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案例分析:孩子不想上學了怎麼辦?12月2日,星期一,新的一周又開始了,上周我幫扶的九年級學生小阿在課堂上和老師發生了語言衝突,而且學習狀態非常差,我和孩子進行了多次的溝通和交流,給孩子的媽媽也打了電話,目前確實小阿確實存在嚴重的厭學狀態,多次對父母和老師提出不想上學的想法,我也針對小阿的現狀和心理學專家進行了深度的交流和溝通,對小阿制定了相對應的診療和方法,希望通過此案例分析,建議教育人好好反思為什麼會出現此類現象。一、學生現狀分析:小阿,15歲,九年級學生。小學的成績處於班級的中等水平。自從上了初中以後,常常因為考試成績的低分而遭致老師和家長的斥責。老師也經常與家長聯繫,反映其在校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很不端正,經常在上課的時候無精打採,提不起學習興趣,也常常在課堂上睡覺,並且屢教不改,也多次請家長到校進行面談,可小阿的表現並沒有多大的改善。九年級後小阿多次向家長提出退學要求。
二、對案例進行的分析目前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以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厭學現象,我對我校九年級學生做了個小的調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約佔總體學生的1/3左右)認為學習是被動、煩惱的事。學生的學習負擔、頻繁的考試、艱苦緊張的學習生活都帶來了學生消極的學習心理狀態。而對學生的厭學心理和厭學行為的起到直接推動作用的是學生的個性特徵、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等。
以小阿為例:
1、不良性格的影響。小阿的不良性格導致了其在面對老師與家長的批評時不能很好地調整來促進學業的進步,而是輕易地放棄了學習。小阿母親對孩子比較寵愛,而父親對孩子和家庭屬於不負責任型,經常酗酒,對家庭關心不夠。這就形成了小阿也是對學習的事、家裡的事漠不關心,更不願意承受過於沉重的學業壓力,追求享樂,不夠堅強,遇到困難就主動放棄的性格。而且比較神經質,情緒的波動比較大,按情緒的指引來行事,有抽菸和喝酒的不良現象。2、學校學習環境的影響。沉重的學習負擔往往是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主要原因,如果再加上老師在教學方法簡單、呆板、無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目前在多數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高低,而忽略了學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質,這種對學生能力的單一的評價也使學生頗為不滿。有的教師僅僅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學生的平時表現不好便全盤否定他們的能力,在班裡存在公然歧視他們。這便直接導致學業不好的學生對他們的學習行為及結果進行消極的歸因,這便直接推動了厭學情緒的出現。3、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是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給學生的學習情緒帶來了消極的影響。當孩子的學業成績上的表現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僅僅停留在不停地批評,不斷地否定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的時候,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出不正確的歸因,再加上對父母的不理解的不滿,那麼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學生會更為消極對待自己的學習,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的不斷增長,最後便不願意主動地接受學習,得過且過,最終放棄自己的學業。三、專家診斷。通過查閱和學習相關資料,徵求專家建議,認為「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表現為對學習厭惡反感,經常逃學或曠課,它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小阿即使知道學習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他的未來,道理他都知道,但是他仍然對學習表現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寧願承受老師、家長以及其他親朋好友的責罵,也要逃課,或者是在課堂上睡覺,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這些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習成績的急速下降,從小阿的表現中可以判斷他存在著極度的厭學心理,而且在這種厭學思想的指導下,他無心向學,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四、專家建議: 通過對小阿的案例分析可以知道,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對厭學心理的矯正也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努力,而對逃學這種問題行為的幹預也需要學校的老師、家長以及被幹預者的共同配合來保證幹預過程的順利進行,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專家建議一:學校老師應該更早的關注處於弱勢的學生。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產生最大影響的也是老師。因而老師們應該意識到他們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所以,老師們首先要努力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教學手段的靈活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帶來學習的動力。而更為重要的是,老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積極關注,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學生的人格的健全的發展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
建議二: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積極的關注,要注重與進行孩子的心與心的交流,同時還要注重自己的行為與態度對孩子的示範作用。當孩子沒有取得預期的學習成績時,要注意採用恰當的教育方式,不要強化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行為的消極歸因。建議三:專家介入進行有效的心理諮詢及行為幹預。心理諮詢是改善學生厭學心理的較為的途徑。通過選擇恰當的幹預技術和方法,如合理情緒療法、強化法、認知療法等,通過改變自身的認知和行為,轉變其對學習的看法和態度,引導其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出正確的歸因,通過分析自身的原因,從其自身的因素出發來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緩解其厭學情緒,激發其學習興趣,減少厭學行為,提高學習效率。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幹預過程的同時,建議採用家庭療法,爭取家庭的配合來進行積極的治療,整個家庭共同努力來矯正孩子的厭學行為。
五、評估結果:厭學心理是一種常見於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群體中的心理問題,正因為它的涉及之廣、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積極地尋找厭學心理的幹預技術與方法的過程中,應針對具體個案進行分析,找出適合問題行為人的具體方法,有所側重地對問題行為進行幹預,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這個個案中,很明顯,小阿的厭學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家庭環境中家長對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及其所採取的並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時也導致了小阿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對小阿進行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重家庭的作用,讓家長參與諮詢過程,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與心靈的互動。利用合理情緒療法可以使小阿對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目的有更為客觀的理解,從而調整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水平,促進其從思想上改變對學習的認識,從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習過程;強化法可以對小阿的積極學習予以強化,從而保證其學習過程的持續性;利用認知療法可以幫助小阿認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於完善其人格。
總之,只有對各個個案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才能恰當地選擇具體的幹預方法對心理問題進行治療,才能保證治療的效果,最終達到解決問題行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