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戶村民反映的問題還沒解決、誰家的糾紛還未化解、哪裡的村民之間還存在著矛盾,村村過篩子。
從6月9日起,雄安新區展開了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清零」行動。3988名縣、鄉、村及駐村幹部,成功化解了2807件歷史遺留問題,既維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又清除了新區建設道路上的「絆腳石」。
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寶玲在雄安新區調研。
開展「三項行動」,為新區建設開局打基礎
「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雄安新區是一張氣吞山河、雄渾壯美的宏偉畫卷。而在三個縣的基礎上規劃建設一座新城,只有穩得住、控得好,才能開好局、起好步。省委提出,要將嚴格依法管控和做好群眾工作貫穿始終。
6月9日,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親自謀劃提議,做出統一部署,決定利用三個月時間,在雄縣、安新、容城三縣,集中開展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組織、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清零」三項行動,為新區建設開局起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寶玲要求各級各部門所有幹部對群眾訴求要做「有理推定」,樹立「有解思維」,同時對「清零」行動實施點對點式、分類調度指導。
新區各級各部門對「清零」行動高度重視,均在第一時間召開了幹部大會,對這項工作做出具體部署。6月16日,新區臨時黨委召開推進會,對此行動進行再部署。7月2日、9日,新區黨工委會同工作組,分別召開座談會和調度會,指明存在問題,提出工作要求。
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到群眾家中走訪。
集中「清零」, 撲下身子解決每一個問題
6月26日,容城縣容城鎮午方北莊村民陳東江、孫亂東被請到村委會,他倆怎麼也沒想到請他們來的是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更沒想到是專門為調解他倆之間的土地糾紛而來。當天,他倆意見達成一致,在調解書上鄭重地籤下自己的名字,一起歷時20多年的土地糾紛成功化解。
化解矛盾糾紛,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雄安新區建設順利啟航。在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清零」行動中,新區和三縣的縣、鄉、村以及駐村幹部,上門入戶、深入田間地頭,東奔西跑,日夜操勞,傾注心血和汗水,成功化解一起起陳年積案。
20年前,雄縣米各莊鎮北淶河村李某等4戶村民因與村民張某的土地換著耕種產生糾紛,村、鎮幹部多次調解,提出多個解決方案,但一直未果。
「清零」行動中,鎮包村幹部和駐村工作組人員把雙方當事人召集到鎮裡面對面協商,並帶領村幹部分頭給雙方做工作,從下午一直調解到晚上9時。張某給予李某等4戶村民適當補償,按現有土地進行確權,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一起多年矛盾就此解決。
位於安新縣安州鎮東角村的東城花園小區系2014年省政府確定的新民居項目,大部分住房已出售,購房者已達1100餘戶,涉及安州鎮的28個村。因該項目手續不全,2016年被勒令停建。雄安新區設立後,購房戶擔心自身利益不能保障,思想波動較大。
6月28日,縣主要領導出面,向購房群眾表明,政府會盡最大努力使大家少受損失或不受損失。若要求馬上解決,就責成開發商退購房款,但有不能全額退款的風險;新區規劃出臺後,如果小區符合規劃,購房戶就能得到住房;如不符合規劃,會按照新區政策,給予安置和補償。
政策明了,心裡安了,村民們思想趨於平穩,並表示支持、配合新區建設。
容城縣大河鎮北鄭村的鄭某樹、鄭某林系前後鄰居,為兩家之間一塊空地的使用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一年多來,從爭吵升級到打鬥,村幹部多次過問,均無濟於事。
今年4月初,駐村工作組和鎮包村幹部聞聽此事,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分兩組分別到鄭某樹、鄭某林家裡了解情況、進行規勸,但兩人誰都不肯第一個讓步。不得已,又請出任職幾十年的前任村黨支部書記出面協助調解。最後,一方付出傷情經濟補償,另一方也承認自己的錯誤,雙方握手言和。
雄縣新蓋房村駐村工作組向村民發送「散亂汙企業停產告知書」。
上下聯動,各地各部門合力攻堅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雄安新區,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建設雄安新區是一項歷史性工程。行動之初,新區臨時黨委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
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清零」,關鍵在於實幹。
堅持突出問題導向、實施分類指導、切實解決問題的工作原則,新區成立了臨時黨委班底掛帥的行動領導小組,負責行動的組織安排、協調調度、總結分析、督查督辦、監督考核。堅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真正把群眾的權益放在心中,把矛盾風險掌控在手中,把溫暖送到百姓心坎上。
新區和保定市聯合成立督導組,分別對三縣全程督導;三縣分別成立督導組,對縣各級各部門全程督導。對排查建帳不到位、解決問題不到位、工作開展不到位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嚴肅追責。
排查問題實行清單制。利益訴求問題、土地問題、房產問題、宅基問題、村務問題等,誰排查、誰籤字、誰負責,一村一清單,一鄉鎮一清單,一部門一清單,一縣一總單。對照清單制定化解措施,明確化解時限,責任落到人頭。
按照「不添新亂、不留後患」的原則,縣、鄉、村及駐村工作組精細排查,精準發力,綜合採取法律、行政、經濟、調解、幫扶等多種措施,做到逐項化解、逐項「清事」。
領導包案化解。各級各部門領導分包本地本系統本部門最為複雜、最為棘手的歷史遺留問題,班子其他成員分包重點問題,按照「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能當時解決的當時解決,不能當時解決的限時解決,直到問題化解。
協調聯動化解。政法、信訪、國土、住建、安監、環保等職能部門加強協作,涉及多部門的歷史遺留問題,明確牽頭單位,形成工作合力,聯動攻堅,合力化解。
「清零」行動中,各地各部門掛圖作戰、跑表計時,倒排工期、到點要帳。壓力出動力,各級幹部活躍在工作一線,一起又一起歷史遺留問題得以化解。
安新縣南河街村黨支部書記董國立感觸頗深:以前老百姓遇到問題找上門去被 推來推去,現在不一樣了,找到一個部門,就是不該他們管的,也會主動協調其他部門,一起解決。
截止到9月9日,「全區共排查出各類歷史遺留問題2990件,已成功化解2807件,已完成總數的93.88%。」新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三個月的行動暫告一段落,有些是特殊疑難歷史遺留問題,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對此他們認真梳理,按照陳剛書記所言,做到有可信的原因分析,有可行的解決辦法,有可靠的穩控措施,為將來繼續化解難題夯實基礎。
駐羅河村工作組和村幹部調解矛盾糾紛。
解決問題,黨群幹群關係拉近了
「親愛的女兒:大學生活過得如何?那邊的生活飲食還習慣嗎?請你原諒爸爸的不盡責,在你人生重要的轉折階段缺席了你的人生。」這是容城縣容城鎮黨委書記王國輝寫給女兒的一封道歉信裡的一段話。
王國輝的女兒今年考入了山西長治醫學院,9月2日,是女兒去學校報到的日子,而王國輝因下村做工作,沒能為女兒送行,愧疚之中寫下了一封給女兒的道歉信。
實際上,王國輝何止是未送女兒去大學報到。自4月1日雄安新區成立,他便投身到「三項行動」當中,未參加過女兒的一次家長會,更沒有接送過女兒一次,就連女兒參加高考也沒有陪在她身邊一天。
省維穩辦副主任臧冠軍是省委政法委派駐雄安新區前方工作組負責同志、雄安新區「三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二組組長,綜合二組主要負責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清零」專項行動的統籌謀劃、指導協調、督導調度、分析研判、解疑釋惑等工作。進駐新區5個月來,他星期天、節假日都不休息,全身投入工作當中。臥室兼做辦公室,室內擺滿了圖表、資料。躺下算是休息,起來就忙工作。
在雄安新區,像王國輝、臧冠軍一樣忙碌的,有3980多名縣、鄉、村及駐村幹部,其中縣級幹部下訪720多次、科級幹部下訪2570多次。他們接待來訪群眾2050多批次、3680多人次;他們為了群眾的自身利益,為了新區的建設,走村串鄉、上門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化解一起又一起困擾群眾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新發矛盾糾紛,順應了民意,凝聚了民心。
安新縣大王鎮年近九旬的張大爺說,多年來,沒見這麼多的幹部到村裡來。現在,區、縣、鄉的幹部三天兩頭來,有的和村民結成了朋友,村民的心裡感覺熱乎乎的。
張樹田當選北張莊村黨支部書記時,曾有村民極力反對。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清零」行動中,張樹田沒日沒夜地東奔西跑,真誠為村民解憂,昔日極力反對他當選的村民留下了愧疚和感動的眼淚。
容城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孫容喜也深有感觸:「清零」行動鍛鍊了基層幹部,提升了幹部們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幹部與群眾的距離「清零」了。
街頭宣傳語。
為期三個月的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清零」行動結束了,「清零」行動清理了糾紛,消除了隱患,拉近了黨群幹群關係,搬掉了新區建設的「絆腳石」。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以科學實幹鋪底,相信雄安新區必將展開壯美的「雄起」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