現金。
長和資產負債表
疫情危機之下,二代掌門李澤鉅說,「財務仍穩健,集團見慣風浪,亦在風浪中成長」,這確實是有底氣的。
經《21CBR》記者計算,李兆基家族控制的恒基地產,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07億港元,短期償還的銀行借款達277億港元,兩者的差額達17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5億),看似手頭拮据,但是,地產業慣於使用槓桿,恒基地產的短期資產中,還有約1000億港幣的地產存貨,且家族其他上市公司,也有可觀的現金流,比如美麗華酒店攢了約50億港元的現金。
這兩位大佬的發家,緣於對時機把握準確,順勢時,儲備現金,逆勢時,併購資產。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李嘉誠以極低的價格接手了東亞銀行的資產,李兆基積極增加土地儲備,在市區中心購入40多個舊樓地盤。2019年,兩人雙雙退休,由二代接班,如果危機延續,二代是否能如父輩一樣,勇於抄底,也是一大懸念。
香江另一躋身千億的鄭家純家族,旗艦公司「新世界發展」也有近500億港幣的淨現金留存,另一間核心上市企業「周大福」雖然帳上現金只有51億港幣,高達425.2億的存貨卻非常特殊,相當部分是硬通貨黃金,能動用的流動頭寸也不少。
香江富豪們,多經營穩健類的傳統行業,細水長流,起家的地產外,比如,李嘉誠家族的生意涉足港口、零售、電訊等;李兆基家族擁有七家上市公司,除了恒基地產之外,則有中華煤氣、港華燃氣、香港小輪等公用事業,這些均能貢獻穩定現金流。
需要提醒的是,這些家族大富數十載,屬於典型的「老錢」,能調動的資金資源並不限於上市公司,常年累月的分紅就非常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