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聽天由命」,也常常聽到有人說「一切都是命」。那麼,「命運」到底是什麼呢?「命運」能否改變?
「運」是「命」和「運」的合體。「命」是先天的,「運」是後天的,故謂「先天命」、「後天運」。
一個人的命與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和出生地點有一定程度上的聯繫,即人們常說的八字和風水。生辰八字和出生的地點,是與生俱來的,由不得人自己選擇,也無法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先天之命」。
人的八字不能改變,但是人的姓名卻是可以自由選擇的,這是影響人命運的諸多因素中可以改變的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後天運。
當一個人呱呱墜地的時候,他(她)的星座、命盤、血型四柱八字就已經確定了。姓名與八字,好比花與錦,八字好再加上姓名好,猶如錦上添花;八字差一點,但取好了姓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不足。命與名,兩不可分,互相為用。
八字好比身體,姓名好比精神,這就是姓名與八字命運的關係。不輩父,同中國的象形文字源自於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自然賦予了它們生命的靈氣。當文字成為人的姓名時,常常寄託著人的祈求和希望,更暗示著天地對人的信息誘惑力。如果僅將姓名當做「區別符號」來認識,
似乎「名」和「運」之間是不可能有任何聯繫的。但為什麼從沒聽見誰的名字叫劉狗、李貓呢?「名」能改變「運」這種說法其實很早以前就存在了。
《說文》中有「名自命也」一說。先賢尹子文有「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名」的說法,可見,名字看上去雖然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識別符號,但實際上包含了很多「命運」的信息。
所以千百年來,姓名命理學廣為流傳,被許許多多的人相信和接受,自然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
「名」能影響「運」,是根據「數音」的威力。名稱之文字,由點和線組合而成,就是數之根本。換句話說,文字即數,數是靈的表現。表現為文字所構成的名稱則具有影響人的命運的威力。
古人有「天數」、「數之所定」、「天數難逃」等,可見數即命運,命運即數。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一樣,事業對每個人來說卻都同樣重要,有的人甚至將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但是成功卻並不總是與你同行。
有的人才華橫溢,卻四處碰壁,得不到賞識;有的人長年累月勞碌奔波,成功依然還是遙遙無期……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姓名如果真的能夠影響人的命運,那麼世界上同姓同名的人,他們的命運應該是完全相同的,可是為什麼在實際上卻存在那麼大的差別呢?
這並不是姓名學理論上的矛盾,正如前文所說,影響人命運的東西,除了姓名外,還有四柱八字配合的關係。姓名具有極強的暗示性和不可抗拒的信息誘惑力。
有時,這種信息誘惑力足以支配人的命運。因此,名字取得不好的人,有時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不好的運氣,常常陷人病弱、逆境、磨難、婚姻坎坷、勞碌奔波、多勞少得的沼澤中而無力自拔。
古人有這麼一種說法:「汝巧非汝能,我拙非願。」其實就是被姓名在數理上的神秘力量所誘導暗示的結果,受到壞名字的靈動力的影響。有什麼樣的名字就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不好的名字自然不會帶來好的運氣,而好的名字必定會帶來好的運氣。所謂命運,實際上是命與名的結合體,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名字作為每個人所固有的符號信息成為人們在社會上謀求生存和發展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之後,便開始產生了價值。
唐代詩人李益寫下:「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這精練而準確的十個字極其生動地勾葡出了兩位友人重逢時的音容笑貌,他們想必已經闊別多年,早已忘記了對方的長相,相逢時互通姓氏,竟競以為是初次相識,直到提到雙方的名字時,友人昔日的音容笑貌才一一在腦海之中浮現,當年的一切又歷歷在目。可見,名字與人的聯繫是多麼的緊密。
就像一提到「焦裕祿」三個字,人們的腦海中自然浮現出那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民公僕的形象;一提到「包青天」三個字,人們就會想到那位不畏強權,清正廉明的黑臉包公。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名字的說法也有很多,有名聲顯赫、名揚四海、聲名遠揚、大名鼎鼎等等。對一般人來說,最普通的要求也是「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除了屬於褒義的,還有貶義的,例如「名不副實」、「見面不如聞名」等在一般的社會交往中,一個人留給別人的最初印象就包括名字,一個響亮的好名字會給對方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可能為名字的主人帶來好的運氣。
相反地,一個不合時宜的名字,可能帶給主人的就是背運了。這樣的事例古今中外都有。
清代光緒年間,慈禧太后主政。有一個名叫劉春霖的人參加殿試,本來考得成績平平,只在末等,但因為他的名字「春霖」有著春天的甘霖的意思,再加上姓氏「劉」和「留」諧音,與慈禧太后希望自己恩澤永存,長命百歲的心境正好相合,慈禧太后便將劉春霖點為狀元。這個人因為名字起得好而一飛沖天,春風得意,但也有因為名字起得不合時宣而倒黴的。
清朝同治七年,慈禧太后因為江蘇人王國鉤的名字諧音「亡國君」不吉利而忌之,將殿試成績優異而被初定為一甲的王國釣打入三甲。
明代永樂二十二年,孫日恭經殿試的成績本可以當狀元,榜眼應該是邢寬,但是到了發榜時,邢寬卻意外地成了狀元,孫日恭變成了第三名,發生這種事情的原因就是永樂皇帝認為孫日恭的名字合起來變成了「暴」字,自古以來,皇帝最忌諱別人認為他是暴君。
相反地,邢寬的名字卻起得很好,「刑」政「寬」和,必定可以為皇帝贏得人心。因此,孫日恭的狀元之位便被邢寬取而代之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姓名對人的作用日益重要。
然而,人們發現姓名文化存在太多的遺憾。這些遺憾給名字的主人帶來直接或間接的消極影響,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對姓名文化的結構,許多專家學者通過研究發現,每個人的名字除了表層的涵義之外,還有一種潛在性的信息,可能直接影響到人的情緒、性格以及對生活的態度和事業的成就。
其姓名這一「符號」確實對人的一生有著一定的影響,而絕非簡單的代號,有人因名字而貴,有人因名字而賤。為什麼「名」、「命」二字的發音會在同一個音譜上,而它們的聲母和韻母竟是相同的?為什麼它們的漢字發音會是同一「命脈」,難道這兩個字是「雙胞胎」?
大家再分析一下為什麼「姓名」和「性命」的發音又會同時出現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由此可見,名字和命運在某些因素上是有「骨血」關係的。近幾年來,很多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起一個好名字,真的能改變命運嗎?真的像些姓名學上說的那樣,只要改個好名字就能除掉壞運,迎來好運?
人的吉兇禍福難道都是由名字決定的嗎?站在宇宙的高度來看,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運行軌跡」,我們稱之為「命運」。
但這個軌跡的形成,應該是一項系統工程,而改善這個運行軌跡,更是系統工程,絕不是靠哪一點就能決定一切。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株參天大樹的話,它深深紮根於地下的根系,就是環境地理;它的樹幹,就是「先天軌跡」(命運);而它的葉子就相當于姓名。
它們是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關係。但就主體而言,根系和樹幹起了主要作用。所以,抹殺名字對人後天的引導作用不是我們所應持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