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忙,當媽累,當媽不容易」已是普遍共識。
但到底能忙累到哪種程度,就因人而異了。
最近網上有張二胎寶媽的日常作息震驚了潮姐:若每個當媽的都忙成她那樣,還有幾個人敢生二胎?
一張二胎寶媽的日程清單,引發網友熱議。
從表中可以看出,每天早上6點開始,這位寶媽就開始忙活,照顧孩子吃喝,輔導孩子寫作業,打掃家裡衛生……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左右。
而同時間的孩子爸爸,不是在睡覺,就是玩手機。
表中所列幾乎全是家庭事務,但她並非全職媽媽,她在照料兩個孩子,照顧家庭之外,也是需要上班的。
忙碌勞累,可想而知。
有人看了同情,有人看了共鳴,但更多人看到其中的不合理:如此大包大攬,除了感動自己,別無益處。
不是大家冷漠沒有同情心,無視這位媽媽的辛苦付出。
問題是,這種辛苦有必要嗎?當媽就一定要大包大攬,事事親力親為,做得越多越盡職?
我們再仔細回顧下她所做的事情,就會發現其中很多根本沒有必要。
女兒已經上學了,勺子和水杯還不會自己洗嗎?洗漱熱水完全可以自己放吧?上學該帶的書包水杯之類的,我們小時候都是自己收拾的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沒毛病。
她完全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把女兒的衣服準備好放在床邊,然後把鬧鐘定好,時間到了女兒自己起床穿衣服洗漱——對一個已經上小學的孩子來說,這不算難,獨立自律需要儘早培養。
這樣她起床後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準備早飯,照料小兒子起床洗漱,藉助智能化廚房電器,最多半個小時就可以搞定一切~
至於洗短褲襪子,晾曬衣服這類小事,可以使喚老公去做啊,反正他不是洗漱完畢在玩手機嘛,閒著也是閒著。
又帥又有錢的男明星結了婚都要做家務,普通丈夫憑什麼甩手當大爺?年薪百萬給家裡請家政阿姨了?
再說晚上輔導孩子寫作業,為什麼孩子爸爸全程都在玩手機?
潮姐知道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絕對不能夫妻倆一起上,單人輔導尚且會雞飛狗跳,兩個人一起上會爆發家庭大戰,但也不代表孩子爸爸就可以閒著玩手機吧?
媽媽輔導作業了,爸爸是不是可以講講睡前故事?媽媽哄孩子睡覺,爸爸是不是可以收拾玩具,打掃家裡衛生?
家是兩個人的,孩子也是兩個人的,無論是育兒還是家務,都應該兩個人共同參與,互相分擔。
家務分配不公,必然導致承擔多的一方內心失衡,影響生活幸福感,婚姻關係也早晚出問題。
不過有時候內心失衡,倒不一定是因為自己承擔了太多,而是忽略了伴侶的付出。
從這位二胎寶媽列出的日程清單上看,她似乎陷入了喪偶式育兒的悲劇,她從早忙到晚,丈夫卻總在玩手機,但事實上呢?
如果丈夫全程都是玩手機,那小兒子是誰照看的?如果整晚照看小兒子約等於玩手機,那只有一個孩子家庭約等於沒孩子?
所以女人在婚姻裡真的不能埋頭幹活啊!
不僅又苦又累,還容易陷在巨大的付出感裡,一葉障目,再也看不見其他人的付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