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聲明:本專欄依據嚴謹史料寫成,為杜月笙歷史傳記,非虛構類小說
一九三三年之前的上海灘,是冒險家的樂園,投機者的黃金世界,尤其是一九三零年到一九三三年那兩三年,許多人都在鑽十裡洋場的空子,妄想以自家的聰明才智與蓬勃野心實現一夜暴富。
那兩三年間,新舊秩序尚未完成更迭,其中最明顯、漏洞最大的便是金融商業陰曆陽曆並用,銀行採陽曆,錢莊採陰曆,每月結帳,其間日期有前有後,於是就有大批投機取巧者每每挪用銀行的錢以補錢莊的欠帳,或者拖錢莊的銀兩來補銀行的虧空,稍有些能量,善於左右逢源的,許多都發了大財。
除此之外,便是瘋狂的空手套白狼。
因為上海灘一城幾界,租界的地皮道契可以拿來向洋商、洋教堂抵押,而且質款高、利息低,許多膽大敢為的投機商便花錢走門子購進一紙道契,從洋人那裡套出真金白銀,然後快速購地建屋,房屋建成後再極力售出,歸還借款,淨賺盈餘。
靠著這「冒險天堂」才有的空隙機會,眾多投機商日進鬥金,擁資億萬,一夜之間成了上海灘光鮮的暴發戶。
但虛華的背後一定有深淵。
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投機炒地皮,蓋高樓,上海灘的生產實業日趨萎縮,百業凋疲,市面冷清不振。
物極必反,加之閘北、虹口輕工業區盡毀在了一九三二年一二月間的那一場戰火裡,上海金融商業當局痛定思痛,毅然決然地出臺政策,徹底堵上了讓投機者進出的漏洞。一時間,房價慘跌,眾多暴發投機者傾家蕩產。
投機牟利的草莽時代過去後,敬畏代替了野心,實幹代替了白日夢,上海灘晴空萬裡,繁榮復興的曙光,從黃浦江上嫋嫋升起。
老上海都說,民國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也就是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七年,是上海灘最好的時代,在那曇花一現的黃金五年裡,黃浦灘燦爛輝煌,光芒萬丈,登高而望看到的儘是太平盛世,清明安和,置身其中感到的皆是熙來攘往,笑顏盡開。
正是在這最好的時代,黃金般的五年時光裡,杜月笙達到了他一生的權勢巔峰,成了上海灘上「天字第一號」的人物。
那時候,上海灘最有勢力的民間團體、社團組織,包括上海地方協會、市臨時參議會、市商會、銀行公會、錢業公會以及航運公會,或則由他出面主持,或則由他幕後操縱,可以說全已在他的控制之下。等而次之的,便是分布要津,跟各行各業密切相關的五大交易所,也儘是或先或後成了他的囊中物。
江湖上如此,廟堂上亦如此。
英法兩界的公董局、工部局早已和他彼此呼應,沆瀣一氣,而上海當局,由市長吳鐵城起,從上到下莫不是他的至交好友或者門徒學生子。
更讓世人驚嘆的是,他似乎還間接掌控著上海灘的軍警力量,上海警備司令是對他甚為佩服的結義兄弟楊虎,軍法處長更是對他言聽計從的杜門第一弟子陸京士。
據說,權勢達到巔峰時,杜月笙曾到南京路,跑馬廳對過的國際大飯店二十四樓俯攬整個上海灘。
將燦爛似錦的十裡洋場盡收眼底後,將近天命之年的杜月笙曾在那高處豪情嘆問:「偉哉黃浦灘,究系誰家天下!」
昔日落魄不屈的寒門之子,用一支淬鍊幾十載的江湖經劍,一朝終於洞穿了亂世風雲,洞穿了整個上海灘,這一聲豪情嘆問,當可視為杜月笙對自家的感慨與撫慰。
那幾年,每天想見到杜月笙的人很多,除非一等一的大好佬,必須事先登記掛號,然後按照指定時間,到他中匯銀行會客處的沙發上恭敬坐候。
然而,在這眾星捧月、無限風光的底下,杜月笙呈現出來的另一面卻比他縱橫馳騁時更顯江湖真君子的修為、道行。
不妨先來聽聽他對門徒說過的幾句話。
「我曉得自己爬得太高,竄得太快,從青雲端一個跟頭栽下來,是很容易的,那不是鬧著玩的,所以我要儘量地使自己言辭謙虛,態度誠懇,大佬倌、小夥計一概一視同仁,聚精會神,和顏悅色,但凡有遭遇困難的,我必須盡心盡力,為之片言解決。你們曉得,千裡之堤不是毀在險惡大浪,而是毀在螞穴,所以,越是風光的很,越要善待所有人,不能讓人心在小處落塵生蟻。」
「我每天夜裡困到了床上,必定要想一想,今朝我阿曾講錯話,得罪人,做錯事?」
「高處不勝寒,頂要緊是不能得意忘形,眼裡無人,寒了人心。」
《周易》頭一卦乾卦中有一句至關重要的話——「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說,君子除了要自強不息,更重要的是每天要存有如臨危境的意識,並且不能鬆懈片刻,這樣才能避免災禍,如淵時有未來,登峰時不墜崖。
高人骨子裡的真知灼見,很多時候要麼是見髓才能見義,要麼是隱藏在迷惑人的表象之下。就說梟雄君子,一提到此等人物,世人想到的多是狹路不懼,熱血向前,豪義等身,所向披靡。殊不知,這些只是風雲,不是風雲沉澱下的要義。
在真正的梟雄君子那裡,攻守之道的根本絕不在開天闢地,而在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保持謹慎敬畏,保證自己能明察秋毫,沒有閃失。
人生成敗,最險的敗因不是其他,而是一念之疏,一念之錯。
敗於一念,死於一念的人,永遠比敗於權謀,死於爭鬥的多。
正所謂,這世間絕大多數悲劇,尤其是死於橫禍,死於興盛,其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殘酷的真理——貌似是命不好,或者宿命如此,其實是平常時、得意刻,不懂得「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的道理。
極盛時的杜月笙,曾有兩樁事被杜門弟子屢次提及。這兩樁事,一樁小到瑣粹,一樁則繁瑣到不可思議,在杜門弟子心中,這兩樁事之所以會多年不滅,皆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杜月笙置身巔峰處的江湖修為。
先說那一樁極瑣碎,極日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