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有癢,掏個耳屎很正常,但近日,5歲的小趙因為挖耳屎住進了醫院,還進行了全麻手術,挖個耳屎花了5000元。到底是什麼樣的耳屎,需要這樣「興師動眾」?
小趙前幾天,他突然哭喊著說耳朵痛,當地醫生發現,小趙患有中耳炎,耳朵裡有很多耳屎,尤其是右耳,耳道被一個大耳屎堵住。可一碰到耳屎,小趙就直喊痛,不肯配合取出。當地醫生嘗試了幾次後只得放棄,小趙再也不肯去當地醫院。
於是,孫女士只好帶孩子到大醫院。取的時候發現這個耳屎硬得像水泥。」醫生說,他給小趙拍了CT,這顆耳屎有0.79 1.39釐米大。直接取不行,陳志凌將耳屎打溼後發現還是頑強,依然如水泥般硬。「我給小趙用了軟化的藥水,但沒有效果。」陳志凌說,「由於耳屎大、質地硬,加上小趙一直哭鬧著直喊痛,不肯配合,取了三次都沒成功。」於是,醫生不得不進行全麻手術,通過視頻耳內鏡將小趙的耳屎取了出來,由於單是全麻就要3000多元費用,再加上住院費用,為了取耳屎,小趙花了5000元。
這麼巨大的耳屎可能從出生開始就慢慢積攢了,正常的耳道應該是比較光滑的,但小趙的耳道已經水腫了。除了沒有定期清理耳屎,小趙耳朵痛也和他前段時間感冒,導致急性中耳炎有關。
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醫院主任醫師王武慶指出,耳屎在醫學上被稱作盯聹,從理論上來講,人是不用掏耳朵的,因為外耳道內耵聹可借咀嚼、張口等下頜運動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而且,耵聹也並非是一無是處的廢物,其對外耳道皮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防止黴菌等有害菌種感染,並黏住進入耳道的灰塵等,而且耳屎的特殊味道,還可防止小蟲接近。
海軍總醫院全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主任孫建軍表示,只有當某些人的耵聹過多,引起耵聹栓塞,堵塞耳道影響聽力時,才是真正需要掏耳朵的時候。不過也最好去醫院請耳科醫生幫忙清理耳道。醫生會在耳鏡的幫助下,使用甘油將耵聹軟化,在不傷害耳道的情況下清理。
如果耵聹生長過快,在家自行清理耳道時,建議最好使用軟質棉棒,不要用指甲、鐵籤等尖銳物掏耳朵,且深度不宜超過2釐米(一元硬幣的直徑約2.5釐米)。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